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酒销售法律法规

酒销售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3-23 11:24:06

1. 有谁知道关于卖酒的相关法律,法规

要办理工商局的营业执照,卫生局的卫生许可证 没什么法律上的规定把 代理不懂 复制了一段 希望对你有帮助代理商在选取了代理的品牌后,务必深入认真地理解总部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品牌特性和品牌的市场定位;严格按照“统一”的原则,对辖区市场进行贯彻和传播,不惜代价地保证辖区市场与总部的要求保持一致,这样你才能将品牌的有利资源一网打尽,使品牌成为你的摇钱树。

当然,理解特许经营还只是初步的思想认识,而更重要的还是执行。无论是“千店一面”的统一,还是“保姆式”的终端维护,你都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和团队去执行。这就要求代理商必须“公司化运做”,必须建立系统健全的营运机构,培养素质全面、业务专业的营销队伍,才能真正承担起终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服务,确保终端网络健康良性发展,发挥最大的品牌营销效能。

所谓维护服务,就是要求省代理商必须积极协助、督促终端全面贯彻特许经营品牌专卖的营销模式,严格遵守“统一”的特许原则;不断保持与终端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协助解决终端的实际困难;准确把握感性与理性混合的市场状态的特点,引导终端充分利用品牌专卖的资源和优势,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只有这样,终端才能深切体会到品牌专卖赢利模式的魅力,自觉维护终端的特许经营路线,忠诚地团结在你的品牌麾下。

除此之外,你还应掌握几样基本素质。

一、 科学合理地规划、开拓市场:

有的代理商片面追求加盟店的数量,盲目扩张,一味追求业绩的水平增长(即全省总业绩的增长),而不考虑单店业绩的垂直增长;招商加盟不做任何调查研究,来者不拒。结果开设的销售终端杂乱无章,良莠不齐。几年下来,力气花了不少,开三家倒两家甚至不断缩水,然后就开始怨天尤人。这就叫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不留后路。这种人缺乏把握市场的全局眼光、长远眼光,没有系统的营销策略。

代理商选定加盟的品牌后,首先要深入认真地理解总部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品牌文化、品牌特性和品牌的市场定位;然后再根据所掌握的确切信息,对辖区的市场进行战略规划。正如战场的将军规划要攻占的领地一样,要制定全局、长远发展的建设策略,切实执行。有了良好的建设策略,招商加盟就成竹在胸,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招商加盟一定要把好质量的关,严格挑选加盟商,不要急功近利,给自己种下后患。

做完招商之后还要及时跟踪维护,督促、协助终端严格贯彻特许经营的模式。有的代理商只图一时之快,以为终端一开张就万事大吉,就可以坐收渔利;于是就不管不顾,任由加盟商去摆弄;结果下去一看,辛苦铺设的网络,挂羊头卖狗肉的、打着红旗做八国联军买卖的、四季改行变脸的应有尽有。也有的代理商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销售数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提货,多多益善,个个欢迎。别说形象统一,连品牌专卖都没法保证。如此一来,跟做地摊货、搞批发没有本质的区别,总部殚精竭虑塑造出来的品牌号召力,在当地市场逐渐削减,特许经营品牌专卖的市场优势更是荡然无存。不仅严重影响了品牌在当地的市场形象,而且给该市场的后续发展设下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此开发市场,无异于自掘坟墓。
二、学会科学订货、科学备货:
如何科学订货,则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经过科学分析作出结论。

订货好比请客,订餐首先要了解用餐人的口味。不但要请人吃饱,还要请人吃好。我们的省级代理商就是请客的主人,请的就是属下的每个卖场。

首先,从胃口上来说,你要明白他们需要吃什么。这就要求每位代理商,首先要是卖场陈列专家,其次要是高明的买手。你必须弄清楚属下每种规格的卖场最佳陈列方案可分几个区,每个区要陈列哪些货,这些货要有几个系列、几个款式、几个色系。货有主销货、概念货、配色货等等,他们的比重又如何分配,这些都是非常有学问、有科学依据的。因此,要做到科学订货,首先要懂得基本陈列的重要性,然后再利用专业买手的高明眼光,来规划你的陈列内容,也就是:选货。

