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劳动人事法规政策

发布时间: 2022-03-24 03:08:17

⑴ 丽水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的政策法规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丽水市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丽水市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严格遵照执行。
二○○三年六月五日
丽水市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方案》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范围及审批程序的规定>和<浙江省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的通知》(浙政〔1995〕1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非领导职务设置原则
(一)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要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基础上,本着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精神,依据领导职务的设置情况确定适当比例限额。
(二)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是实职,但不具有行政领导职责。
(三)各级非领导职务应按规定设置,不得突破规定的比例限额。各工作部门之间、各部门的内设机构之间非领导职务设置的具体职数,应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不搞平均设置。
(四)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职数,综合部门可多于专业部门,监督部门可多于执行部门。
(五)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原则上一人一职,确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在国家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实职。
二、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规格和职务名称
(一)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在市政府行政机关设置。
(二)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在乡(镇)级以上国家行政机关设置。
(三)为便于非领导职务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少数有关部门根据其职业特点设置的有别于上述统一名称的其它非领导职务名称,由市、县(市、区)级人事部门提出意见,逐级报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后方可保留,但必须与上述名称的职务规格相一致。
三、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应达到相应的任职标准,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县(处)级职务四年以上;
(二)助理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正科级职务四年以上;
(三)主任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副科级职务三年以上;
(四)副主任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科员职务三年以上;
(五)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办事员职务三年以上;
(六)办事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新录用的中专、高中毕业生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者定为办事员;大学专科、本科毕业生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研究生,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者定为科员;硕士和博士毕业研究生见习期满后,考核合格者分别定为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
德才表现突出的国家公务员担任非领导职务,按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后,可适当放宽上述任职资格条件要求。
四、非领导职务职数的比例限额
(一)市级国家行政机关设置的调研员和助理调研员职数,不得超过县(处)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调研员不得超过30%;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二分之一,其中主任科员一般不超过50%。
(二)县(市、区)级国家行政机关设置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科级领导职务职数的二分之一,其中主任科员一般不超过50%。
(三)乡(镇)机关设置的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正副乡(镇)长职数的二分之一,其中主任科员一般不超过30%。
(四)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县处级事业单位,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参照市级机关规定的比例限额设置;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科级事业单位,设置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编制数的十分之一。
经考核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被确定为副主任科员或主任科员非领导职务的,可不占规定的比例限额(即不占核定的非领导职务职数);
1.由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的;
2.军队营职军官(含文职干部)转业后,副营职首次确定为副主任科员的,正营职首次确定为主任科员的;
3.大学本科毕业,直接录用进机关工作满10年;大学专科毕业,直接录用进机关满12年;经考试考核从企事业单位录用工作满10年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确定为副主任科员的;
4.录用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研究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分别被确定为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的;
5.参加工作满20年,历年年度考核为称职以上等次,确定为副主任科员的。
五、实施步骤和要求
(一)市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设置工作,必须在本单位“三定”方案批复后的基础上,由各部门按以上原则提出具体意见,并附《丽水市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审批表》(见附表),经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核准后,由各部门组织实施。其中设置调研员、助理调研员职数的,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委组织部提出意见,由市政府确定。具体人选按管理权限报批。
(二)县(市、区)、乡(镇)行政机关的非领导职务设置工作,由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提出实施方案,经市人事部门审核同意,由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县(市、区)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为保证设置非领导职务的质量,要加强对拟任对象的政治表现、思想品德、工作经历、工作能力、行政管理水平、工作实绩的考核,认真征求有关领导和群众的意见,对提任对象要进行为期5天的任前公示。对违反规定、随意放宽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四)各部门、各单位在任免非领导职务前,应填写《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三份),按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任职资格审核,经审核同意后按有关规定办理任免手续。其中市级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科员、办事员,由各部门根据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研究决定,办理任命手续,并报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备案。
六、参照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单位,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⑵ 人事岗位招聘中要求的熟知国家劳动法律和法规主要指什么

劳动法法律常用如下:
1、《劳动法》和《劳动法实施细则》;
2、《劳动内合同法》和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3、《劳动仲裁法》、《劳动仲裁法实施条例》及其有关司法、行政解释;
4、《国务院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
5、《劳动者权益保护法》;
6、公司法及其有关解释;
7、合同法等。
劳动其他法规,要参考地方性的规定。

⑶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工伤保险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

我QQ空间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⑷ 国家最新出台的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建立和发展,从时间上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1949年10月——1957年末):初创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上了议事日程。1950年6月, 政务院颁布了带有失业保障性质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1951年2月, 政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草案)》。这个《保险条例》和1950年颁布的《暂行办法》,对职工的医疗、生育、养老、病假、伤残、死亡、失业等待遇都作了最低标准的规定,从而解除或减轻了职工因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造成的特殊困难,保障了职工的基本生活。政务院于1953年、1956年两次修订《保险条例》。到1956年,我国当年享受保险待遇的职工人数相当于当年国营、公私合营、私营企业职工总数的94%。195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女职工保护条例(草案)》。1957年,卫生部制定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这一制度增加了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项目。此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以颁布单行法规的形式逐步建立起来。1950年颁布了《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对革命工作人员的伤残死亡待遇作了规定。1952年颁布了《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国家工作人员公费医疗预防实施办法》、《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在患病期间待遇暂行办法》。1955年颂布了《关于女工作人员生育假期的通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这些单行法规分别对疾病、养老、生育、伤亡等项的保险待遇作了规定。到1957年末,我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已形成,在保障水平、管理方式等方面初步完成了基本立法工作。

