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重要规章制度
⑴ 人民政协制度是什么的一项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
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
政治协商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
(1)政协重要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人民政协的本源、基础和保障,决定着政协在国家制度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协的核心定位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基本性质是统一战线组织,本质特征是协商民主专门机构,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中共在1948年发布“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第一届全体会议实际上集政协会议和人大会议的功能于一体,发挥了制宪会议的作用,通过了集中各界人士建国共识的《共同纲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元利益关系确立了一个共享的政治基础。
⑵ 论述政治协商制度及完善
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政府及司法机关中任职比例扩大,一大批德才兼备、符合干部"四化"条件的党外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进一步发挥了参政议政的作用。在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九届全国政协,党外人士安排比例,均达到了中央规定的要求。在政府部门党外干部安排工作中,县处级以上党外干部总人数增加至7340名,比1993年换届时增加1206,增长了16%。党外人士在省部级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有49人,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的340人,担任县级领导职务的有1745人。安排党外领导干部的单位数量也增加了。
中央和各级政府、司法机关还先后聘请了相当数量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检察员、监察员、陪审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初步建立起特约人员的工作制度和规范,从而拓宽了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中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领域。
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得到加强。1997年底,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宗教团体和有关人民团体的各级组织基本顺利完成了跨世纪的换届工作,实现了干部的新老交替。一大批经过培养选拔的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得到任用,各民主党派的中央领导班子充实了新的力量,各自的组织在巩固的基础上走上了正常稳步发展的轨道。到1997年底,八个民主党派成员总数已达41万人,地方组织1716个,基层组织25800多个。
随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
⑶ 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有:
第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第二,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重要情况,就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候选人名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名单,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
第四,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和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
第五,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为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⑷ 人民政协是基本政治制度吗
人民政协是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简称人民政协,英文: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缩写:CPPCC)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组成。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中国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
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它是参加中国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的互相监督。
⑸ 政协的组织制度包括
【法律分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
其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第三、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法律依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第一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中国人民政协)为全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旨在经过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的团结,去团结全中国各民主阶级、各民族,共同努力,实行新民主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肃清公开的及暗藏的反革命残余力量,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并发展人民的经济事业及文化教育事业,巩固国防,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国家,以建立及巩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及富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⑹ 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什么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明确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鲜明特点和优势,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印发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
(6)政协重要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多党合作事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召开中央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等,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党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政治论断和理论概括,为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⑺ 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简介:
政治协商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经常就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行民主协商的一种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独创性和巨大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就是要把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基本内容
: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都事先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然后再形成决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常设专门委员会中,在地方各级人大中,均有一定比例的代表,以更好地参政、议政并发挥监督作用;在人民政协中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举荐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形式主要:
第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第二,中共中央和各级地方党委召开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通报重要情况,就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候选人名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名单,同各民主党派进行协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在各级人大中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
第四,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和县以上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领导职务;
第五,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检察、审判机关的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⑻ 人民政协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心朝一处想,劲才会往一处使。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做到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既形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生动局面,又打造“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氛围,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在思想多样下避免“清一色”,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起社会各界众志成城奔跑追梦的精气神儿,在新的长征路上书写新的华章。
为领导核心;“多支柱”则是八大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等。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的多党合作中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支持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左膀右臂,是中国共产党的智囊团。从政治上的关系而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核心,是一项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2、“同心同梦”。所谓“同心”是指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一起,同心同德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同心同德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奋斗目标,如此这般的赤子之心是相同的,并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的行动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共同目标。
3、“一执八参”。所谓“一执”是指在我国只有一个执政党,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八参”则是指八大民主党派虽然不是处于执政党的地位,但却都是参政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参谋”、“军师”、“智囊”,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64年来,8大民主党派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地方层面,都大量献计献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发挥了参政党应有的作用。
4、“十六字方针”。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即“十六字方针”,它是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⑼ 我国政协的性质,职能是什么
政协的性质、组成和主要职能
性质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人民政协既不属于国家机构体系内的国家机关,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团体,而是中
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它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不断充实与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各项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并实行民主监督。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进和支持政府的工作,实现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组成
政协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政协地方委员会的组成,根据当地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组成决定。
主要职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组织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就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可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亦可建议上列单位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
民主监督,就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情况,对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遵纪守法、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其内容和形式除与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相同的以外,还包括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和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