香港修改条例
㈠ 未获通过的香港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修改安具体内容是什么
内容是多数人不同意```因为那是民主````所以要搞些民主的面子出来!!!
㈡ 香港入境条例第11条是什么
香港入境条例 第III 部 入境管制 中的第11条:
入境准许及逗留条件
(1)被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根据第4(1)(a)条讯问的人,如根据第7(1)条在无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的准许下是不可以在香港入境的,则该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可给予该人在香港入境的准许,但只有入境事务主任才可拒绝给予该人此项准许。 (由1980年第15号第10条修订;由1982年第79号第6条修订)
(1A) 被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根据第4(1)(b)条讯问的人,如根据第7(2)条在无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的准许下是不可以留在香港的,则该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可给予该人留在香港的准许,但只有入境事务主任才可拒绝给予该人此项准许。 (由1982年第79号第6条增补。由1987年第31号第10条修订)
(2)凡获准在香港入境或留在香港的人,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均可向他施加下述条件 —— (由1982年第79号第6条修订)
(a)逗留期限;及
(b)入境事务主任或入境事务助理员认为适当的其他逗留条件,而这些条件须是处长概括地或在特定个案中所授权的。 (由1980年第15号第10条修订)
(3)除第(9)款另有规定外,给予任何人在香港入境或留在香港的准许,须当作除受根据第(2)款而施加的任何逗留条件所规限外,亦受订明的逗留条件所规限。 (由1982年第79号第6条修订)
(4)任何人如属由一名负责人掌管的团体的成员,则以书面发给该负责人的逗留条件的通知,即当作已发给该人。
(5)处长可随时向任何人(享有香港居留权或凭借第2AAA条拥有香港入境权的人除外)发出通知书,向他施加逗留期限以外的任何逗留条件。 (由1972年第57号第4条代替。由1987年第31号第10条修订;由1997年第88号第7条修订;由1998年第28号第2(2)条修订)
(5A)入境事务主任或总入境事务助理员可随时向任何人(享有香港居留权或凭借第2AAA条拥有香港入境权的人除外),发出通知书 —— (由1987年第31号第10条修订;由1989年第65号第3条修订;由1997年第88号第7条修订;由1998年第28号第2(2)条修订)
(a)将对于该人有效的任何逗留条件撤销;
(b)将对于该人有效的任何逗留条件(逗留期限除外)更改,但更改后的条件,必须为入境事务主任或总入境事务助理员(处长除外)根据第(2)(b)款可恰当施加者; (由1982年第78号第4条修订;由1989年第65号第3条修订)
(c)将对于该人有效的任何逗留期限更改,更改办法为将该人可以留在香港的期限延长。 (由1972年第57号第4条增补)
(6)总督可随时将对于某人有效的逗留期限更改,更改办法为将该人可以留在香港的期限缩短;而处长须以书面将有关更改通知该人。
(7)总督可发出适用于所有人或适用于某一界别或种类的人(但不包括享有香港居留权或凭借第2AAA条拥有香港入境权的人)的命令 —— (由1987年第31号第10条修订;由1997年第88号第7条修订;由1998年第28号第2(2)条修订)
(a)将对于这些人有效的任何逗留条件撤销或更改;
(b)向这些人施加任何逗留条件 (逗留期限除外)。
(8)凡向任何人施加的逗留条件仍属有效,处长即 ——
(a)可规定该人;或
(b)如该人是船员或机员,则可规定有关船只或飞机的船长或机长,或规定有关船只或飞机的拥有人或代理人,
以订明表格作出担保,担保款额及担保人数均为处长所合理规定者。
(9)入境事务处处长可豁免任何人或任何界别或种类的人遵守全部或任何订明的逗留条件。 (由1997年第362号法律公告修订)
(10)给予任何人在香港入境或留在香港的准许,如在该人离开香港当日仍属有效,则在他离开香港后即告失效。 (由1984年第31号第3条增补)
㈢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提案权属于谁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修改提案权属於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香港特别行政区。
㈣ 香港研究修订《入境条例》,香港生子将走什么程序
其实条例还是那样,如果内地孕妇想要去香港生子就必须要走正常途径(方法搜索香港妇幼保健),孕妇只要怀孕在7个月(即28周之内)之前去香港入境都是按正常游客对待,不过最好是在孕肚不太明显的时候去比较保险。如想真正的能够畅通无阻的到香港生宝宝,就要拿到香港分娩预约正书,只要有这个正书到香港生子就是符合规定的,入境处就没有理由阻拦你到香港生宝宝了,不过要想拿到这个正书就要看你的条件的,我知道单非孕妇是能拿到的,其他的就网络吧!!
