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戒毒条例修

戒毒条例修

发布时间: 2022-03-25 20:45:38

❶ 安徽禁毒条例规定吸毒者三年内不得申领驾照是怎么回事

新华社合肥5月28日电(记者刘美子)吸毒者在三年内不得申领驾驶证,酒吧、KTV等娱乐场所为吸毒者提供便利,将会被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还将被处以最高2万元的罚款。27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安徽省禁毒条例》,新条例将于8月1日起施行。

❷ 禁毒法规定应国家采取的禁毒形式是

主要的戒毒形式有哪些?戒毒政策多知道
作者:武汉华佑戒毒医院

摘要:吸毒不仅会危害个人的健康,而且,严重情况下,毒品泛滥,还会危害国家的发展。因此,我国对于戒毒工作是非常重视的,生活中可以多了解一些戒毒政策,尤其是戒毒者,多去了解我国主要的戒毒形式。

自古自今,毒品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一旦一个国家毒品泛滥,可以是国家的情势陷入危险,因此,我国对于吸毒者,是要求进行戒毒的。对于戒毒工作和禁毒工作,很多国家都是高度重视的,目前,我国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戒毒政策,而生活中很多人都想不怎么了解戒毒政策的知识,其实,在我国的戒毒政策中,规定了一些主要的戒毒形式,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戒毒政策的相关知识吧。

一、戒毒政策

根据我国禁毒法规定,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对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目前我国有四种戒毒方式,包括强制戒毒、自愿戒毒、社区戒毒以及社区康复。

二、我国主要的戒毒形式

1、强制戒毒

强制戒毒所是参吸毒者实施强制戒毒的场所。强制戒毒工作由公安机关主管。其工作的方式是:对吸毒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并通过适度的劳动,帮助他们戒除毒瘾。

对不宜收入强制戒毒所的,通常是由公安机关向本人和其家属发出戒毒通知书,并在其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监督、管理下,限期在强制戒毒所外戒毒。

2、自愿戒毒

为鼓励吸毒人员与毒品决裂,我国建立了自愿戒毒模式,即在卫生医疗部门内开设戒毒医疗机构,吸毒人员可以自愿在戒毒医疗机构接受为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与康复。

自愿戒毒所作为专业戒毒医疗机构,大部分以医院化的规范医疗为主,有较强的医疗和科研力量,有良好的医疗设备条件。

3、社区戒毒

一般来说,公安机关对于初次查获的吸毒人员一般进行治安拘留或罚款,第二次查获并认定吸毒成瘾的,公安机关将责令吸毒人员接受为期3年的社区戒毒。

4、社区康复

社区康复也称为"基层康复",一般是以农村乡镇或城市街道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任务是依靠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属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

在我国,对于戒毒工作是高度重视的,也颁布了相关的戒毒政策,以上就是关于戒毒政策的相关知识介绍。在我国,主要的戒毒形式主要包括强制戒毒、自愿戒毒、社区戒毒、以及社区康复这四种,根据不同的吸毒程度,吸毒者可通过不同的戒毒形式进行戒毒

❸ 禁毒法规定的禁毒工作机制是什么

禁毒法规定的禁毒工作机制: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条: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国的禁毒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禁毒工作的需要,可以设立禁毒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禁毒工作。

(3)戒毒条例修扩展阅读

完善禁毒工作机制

1、强化禁毒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实现禁毒工作实体化

2、缉毒执法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实现禁毒严打实效化

3、管控吸毒人员,强化人文关怀,实现禁吸戒毒工作科学化

4、从源头落实管控措施,实现综合治理规范化

5、创新毒品预防教育举措,实现禁毒宣传教育品牌化

❹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禁毒是谁的责任。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禁毒法》第三条 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版。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权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履行禁毒职责或者义务。

第四条 禁毒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的方针。禁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4)戒毒条例修扩展阅读

举报人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第六条举报毒品违法犯罪线索,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一)举报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毒品违法犯罪案件或者举报涉及我国的涉外毒品违法犯罪线索;

(二)有明确具体的举报对象、违法犯罪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物品等基本举报事实;