选货要根据当地的人文环境、时尚潮流、消费者情趣、习惯特点等,以一个高明买手的眼光,给每个下属卖场科学配货。买手必须要能准确把握当地的流行趋势、消费心理等,如果自己吃不准,也可以在加盟商、导购员中发掘、培养买手;高明的买手对于订货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专业的买手,吃什么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科学解决。

解决了吃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吃多少的问题了。也就是如何吃饱的问题。

首先,你得先弄清楚每个人的食量,需要多少的饭菜才能让每个人吃饱。也就是订货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你属下有多少个卖场,每个卖场的最佳陈列应该要多少货;另外还有多少个卖场要在本季启动经营,总共需要增加多少货保证开张经营的最佳势头。结合对各个卖场基本陈列的科学分析和以往同期的销售情况,最终确定你这次订货的基本数量。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订货的时候做到瞎子煮饺子,心中有数。

有的人或许会说,原来积压了不少的库存,如果我照单进货的话,可能前面的吃不了,后面的我还得兜着走;要是加大库存风险,形成恶性循环,那就更惨了。此话乍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但是细一追究,就不对了。

我们知道,产品一定要围绕市场需求,一切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指导,才能提高销售业绩,才能赢利

当然,进销存调的数据管理系统对于科学订货、科学备货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一个成功代理商必备的条件。

总的说来,从事品牌代理,你只有真正理解并切实贯彻品牌特许经营的游戏规则,并通过公司化运做,强化执行效果;有规划地开拓市场、建设网络,真正做到“千店一面”和“保姆式”的终端维护;利用科学订货、科学备货的手段,巧妙运用进销存调系统,规避风险,促进销售。你的时机才算成熟了,你的实力也就初步具备,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轻松地开展多品牌代理,而且每个品牌都将是你的摇钱树。

2. 中国有关于酒的生产销售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吗

食品质量安全 要符合卫生及安全标准 和本行业规定

3. 散白酒相关法律法规

白酒属于必须取得许可证才能销售的商品。要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

4. 关于酒类的法律

《进口酒类国内市场管理办法》http://315.cztv.tv/folder626/2008/02/2008-02-2682761.html

《广西壮族自治区酒类回管理条答例》
http://vip.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lar&gid=16789529

5. 销售假酒相关法律条文

销售假酒如果数额巨大可以定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为《刑法》第140条规定,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