㈤ 到底 香港的法律修改谁说了算
NHK : 是立法会...根据香港基本法第73条...立法会是负责制定...修改...以及废除香港法律的唯1法定内机构~...又根据容同法第158条...人大常委会只拥有基本法的"解释权"...而立法权和修法权...始终是立法会的权力...除非遇上重大的法律问题...或基本法有不清楚...或含糊的地方...需要人大常委会出来...给予决定性的解释...否则...人大1般不会干涉立法会的立法工作...要留意的是...解释完了以后...立法会要肿么做...还是由立法会自行决定........
㈥ 修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是怎么回事
这个是中央的意思!由中央选出5个香港人让他们选择做特首!而香港人是想要全部人都能参选做特首的资格
㈦ 香港特区立法会否决有关修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产生办法的议案有什么影响
从两方面看,一复香港政府依然制需要更加的快速融入大陆中央政府,建立中央管辖内的香港特区一国两制政治体系,需要新的渠道。比如,中央委派监督等。二香港人民需要强有力的特区政府来建设香港,并且,香港各界需要加快与大陆的交流,化解两地的矛盾,并且,依托内地市场发展香港经济,建设美丽香港,对两地都有好处。
㈧ 2018香港公司修订条例实施会有什么影响
您好,有关2018年香港公司修订条例的实施会有以下影响:
1、披露重要控制人的责任在于公司及其董事会,而不是重要控制人。主要控制人没有义务主动通知公司他们在公司的重大控制权。他们的披露责任仅是在收到公司的查询其是否实重大控制人时才产生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法是增加了公司的行政负担。
2、然而,公司的责任并非必须找出或识别重要控制人,而是采取合理的步骤来确定是否存在重要控制人,及如果有的话,识别其身分。因此,关键是采取合理步骤,其中包括上述步骤。一旦确定采取了合理的步骤,公司就被视为已履行了法定责任,尽管不能确定或识别重要控制人。所以,记录公司所采取的合理步骤是非常重要的,事实上公司注册处亦十分鼓励公司对采取了什么合理的步骤作详细记录。
3、对于大多数大股东同时也是董事或在董事会有代表的香港小型私人公司而言,要确定谁是重要控制人并不因难。然而,对于管理和所有权不同的大中型私人公司而言,要确定谁是重要控制人则可能比较困难。
4、从重要控制人的以上的定义来看,显然不限于直接股东。例如,它可以延伸到股权结构中的第二,第三或第四(等等)层的间接股东。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重要控制人根本不用是股东。例如,公司或其大股东可以签订协议(如贷款协议),授权第三方(如贷款人)委任或罢免公司大部分董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贷款人则可能被视为一个重要控制人。
5、 SCR只供香港执法机构及重要控制人本身而非公众人士查阅。但是,有意与公司进行交易的人仕(如贷款人或投资者)可要求公司自愿披露SCR作为贷款、投资或交易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SCR的存在确实有助于提高香港公司的透明度。
有关香港公司的问题欢迎与我们探讨。
㈨ 请问香港有没有什么自治条例
香港是法治的地区,当然要用法例来管理香港,香港的法例有过千条,管理治安的也有好几条:第245章公安条例,主要是管理公众活动的,让社会有秩序的给每个人生活。第200章刑事罪条例,主要管理严重罪行如暴力、伤人、性罪行、虚假行为等等。第210章盗窃罪条例,主要是保护市民财产的。当然还有很多你有兴趣就进之网看看。http://www.legislation.gov.hk/chi/home.htm
㈩ 香港《家庭暴力条例》全文
《家庭暴力条例》的第一次修订
《家暴条例》在香港沿用了二十多年也没有作过任何修改,基於社会变化,原有的家暴条例根本不足以保障家暴受害人,家庭问题也日益严重。《家暴条例》自1986年订立以来,妇女团体一直批评政府的家暴政策倾向重视维护家庭完整多於保障妇女的人身安全,未能及时采取行动,防止悲剧发生。另外法例及政策亦未有对受害人提供适切的保障,前线社工和警察由於缺乏处理家庭暴力的培训,也无法有效运用相关条例保障受害人,结果令受害人在求助过程中遇到困难重重。在2004年发生了多宗家庭暴力惨案後,政府表示愿意检讨《家暴条例》,立法会]最终在2008年6月通过修改家暴条例,修订後的《家暴条例》在2008年8月1日正式执行。[4]