(三)举报时提供的信息尚未被公安机关掌握,或虽被公安机关掌握,但举报人举报的内容更为具体详实且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发挥重要或者关键作用;

(四)符合举报奖励的其他必要条件。

❺ 贵州禁毒条例正式实施的时间

《贵州省禁来毒条例》2011年源5月1日起正式施行,《贵州省禁毒条例》已于3月30日经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

重新修订的《禁毒条例》对禁毒宣传教育、戒毒措施、毒品管制、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规范,在禁毒工作管理体制、禁毒工作方针、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5)戒毒条例修扩展阅读

自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禁毒条例》以来,对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我省的禁毒形势依然严峻。

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有贵州籍吸毒人员10万余人,处于全国毒情比较严重的省份。国际贩毒集团把我省作为毒品过境的主要通道,制贩毒犯罪活动仍屡禁不止,吸食新型毒品人数不断增多,犹以青少年为主。

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对禁毒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等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适应禁毒工作的发展要求,需要重新制定我省的禁毒条例。

参考资料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贵州省禁毒条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

❻ 我国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我国有关禁毒主要有以下几个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至第三百五十七条是关于禁毒的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第七十三条、 第七十四条是关于吸毒贩毒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戒毒条例》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强制戒毒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6)戒毒条例修扩展阅读

1、吸毒行为会被强制戒毒,根据《治安处罚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持有鸦片不满二百克、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不满十克或者其他少量毒品的。

(二)向他人提供毒品的。

(三)吸食、注射毒品的。

(四)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

2、一般的吸毒者,根据《禁毒法》的精神,其法律地位既是违法者,也是被救助者,对于吸毒人员,应该给与更多的挽救和帮助。

如果吸毒人员主动接受戒毒治疗,将不予处罚。对吸毒成瘾人员要进行戒毒治疗。

《禁毒法》第三十八条吸毒成瘾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一)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三)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四)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接受强制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戒毒。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参考总资料来源:网络-戒毒条例

❼ 我国现行禁毒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

《禁毒法》《戒毒条例》《强制戒毒办法》《戒毒药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麻黄素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联合国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公约的决定》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是为了预防和惩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于2008年6月1日颁布施行。共计七章七十一条。

2、戒毒条例

《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7号 《戒毒条例》已经2011年6月22日国务院第16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是为了规范戒毒工作。

3、强制戒毒办法

强制戒毒办法,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法规。 根据《戒毒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强制戒毒办法》自2011年6月26日起废止。

4、戒毒药品管理办法

《戒毒药品管理办法》于1995年6月18日由卫生部发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该办法。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

为了严惩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等犯罪活动,严禁吸食、注射毒品,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特作规定。

❽ 谁知道哪里有《禁毒法(草案)》全文

日益严峻的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使制定一部专门的禁毒法律成为我国最高立法机关的一项迫切任务。8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开始首次审议禁毒法草案,这标志着禁毒法正式进入立法程序。受国务院委托,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对禁毒法草案作了说明。

确定“四禁”并举、预防为本、综合治理禁毒工作方针

禁毒法草案明确:国家对毒品实行禁吸、禁贩、禁种、禁制并举,预防为本,综合治理的禁毒工作方针。

在“禁吸”方面,草案要求加强禁毒宣传教育,防范吸毒行为,重点规定禁止非法持有毒品或者向他人介绍、提供毒品,禁止容留、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者,除依照法律规定处罚、没收吸食或注射的毒品和器具外,予以隔离戒毒,隔离戒毒后又复吸的,可以送强制矫治场所强制矫治。

在“禁贩”方面,草案重点规定禁止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进出境和非法交易,公安机关应当在边境、(行政区域)边界和人员复杂场所进行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检查,娱乐场所建立巡查、举报制度。

在“禁种”方面,草案明确规定基层政府、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和人员负有禁种责任。

在“禁制”方面,草案重点规定禁止制造或者非法传授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配方以及制造方法,及时处理公民关于非法制毒活动的举报,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加强监督,实行行政许可和定期查验制度,发生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情况时,立即采取必要控制措施。