6.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的具体条文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促进酒类市场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保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酒类是指酒精度(乙醇含量)大于0.5%(体积分数)的含酒精饮料,包括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食用酒精以及其他含有酒精成分的饮品。经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批准生产的药酒、保健食品酒类除外。
本办法所称酒类流通包括酒类批发、零售、储运等经营活动。
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酒类流通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酒类流通实行经营者备案登记制度和溯源制度。
第五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
第七条 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程序如下:
(一)领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登记表》可以通过商务部政府网站下载,或到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领取。
(二)填写《登记表》。酒类经营者应完整、准确、真实地填写《登记表》;同时认真阅读《登记表》所附条款,并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
(三)向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下述备案登记材料:
1、 按本办法第七条第(二)项要求填写的《登记表》一式两份;
2、 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3、 经商务部认可并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公示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酒类经营者提交的上述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在《登记表》上加盖印章。
第九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酒类经营者的备案登记信息和登记材料,建立备案登记档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并可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酒类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商务主管部门收到酒类经营者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
《登记表》自酒类经营者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自动失效。商务主管部门应定期与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注销或吊销情况。
第十一条 商务主管部门在办理备案登记或变更备案登记时,仅可收取经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工本费,不得收取其它费用。
第十二条 酒类经营者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或骗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 第十三条 从事酒类批发、零售、储运等经营活动应当依法执行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十四条 酒类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随附单》附随于酒类流通的全过程,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随附单》内容应包括售货单位(名称、地址、备案登记号、联系方式)、购货单位名称、销售日期、销售商品(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单位)等内容,并加盖经营者印章。
已建立完善的并符合本办法要求的溯源制度的酒类经营者,经商务部认可,可以使用自行制定的单据,代替本办法规定的《随附单》。
第十五条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应向首次供货方索取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限生产商)、登记表、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限生产商)等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对每批购进的酒类商品应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或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单据;对进口酒类商品还应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应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帐,保留3年。
第十六条 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禁止流动销售散装酒。
散装酒盛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
第十七条 酒类经营者储运酒类商品时应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酒类商品应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地区,不得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蚀性等物品混放。
第十八条 酒类经营者销售酒类商品应明码标价,诚实守信。
第十九条 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
第二十条 禁止批发、零售、储运以下商品:
(一)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
(二)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
(三)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
(四) 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
(五)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酒类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不得限制或阻碍合法酒类商品在本地区的流通。
第二十二条 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管理时,应出示有效证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在有证据或接到举报等情况下,执法人员可以查阅账册或抽取样品。抽取样品的,应当向当事人出具有效凭证。
商务主管部门有义务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
酒类经营者应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
第二十三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建立酒类流通监测体系,对当地酒类流通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建立酒类经营者信用档案,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商务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酒类流通管理和酒类商品安全信息系统,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酒类经营者应及时报送相关信息。
第二十四条 商务主管部门可自行或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销售的酒类商品进行抽样检验,并可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
商务主管部门出具或认可的酒类鉴定结论应以国家法定检测机构检测结果为依据。
第二十五条 鼓励酒类行业组织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制度。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举报、投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酒类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向社会公布;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十七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商品,并可视情节轻重处3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移送相关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商务主管部门从事酒类流通监督管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四条 已依法实行酒类流通行政许可管理的地区,应继续执行许可证制度,酒类商品流通按本办法实行溯源制度,酒类流通许可证书视同《登记表》。
第三十五条 《登记表》和《随附单》由商务部统一制定,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可以依法委托相关机构从事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自施行之日起设立3个月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酒类经营者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备案登记和建立酒类流通溯源制度。

7. 互联网平台酒类相关法律法规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三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第四条 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五条 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六条 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二)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第七条 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应当持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八条 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主办单位和网站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二)网站网址和服务项目;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编号。
第九条 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拟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应当在申请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者办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
第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和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取得经营许可证或者已履行备案手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名单。
第十一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经许可或者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不得超出经许可或者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从事有偿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变更服务项目、网站网址等事项的,应当提前30日向原审核、发证或者备案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其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第十三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
第十四条 从事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项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提供的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用户帐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的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十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第十七条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申请在境内境外上市或者同外商合资、合作,应当事先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其中,外商投资的比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十八条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国家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许可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关闭网站。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履行备案手续,擅自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关闭网站。
第二十条 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通知企业登记机关;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暂时关闭网站直至关闭网站。
第二十一条 未履行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义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其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义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关闭网站。
第二十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其业务活动中,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五条 电信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疏于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 在本办法公布前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当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60日内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8. 关于卖烟酒许可权,国家哪条法律有明确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
http://www.cnradio.com/financial/cjfg/gsfg/200302170888.html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
www.people.com.cn/item/flfgk/cyflfg/c016.html

酒类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旧类生产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制止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酒类,维护酒类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厦门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从事酒类生产(含加工和改装)和流通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对酒类生产进行行业管理。
厦门市酒类管理机构、区贸易主管部门委托的酒类管理机构(以下统称酒类管理机构)依据本规定对酒类产品的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工商、技术监督、商检、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对酒类生产和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酒类包括白酒、黄酒、果露酒、啤酒、配制酒、滋补酒、食用酒精、进口酒、酒曲和其他含有酒精的饮料,但不包括经医药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批准生产的药酒。

第二章 生产管理

第五条 实行有计划地调空酒类发展,鼓励生产名优酒和低酒精度酒,限制生产高酒精度酒。

第六条 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厦门的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对酒类的生产和发展进行统筹规划。

第七条 措施酒类生产,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厦门产业政策;
(二)达到规定的生产规模;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粮食消耗指标;
(四)具有确保酒类产品质量的生产条件;
(五)酒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方可从事酒类生产。

第八条 酒类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产品出厂前必须严格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酒类不得出厂销售。