2、第二个时期(1958年初——1966年4月):发展时期。1958 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放宽了退职、退休条件,适当提高了待遇,解决了企业和机关退休退职办法不一致的矛盾。为了解决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中存在的浪费问题,1965年和1966年我国分别颁布了《关于改进公费医疗的通知》和《关于改进企业职工劳保医疗制度几个问题的通知》,改善了职工患病时的医疗待遇。同时,为了保证职工在病伤或生育时获得合理的休养和病伤、产假待遇,做好职工因病伤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工作,卫生部和全国总工会研究制定了《批准工人、职工病伤、生育假期的试行办法》、《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组织通则》。这期间建立了移地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办法,为了方便移地居住的退休职工及时享受待遇,减轻基层负担,厉行节约,避免支付差错,全国总工会于1960年制定了《关于享受长期劳动保险待遇的移地支付试行办法》。为了合理解决轻工业、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中职工的退休退职的福利待遇问题,1966年4月颁布了《关于手工业厂、社职工、 社员退休福利统筹办法(试行草案)》、《关于手工业厂、社职工、社员退职处理办法(试行草案)》,这两个试行草案对集体企业职工的退休退职的实施范围、退休退职的条件和补助标准以及统筹基金的来源和征集及其使用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通过以上的改进立法,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第三个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停滞和受破坏时期。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在十年内乱时期, 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制度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社会保障立法处于停滞状态,已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在理论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被否定,劳动保险被污蔑为“修正主义”,是“腐蚀人民腐蚀机关工作人员”,是“形式上为工人好,实际上腐蚀工人意识”,是“鼓励懒汉”等,导致了理论上的混乱和错误认识。在实践上,劳动保险管理机构被撤销,社会保险金的征集、管理和调剂使用制度被停止,正常的退休退职工作在一些地区被迫中止,移地支付保险待遇的办法也被迫停止执行。特别是1969年国家发布了《关于国营企业财务工作中几项制度的改革建议(草案)》,停止提取社会保险金,取消了社会保险费统筹制度,将社会保险改为企业保险。这就降低了劳动保障的社会化程度,大大削弱了劳动保险的功能和意义。总之,在十年内乱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大大地倒退了。

4、第四个时期(1976年10 月至今):恢复、 改革与创新时期。 1976年10月,十年内乱结束,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也得以全面恢复和重建。1984年,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立法从社会保障的运行机制、模式类型、项目构成、待遇水平、管理社会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颁布了大量社会保障法律法规。1986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同年,发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初步建立了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进行了生育社会保险试点。199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同年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1992年初,劳动部、国家体改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继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国家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所需资金按照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统一筹集。适当扩大待业保险范围,完善待业保险制度。加强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按国家政策用好基金,使之尽快运转起来,并建立健全审计和检查监督办法。1992年,广东、海南、深圳的社会保障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开始运转,进行了以待业、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96年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了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同时加强了失业保险,到1994年底,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失业保险的地方性政策和法规,其中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由国有企业职工扩大到非国有企业职工,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9500万人。1994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中国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作出了明确的系统的法律规定。围绕着《劳动法》的施行,劳动部颁布了17个配套规章。 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依据的现代社会救济制度, 继1993年6月上海市出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济措施后, 厦门、青岛、福州等城市都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了大病医疗统筹和试行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为主要内容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补充回答:具体的法条在上文已经罗列,要法条全文的,请按提供的法条名称,在网上搜索。
参考资料:中国法律应用网www.cnflyy.com

⑸ 人力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主要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以及相关的一些司法解释、行政法规等。

⑹ 做HR该掌握的人事政策和劳动法规有哪些

1 要熟知劳动法 劳动合同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读董并理解其精髓。
2 多读一些关于劳动争议的案例处理与分析,作为HR,绝对不能凭经验判断是与非。
3 工作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行不徇私枉法。

⑺ 人力资源有关法律

人力资源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如下一些,建议关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个法律是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是劳动关系相关的最基本法律,目前并未废除;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对劳动合同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3、其它劳动相关的综合性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4、劳动报酬与社保相关的法律包括:最低工资规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等;

这些法律中与招聘工作最密切相关、实际应用中最容易产生纠纷的还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建议重点关注。

关于这些法规的学习资料,个人觉得书籍其次,最首要和重要的是熟悉这些法律条文,再结合一些辅助的资料进行深入理解。
上述法规都可以在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网站上查询到完整的法律条文。这是最权威最准确的学习材料,呵呵
除此之外则可以在找一些对上述法律解释的或者相关案例分析的书籍看看,此类书籍则可以在当当或淘宝等网上书店搜索下,根据“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等关键字进行搜索,可以搜到很多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一般是一些解释或案例,很难界定一些特别经典或权威的,所以此处不作具体数目的推荐。

祝工作顺利,有其它问题也可以多交流。

⑻ 人事工作有那些政策法规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还有老的合同法,刚刚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以及关于这些法律的地方性的政策法规。

⑼ 请教人事工作都有哪些相关政策

《常用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05-01

⑽ 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

所说的抄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我的理解主要是指处理事业单位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很少,主要是政策性文件与地方性的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等问题的答复》(法函[2004]30号);
3、《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通知》( 国人部发〔2007〕109号 );
4、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人发〔1999〕99号);
5、各省市的人事争议处理仲裁办法与各省市高级法院关于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指导意见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