拟建禁毒工作新闻发布制度定期通报毒情

禁毒法草案规定,国家建立禁毒工作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毒情和禁毒工作情况。

对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或者地方禁毒委员会,禁毒法草案也提出要求:“应当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毒品预防和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

草案规定: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口岸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城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也被要求“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和帮教措施,建设无毒社区、无毒乡村和无毒家庭”。

对于未成年人群体,草案特别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止其发生吸食、注射毒品的吸毒行为或者参与其他毒品违法犯罪活动。

对于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未依法规定开展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不履行禁毒宣传教育职责的,草案明确了相关罚责:“由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属于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飞机场、口岸以及旅店等公共场所的,由公安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强制戒毒严禁体罚或者侮辱戒毒人员

禁毒法草案在加大对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惩治力度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依法维护戒毒人员的合法权益。

草案规定:“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不得体罚或者侮辱戒毒人员。隔离戒毒场所管理人员对可能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形的戒毒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此外还有:“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负责社会帮教的组织和社会帮教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

根据草案,戒毒康复场所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的,应当支付劳动报酬。

根据草案,“隔离戒毒场所应当根据性别、年龄、患病等情况,对戒毒人员实行分别管理。对吸食鸦片类和非鸦片类毒品的戒毒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有严重残疾或者疾病的戒毒人员,应当给予必要的看护和治疗;对患有法定传染病的戒毒人员,应当依法采取必要的隔离、治疗措施”。

草案明确,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歧视戒毒人员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机构违规向吸毒人员提供麻醉药品最高可罚10万元

禁毒法草案对医疗机构进行戒毒脱瘾治疗予以严格规定。

根据草案,有急剧戒断症状的吸毒人员可以自行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脱瘾治疗。设置戒毒脱瘾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进行戒毒脱瘾治疗的,应当符合国务院卫生部门规定的条件,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批准,并报同级人民政府禁毒委员会备案。戒毒脱瘾治疗应当遵守国务院卫生部门制定的戒毒脱瘾治疗规范,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检查。

草案设置了一系列禁止性规定:戒毒脱瘾治疗不得以营利为目的;戒毒脱瘾治疗的药品、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不得做广告等。收费标准也被严格限制为“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执行”。草案规定,医疗机构根据戒毒脱瘾治疗的需要,可以对接受戒毒脱瘾治疗的人员进行身体和所携带物品的检查,并实行必要的保护性约束措施。戒毒脱瘾治疗时间不得少于一个月。

草案规定,医疗机构违反国家规定向吸毒人员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由卫生部门责令停业整顿,处两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令具结悔过,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处2000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医疗机构再次发生上述规定的违法行为,将由卫生部门吊销其戒毒脱瘾治疗业务许可证。

吸毒人员拒绝社会帮教戒毒的将被隔离戒毒

草案规定,吸毒人员如果有以下四种情形之一的,将被送入隔离戒毒场所戒毒:多次注射吸毒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不具备社会帮教戒毒条件的;拒绝社会帮教戒毒的;在社会帮教戒毒期间再次吸毒的吸毒人员。吸毒人员有急剧戒断症状、本人愿意接受隔离戒毒的,经公安机关同意,可以进入隔离戒毒场所隔离戒毒。隔离戒毒的期限被明确为“3个月至6个月”。草案规定,根据戒毒的需要,经隔离戒毒场所商隔离戒毒决定机关同意,隔离戒毒的期限可以延长至12个月。

草案规定,对被解除隔离戒毒后又重新吸毒的,以及在隔离戒毒期间脱逃的吸毒人员,可以实施强制性教育矫治戒毒。但草案同时规定:“强制性教育矫治戒毒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期限以及强制性教育矫治场所的管理,依照有关强制性教育矫治的法律规定执行。”

另外,草案规定,依法被解除隔离戒毒和强制性教育矫治戒毒的人员,三年内不得脱离社会帮教,并应当根据公安机关的要求,定期接受人体生物样本检测。

娱乐场所需挂禁毒警示标志并建立巡查制度

禁毒法草案规定,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内容的警示标志,并建立巡查制度。

草案作出了一系列禁止性规定:“国家禁止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禁止非法持有毒品;禁止传授毒品或者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方法;禁止吸食、注射毒品;禁止容留、引诱、教唆、欺骗、强迫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禁止向他人提供毒品。”