严禁生产假冒伪劣酒类。

第九条 生产酒类的水质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配制酒类使用的食用酒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禁止使用非食用酒精、原料或者添加剂配制酒类。

第十条 酒类生产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标签标准和饮料酒标签标准,在酒类标识上应标明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主要原料、保质期、酒精含量等内容。

酒类使用优质产品标志或文字的,必须注明授奖等级、授奖单位和时间。

第十一条 联营生产名优酒,应统一原材料配方、生产工艺、质量要求、产品检验标准,并注明产地的厂名、厂址。

第十二条 开发酒类新产品,应当在该新产品出厂销售前报厦门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和酒类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 酒类生产企业应当将生产和销售情况每半年一次报酒类管理机构。

第三章 流通管理

第十四条 从事酒类批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10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符合规定的经营场所和仓储设施;
(二)计量器具准确,卫生条件符合规定;
(三)有熟悉酒类知识的专业人员;
(四)有较稳定的销售渠道;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五条 申请酒类批发,应当向酒类管理机构申领《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管理机构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根据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及坚持商业主渠道和合理布局的原则进行审核。审核的颁布《酒类批发许可证》;不核准的,应书面说明理由。

持有《酒类批发许可证》者,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登记,方可从事酒类批发业务。现有企业增加经营酒类批发业务的,应当持《酒类批发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企业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 酒类生产者、酒类批发者,不得向无《酒类批发许可证》者销售酒类;酒类批发者、酒类零售者,不得向未经审核批准从事酒类生产的企业或无《酒类批发许可证》者够进酒类。

第十七条 酒类批发者、零售者在进货时,应当索取有关酒类的质量证明和验收产品质量。无质量证明的酒类,不得销售。

禁止批发、零售假冒伪劣酒类。

第十八条 没收的酒类应当在酒类管理机构监督下依法处理。

第十九条 从事酒类展销活动,须报酒类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酒类运出厦门市,运抵地要求有运输许可证明的,承运人可向酒类管理机构申领酒类运输许可证明。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酒类批发许可证》每年审检一次。

第二十二条 酒类管理机构和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对酒类的生产和流通实行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时,有权对酒类进行检验,询问当事人和有关人员,查阅帐册等有关资料,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存放场所进行检查。

第二十三条 酒类执法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不出示证件的,被检查者可拒绝检查。

第二十四条 消费者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社会组织以及新闻舆论机构,有权对酒类质量实行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第二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酒类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规定的行为。酒类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并可给予适当奖励。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无《酒类批发许可证》从事酒类批发的,由酒类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数额不超过30000元;无违法所得的,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涂改、出借、出租、转让许可证的,由酒类管理机构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由酒类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报备,可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酒类管理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酒类管理机构、工商、技术监督、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给予下列处罚:
(一) 生产、批发、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没收未出厂、未
售出部分的产品,没收已售出部分的销货款,并处以该批产品货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二)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没收违法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该批产品货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三)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逾期不该或情节严重的,没收已售出部分的销货款,处以该批产品货值10%至50%的罚款,未售出部分的产品禁止销售。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酒类管理机构或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9. 求 关于中国法律条例中 关于酒或酒精的条例

关于中国文化酒与酒文化之思辨
俯察当今知识经济的社会,在我国酒业界正涌动着一股评论“文化酒”和探索“酒文化”的热潮。应当说,随着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发展,出现这一现象不仅是正常的,而且对国酒的宣传与营销更是大有裨益的。

自古以来,卖酒吆喝酒,几成定律。但如今,高明的营销商绝不肯就此打住,而是充分施展其聪明才智,有的放矢,千方百计地制造文化酒广告宣传和酒文化新闻炒作的攻势。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大致有:借题发挥、由此及彼、以屈求伸、

中国酒界发展至今,归纳起来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也就是:作坊酒、工业酒、广告酒、品牌酒、文化酒。“酒文化”这一概念,则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先远教授首先提出来的。从概念上讲,酒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酒文化蕴涵丰富、自成体系,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酿酒技术、工艺水平、法律制度、酒俗酒礼、形形色色的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酒相关的诗文词曲等等;而狭义的酒文化则是一般消费者心目中的酒文化,多指饮酒的礼节、风俗、逸闻、逸事等。狭义的酒文化主要是言传身教,缺乏理性的指导。

