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规章制度
① 急诊管理制度与诊疗常规的目录
第一章 急诊科建设与管理规范
第一节 急诊科建设设计要求
第二节 急诊科组织建制
第三节 急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
第四节 急诊科专业人员培训
第五节 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六节 急诊科各类人员职责
第七节 综合医院急诊技术水平
第八节 综合医院急诊管理检查标准
第二章 ICU建设与管理规范
第一节 ICU建设设计要求
第二节 ICU组织建制
第三节 ICU专业人员技能要求
第四节 ICU监测技术规范
第五节 ICU收治、非收治、转出标准
第六节 ICU管理制度
第七节 ICU各类人员职责
第八节 综合医院急诊科基本要求
第三章 急诊护理管理规范
第一节 急诊科护理管理制度
第二节 急诊护理人员培训
第三节 急诊分诊管理
第四节 急诊医嘱处理程序
第五节 急诊护理文书书写
第六节 急诊护理质量控制及标准
第七节 ICU护理质量控制及标准
第四章 常用急救技术操作常规
第一节 气管插管术
第二节 快速经皮气管造口术
第三节 环甲膜穿刺和环甲膜切开术
第四节 气管切开术
第五节 异物卡喉窒息的Heimlich手法
第六节 氧气疗法
第七节 球囊面罩加压通气术
第八节 无创机械通气术
第九节 有创机械通气术
第十节 深静脉插管术
第十一节 中心静脉压力监测术
第十二节 体外临时起搏术
第十三节 体内临时起搏术
第十四节 非同步电复律除颤术
第十五节 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术
第十六节 心包腔穿刺术
第十七节 胸膜腔穿刺术
第十八节 套管针胸膜腔闭式引流术
第十九节 腹腔穿刺术
第二十节 腰椎穿刺术
第二十一节 胃肠减压术
第二十二节 洗胃术
第二十三节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第二十四节 导尿术
第五章 常见急症急救程序
第一节 心肺复苏急救程序
第二节 院内(成人)双人心肺复苏术
第三节 严重心律失常急救程序
第四节 电击除颤操作流程
第五节 急性左心衰竭急救程序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程序
第七节 心包填塞急救程序
第八节 呼吸困难急救程序
第九节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救程序
第十节 呼吸衰竭急救程序
第十一节 哮喘治疗急救程序
第十二节 咯血急救程序
第十三节 自发性气胸急救程序
第十四节 休克急救程序
第十五节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急救程序
第十六节 DIC急救程序
第十七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救程序
第十八节 急性肝功能衰竭急救程序
第十九节 肝性脑病急救程序
第二十节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急救程序
第二十一节 酸碱平衡失调急救程序
第二十二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程序
第二十三节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急救程序
第二十四节 高热急救程序
第二十五节 昏迷的急救程序
第二十六节 抽搐急救程序
第二十七节 脑疝急救程序
第二十八节 急性脑血管病急救程序
第二十九节 高血压急症急救程序
第三十节 羊水栓塞急救程序
第三十一节 产后出血急救程序
第三十二节 子痫急救程序
第三十三节 产科感染诊治规程
第三十四节 急性中毒急救程序
第三十五节 多发伤复合伤急救程序
第三十六节 脊柱和脊椎交通伤急救程序
第六章 常用急救仪器与设备操作规程
第一节 除颤仪操作规程
第二节 有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第三节 无创呼吸机操作规程
第四节 生命监护仪操作规程
第五节 简易呼吸器操作规程
第六节 微量注射泵操作规程
第七节 输液泵操作规程
第八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操作规程
第九节 超声波雾化器操作规程
第十节 血糖仪操作规程
第十一节 血液净化操作规程
第十二节 颅内压监测仪操作规程
第十三节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规程
第十四节 床边心电图仪操作规程
第十五节 血气分析仪操作规程
第十六节 喉镜操作规程
第十七节 降温仪操作规程
第十八节 床边B超仪操作规程
第十九节 移动式X射线机操作规程
第二十节 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仪操作规程
第二十一节 胃黏膜监测仪操作规程
第二十二节 体外膜肺(ECMO)操作规程
第二十三节 抗血栓泵操作规程
第二十四节 临时起搏器操作规程
第二十五节 电动洗胃机操作规程
第二十六节 吸引器操作规程
第七章 急诊病历书写规范
第一节 急诊病历书写要求
第二节 留观(抢救)病历书写格式
第三节 留观(抢救)病历存档规定
第四节 留观(抢救)病历评分标准
第五节 留观(抢救)病历书写举例
第八章 附表
第一节 急救绿色通道审批表
第二节 综合医院急诊管理检查评分表
第三节 综合医院ICU检查评分标准表
第四节 护理评估和抢救记录
第五节 急诊科护理评审要求表
第六节 急诊科护理工作考核标准表
第七节 ICU护理质量评审要求表
第八节 ICU护理工作考核标准表
第九节 急诊留观(抢救)病历格式
第十节 急诊留观(抢救)病历评分标准
② 急诊科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换一种说法怎么说
换一种说法就是有规定
③ 急诊科工作制度有哪些
急 诊 科 工 作 制 度
一、急诊科必须24小时开诊,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 工作的性质 、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 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治疗 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查房会诊制度、消 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值 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 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 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 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每人任期不得少于6个月。 实 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值急诊班。进修医师经科主任同意报医务科、门诊部批准,方可参加值班。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 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 观 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 再护送病房。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急诊医师应向病房 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六、急诊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由急诊医师书写病历,开好医嘱,急诊护士负责治 疗,对急诊患者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观察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一周。
七、遇重大抢救患者须立即报告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有关领导亲临参加指挥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要积极向有关部门报告。
④ 急诊护理工作制度要做到哪三点
1、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抄各项规章制度,用医护人员行为规范要求自己。
2、对患者具有高度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无菌操作,掌握配伍禁忌,根据医嘱合理用药。工作中做到迅速、准确,就即要减少患者等侯时间,又要防止差错发生。
3、急诊护士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随时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工作。
4、不迟到早退,准时交接班,坚守岗位。
5、仪表端庄,着装整齐,对工作认真负责,态度和蔼可亲。
6、能够运用整齐护理的观点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牢记急诊科的宗旨:高速度,高效率,高度责任感,一切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