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感染法律法规
Ⅰ 艾滋病的有关法律
法律的涵义很大,包括人大通过的法律、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各级人大、政府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以及各部门的规章等等。下面是一些有关艾滋病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艾滋病防治条例》答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实施指导意见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中国工会预防控制艾滋病战略规划(2004-2010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关于开展“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的通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宣传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关于联合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的通知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部委成员单位防治艾滋病工作职责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和自愿咨询检测办法》的通知
Ⅱ 艾滋病国家有什么政策
2004年国家出台了 “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免”指的是:
1.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药物;
2.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3.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4.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指的是: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Ⅲ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定
《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内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容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规定,医生在执业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来保护患者的隐私,否则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Ⅳ 艾滋病最新法律法规
艾滋病法律法规为《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艾滋病防治条例》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工作人员学习有关艾滋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知识;医务人员在开展艾滋病、性病等相关疾病咨询、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当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艾滋病监测和专题调查,掌握艾滋病疫情变化情况和流行趋势。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艾滋病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开展监测活动。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Ⅳ 中国社会有无针对艾滋病人的法律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在强制治疗、接受免疫及公共卫生场所行动的自由管理措施方面作了详尽规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是根据中国政府网2011年02月16日消息,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艾滋病疫情及防治工作需要提出具体要求。已通知到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艾滋病防治条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行政法规。
200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由国务院于2006年1月29日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2019年3月2日,国务院颁布并实施第709号国务院令,修改《艾滋病防治条例》,增加脐带血等造血干细胞应用价值。
(5)艾滋病感染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出现隐私泄漏时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艾滋病人或感染者可依照《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等的有关规定提起民事诉讼进行维权,对医疗机构及疾控中心等工作人员出现的隐私泄露还可以向其主管部门或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举报或投诉,进行维权。
相关的法规依据为:《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未经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肖像、病史资料以及其他可能推断出其具体身份的信息。”
Ⅵ 艾滋病感染离婚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法律并没有对艾滋病患者的离婚做出特别的规定,只要符合离婚条件的,都可以进行离婚。如果夫妻双方中一方得了艾滋病,但另一方是并不知晓的,受害的一方是可以通过和对方协商,或者起诉离婚的方式,要求解除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五十三条 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Ⅶ 国家有公务员得了艾滋病的相关规定之类的政策法规吗
有。
《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三十二条:
对卫生技术人员和在执专行公务中可能感属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
(7)艾滋病感染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第十八条:
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不合格。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Ⅷ 宪法中有艾滋病的相关法律法规吗
您好,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里面只是一些基本原则类的东西,没有明确说到艾滋病。
但是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也是在保护艾滋病患者的权利。
具体与艾滋病相关的法律法规有《艾滋病防治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希望对您有帮助。
Ⅸ 国家《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有哪些法律义务
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对被依法逮捕、拘留和在监狱中执行刑罚以及被依法收容版教育、强制戒毒和权劳动教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艾滋病传播。
对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的防治措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经费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予以技术指导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