“主导白酒消费的是文化。”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茅台”总经理袁仁国的《迎接文化酒时代的春天》一文的发表,更像是中国酒业市场进入酒文化竞争的宣言书。自此,各个酒企业先后开展起了酒文化营销活动。

“酒文化营销”就是酒企业尽可能地寻找充足的理论根据,对产品进行文化包装与文化宣传,赋予产品以文化个性,以期达到让广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知、认可并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实现其产品销售的目的,增加销量。换言之,它是一种将产品推荐给消费者的营销宣传新方略。可以说,酒文化营销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营销,是营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酒文化营销还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中在广大消费者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情感”氛围,是酒文化营销的基础。而酒文化的打造、宣传又成为了酒文化营销的重要任务。

那么经受过文化“洗礼”的“文化酒”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说“文化酒”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物质需求,而且在产品的命名、口感审计、包装装潢、广告促销等方面都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和文化心理需求。“文化酒”的适时推出,无疑是对那些因急功近利而“昙花一现”现象的一种反思。不失为现代国际、国内市场营销战略中“以文载酒”,寻求长足发展的一项全新战术,也正是精明的商贾真知灼见的一种文雅的表现。

酒,是我国的传统产品。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其中《史记·殷本记》关于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以及《诗·豳风·七月》中“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诗句,都表明我国酒之兴起,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所以说,酒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我国酒文化的营销典范“茅台集团”,正是在酒文化营销过程中赢得的市场。它的发展定位是“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有人说:文化酒是为“茅台”量身订造的概念。然而,文化酒时代不是等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实施文化酒战略的过程,就是以酒文化去做市场的过程。在作坊酒时代,茅台以其卓越的文化脱颖而出;在工业酒时代,茅台被钦点为国酒;而在广告酒时代,由于茅台的陈陈相因就只有 “虎落平阳被犬欺”的份了;当品牌酒时代到来时,茅台又苦于难以走上规模化扩张的品牌输出之路而一蹶不振;随着市场向名优品牌的集中,茅台终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化酒时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远在三国,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为一身的魏武帝曹操,在他的《短歌行》诗中就发出了此感叹,致使杜康的大名气贯长虹、世传千夫。算起来,杜康酿酒足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其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据史书载:杜康牧羊于空桑涧,“余粥弃于桑,郁积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秘”,从此以酿酒为业。杜康被周平王封为“酒仙”,杜康酒被封为“宫廷御酒”,杜康造酒之处被封为“杜康仙庄”。除了曹操以诗抒怀对杜康发出的感叹外,还有唐代诗圣杜甫“杜酒频劳动,张犁不外求”的自豪;更有宋代理学家邵雍“喝一辈子杜康酒,醉乐陶陶”的千古绝唱等等,历朝历代对杜康酒以诗文书画的形式进行赞颂者真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丰富了杜康酒文化的内涵,构成了“佳酿之祖,世传杜康”的历史延续性,也因之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酒。

