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反传销条例查询

反传销条例查询

发布时间: 2022-03-24 11:11:53

① 如何联系反传销组织

联系反传销组织的方法:

1、中国反传销救助中心24小时救助热线:010-57210191或010-56208282。

2、中国反传销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莲花桥西路28号。

反传销救助中心成立于2008年年底,前身是反传销协会。自反传销协会宣布解散后更名为反传销救助中心,民间社团组织,组织成员都是深受传销欺骗清醒后自发组织而成,现成员13人。

反传销救助中心自成立后,接到了全国各地的传销受害者家属的求助,救助中心工作人员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劝说些痴迷者,到传销现场解救被困传销人员,配合当地工商、公安断掉传销窝点,打击传销团伙。

一年解救上千人,配合当地的工商公安断掉上百传销窝点,彻底打击了传销的气焰。

遇到传销组织,应该注意以下行为:

1、冷静面对,不要急燥害怕,控制自己的情绪,利用技巧与传销人员周旋。降低传销人员对本人的防惫心,找理由逃离传销组织。

例如:假装相信传销组织谎言,身上没钱参与,回家取钱为由离开。

2、如果遇到24小时有人“跟踪陪伴”软监视自己,你可以借机向路人求助,或者见到当地执法单位,交警、巡警、派出所、工商局、检查院、立即躲进寻求帮助或者在钱币或者纸条上写上求助原因扔向窗外。

3、中国目前传销组织多数都是以“人性化”操作,不强迫威胁你参与,你可以随时退出,要充份开动脑筋与传销人员周旋尽快离开,不要轻信他们的谎言,导致被“洗脑”。

4、如果亲友“邀约”你,你同时想解救你的亲友,那就向当地的工商局公平交易处举报。如果没有效果,自己先离开,回家后找反传志愿者帮助,再展开解救。前提必须是自己安全的离开。

(1)反传销条例查询扩展阅读:

《禁止传销条例》第二章第七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责令停止相关活动;

二、向涉嫌传销的组织者、经营者和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进入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和培训、集会等活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涉嫌传销的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

五、查封、扣押涉嫌专门用于传销的产品(商品)、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财物;

六、查封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

七、查询涉嫌传销的组织者或者经营者的账户及与存款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单等;

八、对有证据证明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或者口头报告并经批准。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当场采取前款规定措施的,应当在事后立即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

其中,实施前款规定的查封、扣押,以及第七项、第八项规定的措施,应当事先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批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反传销救助中心—何如识别传销 法律如何制裁

② 中国反传销法

1997年,由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传销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给予传销合法的地位,同时对传销企业的设立运作、传销员的资格和管理作了严格的限制,并且有一些法律责任条款保证对传销活动的监控。
1998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
1998年6月18日,国家出台了《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2年2月21日,国家再次发布《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
只有已经被废止的《传销管理办法》属于国务院的部门规章,而《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是国务院的“红头文件”,严格的讲,并不属于规章的立法形式。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传销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发布《传销管理办法》的命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传销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传销是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由传销员将本企业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经营方式。它包括多层次传销和单层次传销。
多层次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通过发展两个层次以上的传销员并由传销员将本企业的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种经营方式。
单层次传销,是指生产企业不通过店铺销售,而通过发展一个层次的传销员并由传销员将本企业的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的一种经营方式。

第三条 企业从事传销活动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传销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禁止外国(地区)企业及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从事传销活动。

第五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传销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二章传销企业的核准登记

第六条 从事传销的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二)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三)销售本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
(四)产品质量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
(五)有符合规定的传销计划以及完善的传销员管理制度。

第七条 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从事传销的,应当预先向其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由其所属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经审核合格的,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

第八条 申请传销的企业应当向核准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文件和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申请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分支机构《营业执照》;
(三)企业状况,包括投资规模、生产场地、技术条件、分支机构等;
(四)传销动作方案,包括参加传销的条件及手续、传销员的报酬计算方法、退出传销的办法、传销员的行为准则和培训管理办法及有关材料;
(五)申请传销的地区;
(六)传销产品品种、型号、商标;
(七)传销产品的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八)传销产品的成本价格的销售价格;
(九)退货、索赔和售后服务办法;
(十)传销企业与传销员的合同样本、传销员证样本;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核准登记机关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材料。
前款所称核准登记机关指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同)。

第九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本办法,对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合格的多层资传销或者单层次传销的申请企业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对批准的多层次传销企业或者单层次传销企业分别颁发《多层次传销经营核准证书》、《单层次传销经营核准证书》。
经批准的多层次传销企业或者单层次传销企业,应当自收到《多层次传销经营核准证书》或者《单层次传销经营核准证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的变更登记。

第十条 经批准的传销企业增加或者减少传销的分支机构、变更传销产品品种范围或者终止传销的,应当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程序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手续。
经批准的传销企业变更本办法第八条第(四)项、(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内容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核准登记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传销企业不得转租、转让传销经营权。
禁止单层次传销企业从事多层次传销活动。

