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民事法规

民事法规

发布时间: 2020-12-22 14:43:42

Ⅰ 民事法律法规有哪些

我国的民事法律有很多,大致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类。实体法是指以《民法通则专》为母法的属一切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物权法、继承法等等法律;程序法有《民事诉讼法》等。 我国的民事法规就更多了多,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各民事法律的司法解释等等

Ⅱ 何谓单行民事法规

单行民事法规是只规定某一方面的事项,或只适用于某些地区、某些主体的民事法规法律文件。

单行法就是单独颁布实行的法律规定,与其对应的是包含在其他法律中的条款和单行法规等,比如行政法中也有刑法的条款。单行法律主要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行为而制定的。

民事单行法则是指除了民事基本法,调整某些平等的人身关系或者身份关系的法律。民事单行法相对于民事基本法而言,属于民事特别法,是对民事基本法律的主要补充。

(2)民事法规扩展阅读:

单行法详细介绍。

有些国家的税法典包含了税收单行法与税收通则法的全部内容,因此,无法从立法上作这种划分。有的国家则只有税收单行法而没有税收基本法,如我国。但从发挥税法体系的整体功能来看,税收基本法与税收单行法相互配合的税法结构更为理想。它的立法条例一般和法律法规的立法条例是相似的。

单行法是和一般法相对应的称谓。一般法规定的是比较综合的法律问题,而单行法是对一般法中规定的某个特别法律事项进行的特别规定。

如我国民法通则就规定了物权事项,什么担保、抵押、质押等等,而我国另外还有一部担保法,担保法就是一部单行法,而相对于担保法而言,民法通则就是综合的一般法了。

Ⅲ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第一单元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行为)合同其他单方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除2例外)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无效欺诈、胁迫(1)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可撤销(2)损害国家利益的:无效无效乘人之危可撤销无效恶意串通无效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无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重大误解可撤销显失公平可撤销一、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设立、变更或终止权利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实质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的授权性规范或任意性规范。单方法律行为和多方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是指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需他方同意)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包括:委托代理的撤销 委托代理中的授权行为债务的免除无权代理的追认订立遗嘱 出具担保函赠与→属于多方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的特征1、自始无效从行为开始时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2、当然无效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是否知道,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民事行为当然无效。3、绝对无效绝对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征。无效民事行为的种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因主体不合格而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的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实施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如购买文具、乘坐交通工具,该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虽然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但是可以在法定代理人的帮助下完成法律行为,如在法定代理人帮助下,作为房屋买卖合同的出卖人或买受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表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表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表人未做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以外的行为(单方行为)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欺诈的构成要件:①有具体的欺诈行为(欺诈人应具有意思表示能力,精神错乱中的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意思表示不属于欺诈);②欺诈人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③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如果受欺诈方作出了意思表示,则欺诈人是否通过欺诈获得利益,或使受欺诈方蒙受损失,对欺诈的构成不产生影响);④受欺诈方实施的民事行为与欺诈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合同;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特征:①胁迫一方具体实施了胁迫行为;(受胁迫方可以是相对人,也可以是相对人的亲友。受胁迫的客体可以是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②胁迫一方的主观心理状态为故意;③受胁迫一方在胁迫之下进行了违背其真实意愿的民事行为。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乘人之危所为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特征:①须有一方当事人在客观上处于危难境地;②行为人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区分“主动提出”和“被动接受”);③须严重损害了处于危难境地的当事人的利益。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意思表示真实)(1)恶意串通,不论其损害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属于无效行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无效违反法律的民事行为中的“法律”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但不包括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即民事行为不因违反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而无效。此处的“法律”特指强制性规范中的效力规范,即并非违反法律的行为一律无效。民事行为违反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共利益,亦属无效。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无效如通过合法的买卖、捐赠形式达到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一)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与无效民事行为的区别:1、法律效力不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

Ⅳ 民法包括哪些法律

民法包括: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侵权责任法,婚姻法,继承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法性质:

1、民法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基本法。

2、民法为文明法。

3、民法为行为规范兼裁判规范。

4、在民商分立的国家,民法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国家,民法为私法的全部。

5、就其内容来说,是规定权利主体有无权利、义务的法律,因此是实体法,而不是程序法。

6、就其适用范围来说,是施行于一国范围内的法律,因此是国内法,而不是国际法。

7、就其效力来说,是全国范围内主体间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别法。

(4)民事法规扩展阅读

民法通则民事财产权相关规定:

第七十一条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第七十二条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七十三条 国家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截留、破坏。

第七十四条 劳动群众集体组织的财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包括:

(1)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

(2)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

(3)集体所有的建筑物、水库、农田水利设施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

(4)集体所有的其他财产。

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的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私分、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第七十五条 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第七十六条 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

第七十七条 社会团体包括宗教团体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第七十八条 财产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公民、法人共有。

共有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按份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对共有财产分享权利,分担义务。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按份共有财产的每个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分出或者转让。但在出售时,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的权利。

Ⅳ 民事法律法规的溯及力问题

民事法律法规的溯及力问题:

1、根据《立法法》第八十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专、地方性法规、自治条属例和单行条例、规章不溯及既往,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别规定除外。根据该条规定确立法的溯及力原则:从旧兼有利。

2、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第1条:“合同法实施以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起诉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释另有规定的以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没有法律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第5条 人民法院对合同法实施以前已经作出终审裁决的案件进行再审,不适用合同法。

3、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3条:“担保法施行以前发生的担保行为,适用担保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后尚在一审或二审阶段的,适用担保法和本解释。”

热点内容
16字方针是依法治国的 发布:2025-05-09 20:01:16 浏览:623
大一期末考试经济法 发布:2025-05-09 19:37:01 浏览:432
江门司法热线 发布:2025-05-09 19:35:01 浏览:767
电网应急管理规章 发布:2025-05-09 19:24:57 浏览:908
业主委员能聘法律顾问吗 发布:2025-05-09 19:08:55 浏览:78
2015年法律硕士法学统考大纲 发布:2025-05-09 19:07:39 浏览:228
规章规定落实方面问题和整改措施 发布:2025-05-09 18:28:37 浏览:989
多少岁负责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09 18:27:52 浏览:289
听法治教育心得体会 发布:2025-05-09 18:11:25 浏览:197
道德的丧失作文 发布:2025-05-09 17:58:34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