杜康酒的文化名气,除了取决于其酒本身的内在质量外,更多的恐怕还是得益于古今中外文化名人包括政界巨头的赞美与宣传。在一定意义上讲,杜康作为历史文化名酒,是以历代文化名人为主流,包括帝王将相在内,对该酒不断品评、赏识、推崇、咏赞的结果。由此可以说,文化酒必然是经过文化洗礼和文化梳妆的酒。由于是先有酒,后有酒文化,而酒文化又孕育了文化酒,文化酒的日臻成熟,更反过来促进了酒文化的继续发展,所以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简析“杜康”这一历史文化名酒的成因中,我们不难推论出,酒文化与文化人为特定的酒所做出的各式各样的“文章”密不可分。从古至今,与酒有关的“文章”可谓浩瀚。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已闻到了浓烈的酒香。饮酒的文人一多,便出了许多著名的“酒徒”。在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就写了李白、贺知章、张旭等这些著名的“酒徒”。当然,杜甫称他们为“仙”,李白也自称“酒中仙”,并且留下了不少与酒有关的传世杰作和经典名句。如:他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黄金白壁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还有《将进酒》中脍炙人口的“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等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篇著名的《醉翁亭记》,其高论可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不仅诗如是,在我国传统绘画及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中,这酒的“文章”更是活泼万端、传承发展。流播世间的无数书画佳品根本无须多言,而与这些名人大家相关的“酒缘”传闻也是为数颇丰。比如,“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据说他醉后作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画”。郑板桥的字画不可轻易得到,时人皆知,但若以美酒款待,在他醉意中求画,即可如愿。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于是有其“挥毫落纸如云烟”的《古诗四帖》。醉僧怀素,酒醉泼墨,方留其神鬼皆惊的《自叙帖》。该帖通篇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不难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知,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就的《兰亭集序》,“道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说起这酒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其名目,花样也确为繁多。比如绍兴酒,单其别名雅号就有:花酒、名士、黄酒、绍兴、绿蚁、福水、黄汤、杯中物之多种。而古代的酒令,更是花样百出,名目繁多。酒令,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宴饮和郊游中助兴取乐的游戏。酒令除能助欢愉畅饮,令气氛和洽外,还是古代礼仪教化的方式之一,盛行于各个朝代,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春秋战国时,最为流行的是“投壶”这一酒令形式。因其最具封建礼教意义,所以沿袭最久。在《礼记》中就慎重地写着《投壶》专章。三国名士邯郸淳的《投壶赋》描绘最为出色:“络绎联翩,爰爰兔发,翻翻隼隼,不盈不缩,应壶顺入”,足可窥见当时盛况。魏晋时期则是推崇“流觞曲水”的酒令形式。那时的文人雅士沿袭古风,整日饮酒作乐,纵情山水,清淡老庄,游心翰墨,作“流觞曲水”之举。这种“阳春白雪”的高雅酒令,的确不同凡响。最著名的一次,当数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修禊大会。大书法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41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排遣感伤,抒展襟袍,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游龙,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集序》。至南北朝时期,除了“流觞曲水”外,由之演化而来的“吟诗应和”更为文人墨客所喜爱,流行较盛。“唐人饮酒必为令为佐欢”,当酒令敏演到唐代时,盛行的是“藏钩”、“射覆”等形式。“藏钩”也称“送钩”,简便易行,似现在的“猜有无”;“射覆”也叫“分曹”,即暗暗覆物于器皿下让对方猜。唐代诗人李商隐就极精此道,他在诗中写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拧酒令儿”,即不倒翁,粤人称“酒令公仔”。这酒令,按其形式可分为:雅令、通令和筹令。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情趣古雅,多以诗人的“智力竞赛”为内容。通令,则是人人皆可为之的大众化酒令。如投骰子,划酒拳等,一般不必动脑子。说起来“击鼓传花”,算是通令中较为雅致的形式了。至于筹令,则是雅俗共赏的酒令,因是从筒中掣筹行令,故名。

除了以吟诗作赋、行酒令来传扬美酒与酒文化外,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宣传形式,那就是“酒旗”,亦称酒望、酒帘、青旗、锦旆。《韩非子》记载,“宋人有沽酒者……悬帜甚高”。这里的“帜”,就是酒旗。后世人称:“酒市有旗,始见于此。”由此可知,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就知道利用酒旗这一特殊的广告形式来传播商品信息了。古代酒旗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它的升与降,标志着店家有酒或无酒;营业或不营业。当然,社会发展到今天,“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致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极富时代特色的各式招牌、看板、灯箱、霓虹灯、电子显示屏等新型广告设施。

谈到酒文化,就不能不论及酒文化的功能。其功能一言以蔽之:具体的酒文化反映具体的酒品牌,所反映的内容越丰富、越全面、越深刻,这一文化酒的品牌就越驰名、越完美、越真切,其价值也就越高。在浏览了中国十大文化名酒品牌个案研究和有关新闻媒体对中国酒文化资料具体内容的一些报道后,凭心而论,最能打动人心的,还是泸州老窖总裁袁秀平的《统治酒类消费的是文化》一文。文中提出了,“酒战是文化战”,“酒文化来自艺术化的营销”,以及“生感时代”的消费主张等理念。通过介绍“国窖酒”的运作,清晰的表证了泸州老窖不仅仅是在酿造酒,而且还是在酿造文化、酿造科学、酿造历史!而《糖酒快讯》记者雷达所写的《白酒:谁是文化“终结者”》,更是把中国酒文化的探讨引向了深入。