第三章传销活动参加人

第十二条 年满18周岁,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可以作为传销员。
下列人员不得作为传销员:
(一)机关工作人员;
(二)现役军人;
(三)全日制在校学生;
(四)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兼职经商的其他人员。
多层次传销企业的传销员必须具有该企业从事多层次传销的行政区域内的常住户口。

第十三条 传销企业应当在传销员参加传销之前如实告知下列事项: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核准的登记事项;
(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的传销产品品种及传销地区;
(三)传销发展状况与计划;
(四)传销企业的运作规则与交易须知;
(五)传销产品的价格、性能、用途、质量检测结果等;
(六)参加传销的条件。
前款告知事项需得到传销员的书面确认。

第十四条 传销企业应当与传销员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合同主要条款应当包括:
(一)传销员的权利和义务;
(二)传销员获得报酬的条件、计算方法、发放程序以及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三)产品质量的责任;
(四)产品退货的期限、方法和费用承担;
(五)传销员退出传销的方法;
(六)纠纷的解决方式;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传销企业不得以缴付入会费、保证金或者认购一定数量的产品等作为参加传销的条件;不得向传销员收取培训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不得强制传销员购买有关资料。

第十六条 传销员可以自由退出传销活动。传销员退出传销活动,可以向传销企业退回未售出的产品,传销企业应当接受退货。但因传销员过错致使产品毁损、不具有再销售价值的除外。
传销员自加入传销活动之日起30日内退出传销,并向传销企业退回未售出产品的,传销企业应当退还全部货款。
传销员加入传销活动之日起30日以后退出传销,并向传销企业要求退回未售出产品的,传销企业在退还货款时,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扣除一定的费用,但扣除的费用不得超过退还货款的百分之十。
发生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退货情形,传销企业可以从退还给传销员的货款中,扣除根据所退产品计算已经支付给该传销员的报酬。

第十七条 传销企业不得强制安排传销员发展下线人数,或者根据发展下线的人数计算报酬。

第十八条 传销企业应当加强对传销员的管理。
经批准的传销企业必须在传销员参加传销活动之前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当包括从业知识、国家有关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传销员从事非法传销,传销企业对此没有尽到管理责任的,该传销员以及该传销企业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传销企业聘请外籍人员担任雇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外国人出入境、务工管理等有关规定。
业务培训的授课人员应当有明确的身份证明、无犯罪记录。港、澳、台人员或者外国人作为授课人员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四章传销行为

第二十条 传销企业、传销员必须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传销地区内从事传销,不得超出原注册地的行政区域开展传销。

第二十一条 传销企业必须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传销产品品种,传销本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
传销企业不得传销法律、法规禁止销售或者限制销售的产品,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为不适宜传销的其他产品。

第二十二条 消费者因传销产品的质量问题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传销企业或者传销员提出退货或者赔偿请求,传销企业、传销员必须予以退货或者赔偿。
消费者自购买产品之日起30日内可以随时提出退货请求,传销企业、传销员必须接受退货,并不得要求消费者负担任何费用。但产品因消费者的过错致使产品毁损、不具有再销售价值的除外。
传销员对消费者实施了退货或者赔偿后,根据其与传销企业签订的合同,应当由传销企业承担责任的,可以向传销企业请求补偿。
传销企业、传销员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应当即时清结,禁止预付款交易。

第二十三条 传销产品的价格水平不得明显高于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同一档次、同种产品或者类似产品的市场平均价格。禁止价格其诈行为。

第二十四条 传销企业不得对传销员的工作性质、收入及传销产品的质量、用途、产地、使用效果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诱人参加传销及购买产品。
传销企业的广告、培训及聚会等,不得涉及不利于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的内容,不得进行宗教、迷信宣传。

第二十五条 传销员在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时,应当遵守以下规则:
(一)向消费者出示传销员证。传销员证应当贴有本人照片,写明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传销产品品种、传销地区,并加盖传销企业公章;
(二)在推销产品时,向消费者告知传销企业以及传销员本人的联系地址及联系方法;
(三)向消费者如实解释传销产品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使用方法、使用效果、注意事项及售后服务等事项,并向消费者说明退货的条件、期限和办法,不得对上述事项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说明和宣传;
(四)对应予示范的产品做使用示范;
(五)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传销活动;
(六)进入消费者住宅推销产品时,应当事先征得消费者的同意,消费者示意退出或者表示不便时,必须退出;
(七)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购货凭证应当有传销企业公章和传销员签名。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传销企业应当在每季度终结之日起15日之内,将传销员人数、销售产品的数量及金额、支付传销员的报酬等情况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七条 传销企业的培训方案,应当报其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培训方案应当包括授课内容、场地、人数、时间及授课人。