从国家层面上,禁毒法草案规定了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实行管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实行行政许可和定期查验制度。

对于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或者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条件的,草案明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文化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根据草案,娱乐场所经营管理人员对场所内发生的聚众吸毒、贩毒活动不及时制止也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也将依照上面提到的规定处罚。

警方可对涉嫌吸毒人员强制进行人体生物样本检测

“公安机关可以对涉嫌吸毒的人员进行必要的人体生物样本检测,被检测的人员应当予以配合。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禁毒法草案规定。

公安机关在进行强制检测的同时“应当对经检测确认的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并责令其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

草案规定,经过公安机关确认后,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将吸毒人员列为社会帮教对象,责令其与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就读学校及其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城市居民委员会共同签订社会帮教协议,落实有针对性的社会帮教戒毒措施。草案明确,社会帮教戒毒期限根据社会帮教对象吸毒的具体情况确定,最短期限不得少于一年。草案还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戒毒工作需要开办戒毒康复场所,为戒毒康复人员创造远离毒品的环境,戒毒人员可以自愿到戒毒康复场所生活、劳动,接受社会帮教。

根据草案,吸食、注射毒品的,将被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而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的,则可以免予处罚。

我国立法加强监测可疑毒品犯罪资金

禁毒法草案强调:“中国人民银行应当依法加强对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的监测,指导、部署金融机构禁毒反洗钱工作。”

草案同时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可疑毒品犯罪资金的流动情况,并配合公安机关做好侦查、调查工作。

不久前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也把毒品犯罪作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之一,加重了处罚规定。刑法修正案(六)将刑法第191条第一款修改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中国支持有关国家实施禁毒替代种植

禁毒法草案明确,中国可以通过对外援助等渠道,支持有关国家实施禁毒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减少和消除非法的罂粟种植。

2005年,中国曾为缅甸北部地区培训农业及医护人员135人,帮助罂粟种植区新增粮食作物5000余亩,积极推动援助缅甸500万元人民币的替代发展项目的实施。在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帮助下,老挝罂粟替代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并向国际社会宣布全面实现罂粟禁种。

根据多年禁毒国际合作的实践,禁毒法草案在禁毒国际合作的原则、内容和机制等方面都规定了具体措施。草案强调,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应当维护中国的根本利益,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履行中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协议规定的义务。草案赋予国家禁毒委员会“组织、协调、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禁毒国际合作,履行国际禁毒公约义务”的职责。

国务院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则被要求“按照各自职责加强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执法机关以及国际组织的禁毒情报信息交流,依法开展联合侦查、控制下交付、引渡与遣返,以及其他形式的执法合作,防范和打击跨国毒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犯罪活动”。

草案明确,中国公安机关与有关国家或者地区执法机关开展禁毒执法合作,破获毒品犯罪案件的,中国政府有权分享在境外查获的毒品犯罪的非法所得、由非法所得获得的收益以及供毒品犯罪使用的财物或者财物变卖后的款项。

根据草案,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对进口、出口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依法实行许可证管理,对易制毒化学品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国际核查。

❾ 预防毒品专辑,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五至六年级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课时标准为什么

教育大纲规定小学五至六年级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课时标准2个课时。从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普遍开设毒品预防教育课程的要求,确保每学年安排2课时,课时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班会、班团队会中进行安排。

要开展“渗透式”教育,在语文、思想政治、生理卫生、生物、历史、化学等相关课程中进行禁毒渗透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中小学生从小树立“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努力实现“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目标。

(9)戒毒条例修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四条 新闻、出版、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禁毒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以及旅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负责本场所的禁毒宣传教育,落实禁毒防范措施,预防毒品违法犯罪行为在本场所内发生。

❿ 贵州省禁毒条例的介绍

《贵州省禁毒条例》经2011年3月30日贵州省十一届人大常委员第21次会议通过,根据2013年7月26日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禁毒条例修正案》修正。该《条例》共43条,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2002年9月29日贵州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通过的《贵州省禁毒条例》予以时废止。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