如果说酒的本质是酒本身,那么文化酒的本质应当是有足够的文化作前提、作背景、作依托,甚至作“媒人”作“新娘”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合体。窃以为,若连独具慧眼的文人都看不见、摸不着有明显文化参与和文化支撑的酒,即令把“文化”字样金书得丈二大,也依然称不起文化酒。所以说,酒文化是文化酒的灵魂。我们知道,既谓之“灵魂”,就有其很大的不可捉摸性。故而探讨真正的酒文化是什么?确实很有必要。比如说,酒文化有哪些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哪些主要部分组成?这些主要部分所起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等等一切与此有关的问题,都是值得认真分析和研究的。

有人说:酒文化是一种品位。而品位中包含有酒产品的香型定位、包装装潢、市场营销战略、文化传播功能,及高品、高价、高质等方面内容。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未能抓住其纲,绝非一语破的、无懈可击的准确论断。如果说酒文化是一种品位,那么任何一种有点品位的酒,都可以说有酒文化吗?此说显然不足以服人。

谈到具有文化个性和品位的文化酒,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当前的诸多文化酒品牌。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的广告语,令许多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其文化震撼力也随之体现出来了。当然也有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若老是想家,缠缠绵绵,难舍难忘家中的盆盆罐罐,岂不有失大丈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气度?不如将之改为“孔府家酒,叫人发家”!这两种理念,究竟孰是孰非,在此我们就不作评论了。其实,能够提出一个可以引起广泛争论的观点本身,对于商家企业来说就是一种成功,因为它带来了无形的广告效力。当然,若能创作出有口皆碑的广告是最好的了。比如“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就是广为传诵的广告妙语。此言一出,天下诸多品牌的各类酒便真得开始大作起文章来了!

道光廿五酒是十大系列酒品牌中时间最短,资格最浅的一个。殊不知,该酒的前身凌川酒却资历不浅。朱德总司令1954年曾题词赞:“南有茅台,北有凌川”。1996年6月,“凌川”在老厂搬迁时,偶然发掘出了清朝道光乙巳年(公元1845年)穴藏贡酒四木酒海(古时盛酒容器),内藏原酒四吨左右,经专家鉴定为珍奇国宝,遂取名“道光廿五”。王光英副委员长赞美道:“法兰西有路易十三,中国有道光廿五”。因其为“迄今发现窖藏时间最长的白酒”,1998年7月英国伦敦吉尼斯总部为其颁发证书,“道光廿五”被列入吉尼斯大全。道光廿五酒有如此厚积的历史文化名牌的渊源,加之取名有术,热点文章做得又好,一上市就出奇的火爆。看来这“文章”做与不做还真是大不一样!

这是“文章”创造的奇迹,也是文化酒与酒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辩证统一关系的最佳诠注。

文化是一个相当广阔的领域,酒文化渗透其中势必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呈现出更加绚丽多姿的景象。

加入WTO之后,我国酒类企业面对的是全新的国际国内市场。其营销模式,营销网络,营销管理等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国酒企业要有清醒地认识,面对WTO的挑战,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用新思路、新手段来运作新的市场。

随着“入世”后强大的外国竞争者的加入,国内酒类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我国各酒类企业,在竞争与运作方面的能力虽然有了一些提高,但与外国同行相比,在营销手段、资金实力、生产技术等方面,仍显得有些势单力薄,缺乏竞争力。那么怎样加强这些不足之处,便是国酒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入世”后,机遇是潜在的,挑战是现实的。那么“入世”了,我国酒类企业走进了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与世界各国的民族工业、经济文化融入了一个共同的大市场,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也许在某些方面,我们尚处劣势,但我们的机遇是平等的,况且我们还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有力的后盾,相信我国的文化酒与酒文化必将展现出醉人的风采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