第二十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传销企业的销售、培训等活动,可以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查处。
属于由有关部门管辖的行为,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九条 传销企业除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保存有关资料外,还应当将下列资料保存至少5年,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检查:
(一)产品传销的原始凭证、帐簿记录、银行票据、运输和储存等费用票据;
(二)记载传销员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及人数的名册;
(三)为传销员举办培训的情况;
(四)向传销员支付报酬的记录和凭证;
(五)其他与传销有关的资料。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企业或者个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传销产品、销货款和非法所得,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以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没收擅自多层次传销的产品、销货款和非法所得,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单层次传销资格。
(三)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十条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取得传销企业登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或者《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或者《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六)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五)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对传销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七十一条或者《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予以处罚;对传销员处以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传销企业终止该传销员资格。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二款、第十九条、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和第四款、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责令传销企业限期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传销资格。
(七)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没收传销产品、销货款和非法所得,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以罚款。
(八)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的,对传销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处罚;对传销员处以五百以上两千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传销企业终止该传销员资格。
(九)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核准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责令传销企业限期改正。该企业拒不执行的,没收传销产品、销货款和非法所得,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外以罚款。
(十)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十一)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对传销员处以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传销企业终止该传销员资格。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④ 哪里有反传销法的条例

你在电脑上分别输入“禁止传销条例”和“直销管理条例”直接进入网络搜索,就一目了然了。

⑤ 反传销组织怎么找有右

我就在合肥职业反传销的

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传销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止欺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查处传销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建立查处传销工作的协调机制,对查处传销工作中的重在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查处传销行为。

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传销行为,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举报传销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接到举报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依法查处,并为举报人保密;经调查属实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传销行为的种类与查处机关

第七条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 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 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 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第八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查处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行为。

第九条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含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信息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电信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查处。

第十条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一条商务、教育、民政、财政、劳动保障、电信、税务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查处传销行为。

第十二条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指导下,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传销行为。

第十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传销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传销案件,对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

第三章 查处措施和程序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 责令停止相关活动;

(二) 向涉嫌传销的组织者、经营者和个人调查、了解有关情况;

(三) 进入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和培训、集会等活动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四) 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涉嫌传销的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等资料;

(五) 查封、扣押涉嫌专门用于传销的产品(商品)、工具、设备、原材料等财物;

(六) 查封涉嫌传销的经营场所;

(七) 查询涉嫌传销的组织者或者经营者的账户及与存款有关的会计凭证、账簿、对账单等;

(八)对有证据证明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可以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采取前款规定的措施,应当向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或者口头报告并经批准。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当场采取前款规定措施的,应当在事后立即报告并补办相关手续;其中,实施前款规定的查封、扣押,以及第(七)项、第(八)项规定的措施,应当事先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书面批准。

第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2人。

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六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

第十七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向当事人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查封、扣押财物及资料清单。

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实施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应当在24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八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案件情况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5日。对被查封、扣押的财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因不可抗力造成损失除外。

第十九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查封、扣押,应当及时查清事实,在查封、扣押期间作出处理决定。

对于经调查属于传销行为的,应当依法没收被查封、扣押的非法财物;对于经调查核实没有传销行为或者不再需要查封、扣押的,应当在作出处理决定后立即解除查封,退还被扣押的财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被查封的物品视解除查封,被扣押的财物应当予以退还。拒不退还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使用或者损毁被查封、扣押的财物,造成当事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当事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传销行为进行查处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和查封、扣押清单由当事人、见证人和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不在现场或者当事人、见证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现场笔录中予以注明。

第二十三条对于经查证属于传销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开发布警示、提示。

向社会公开发布警示、提示应当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或者公安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组织策划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50万到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介绍、诱骗、胁迫他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财物,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行为,参加传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六条为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为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行为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通知有关部门依照《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予以处罚。第二十七条当事人擅自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被查封、扣押财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5%以上20%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处被动用、调换、转移、损毁财物价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有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行为或者拒绝、阻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依法查处传销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未依照本条例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查处传销行为,或者发现传销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支持、包庇、纵容传销行为,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

⑦ 如何查询反传销的可靠性

现在还没有办法保证。帮助可以接受,如果有必要的话,收费的只接受有资质的心理治疗。

⑧ 反传销网站

中国反传销报中心,是一群一群有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的人共同创办的,其主要成员都曾经误入传销,一度成为传销的高层骨干人员,先后在国家严厉打击传销的政策感召下,在得知传销不为人知的黑暗内幕后,幡然醒悟,给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责任,毅然投入了反传事业中,前赴后继地与传销进行着不懈的斗争。多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揭露传销黑幕,阻止更多人误入传销,另一方面我们实地进行解救劝说受害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使数以万计的传销人员迷途知返,劝说解救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帮助传销受害者追回经济损失几百万元,多次帮助传销头目解散传销组织。凭借了解传销操作流程和行动规律的优势,多次搜集传销组织犯罪证据移交相关执法部门,协助各地执法部门捣毁多个传销窝点,抓捕多名传销头目,沉重打击了传销组织的嚣张气焰。

⑨ 反传销条例说介绍他人加入传销组织罚款10-50万。那要是不知道是传销,介绍他人进去也要罚这么多

那你得拿出确实不知道的依据。否则,工商局要依法作出处罚;对处罚不服,可提出行政复议。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