修订後的《家暴条例》扩阔了条例的涵盖范围,由原来只针对配偶和异性同居者之间的骚扰行为,延伸至包括前配偶、前异性同居者,以及直系及延伸家庭关系的成员。经修订的《家暴条例》也赋权法院可在发出《禁制骚扰令》中,规定施虐者参与「反暴力计划」,协助他们改变其暴力态度和行为。
《家暴条例》经修订後,发出强制令的数字获得明显升幅。 2008年首7个月,法院根据旧有的《家暴条例》发出的强制令共13宗,但在8月份修订法例实施後两个月内,已发出7宗强制令。
[编辑]《家庭暴力条例》的第二次修订
经历第一次的条例修订後,不少增取妇女及同性恋权益的组织对於《家暴条例》仍有不满之处。由於早在1986年,《家暴条例》已经保障没有婚姻基础的异性同居男女,同性伴侣却没有获得有关条例的保障,引起了性倾向歧视的嫌疑。
另外,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张建宗在 2008年5月27日之《2007年家庭暴力(修订)条例草案》委员会会议上承诺,在当个立法年度的9-10月间在立法会上提出草案,修订家暴保障伸延至「同性同居者」,并得到张超雄、刘慧卿、梁国雄、吴霭仪、刘健仪、杨森及余若薇等立法会议员同意,以换来《2008年家庭暴力(修订)条例》得以赶及在2008年8月1日生效。[5][6]
由於把「同性同居者」列入家暴保障范围之内,犹如将同性同居者界定为家庭看待,所以引来了基督教团激烈的抗议。
立法会2009年12月16日三读通过《2009家庭暴力(修订)条例草案》[7],2010年1月1日生效,[8]将同性同居者及前同性同居者纳入《家庭暴力条例》的保障范围,让同居关系一方,不论同性或异性,可向法院申请强制令,免受另一方的骚扰。条例同时更名为《家庭及同居关系暴力条例》。[9]
[编辑]《家庭暴力条例》在进行第二次修订时引起的争论
《家暴条例》在进行第二次修订时引起了一些争论,事缘是条例中有不少受争议的地方,争议处如下:
家庭的定义民主党的观点:「民主党认为必须把《家庭暴力条例》内家庭暴力的定义扩阔,把现时条例的婚姻居所(Matrimonial Home)改为家庭居所(Domestic Home),适用的范围亦应由配偶及子女伸延至前配偶、前同居者、翁姑、媳妇、叔嫂等共同居住在同一居所内的人,让更多家庭成员免受暴力对待。民主党处理这问题重点在这是「家居问题」(Domestic Home),凡住在同一居所内,不论其婚姻状况及性取向的人士,都应免受於暴力对待。」[10]恩福堂教会(以蘇颖智代表)观点:「同性同居」并不能被视为「家庭」,一个家庭的价值是建基於异性婚姻之上。[11]香港女同盟会、香港十分一会、午夜蓝及还我本色的批评:「……他们(教会)倡议的家庭定义非常狭窄,只是反映某一宗教的家庭婚姻观,作为俗世社会的香港,应否罔顾社会实况(亦即各种家庭形式早已存在),而为某一个宗教信仰服务,把别人的人身安全以至性命置之不顾?」[12]
对「同性同居」所采取的态度教会(以蘇颖智为首)观点:「同性同居」是不应受到鼓励的行为,不应对此推行相关的保护政策。李锐华的看法:「如今我们思想启蒙了,理应平等的对待同性恋的伴侣。即使我们把他们组成的生活单位,也称作家庭,是否就会危害到大部分是一男一女组成的家庭?我们是不是对「家庭」,哪麼的缺乏信心?如果我们真的是哪麼的害怕「家庭」这一个价值会倒下去, 我们岂不应该立法禁止离婚? 亦应该立法禁止同居(异性恋的和同性恋的都不准)? 也要惩罚终身独身的人士? 如果同意的话, 我们会不会是在走回头路, 走向政教合一, 回到以前国家机器事事要过问家庭和私人事务的日子?我相信, 人类社会的观念是」[13]
应把「家庭暴力条例」改为「居所条例」教会(以蘇颖智为首)观点:以居所条例取代家庭暴力条例可保护同性同居者免受於暴力对待,同时避免家庭定义的混淆。不应骑劫「家庭暴力条例」来把同性同居视为家庭。香港女同盟会、香港十分一会、午夜蓝及还我本色的观点:把「家庭暴力条例」改为「居所条例」根本毫无意义,多此一举。所谓的争议其实纯粹因为(故意)错误解释法例所引致,是一个不理性的情绪反应。而且把「同性同居伴侣」犹如「异性同居伴侣」般加进法例,并不会对婚姻制度和定义构成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