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法规
① 国家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颁布了哪些法律 法规
您好,
目前现行有效的法律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行政法规有:《国务院关于公回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答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建设部、文物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
另外各地有不同的地方性法规,建议查阅当地人大网站。
希望对您有帮助。
② 如何理解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的本质
第一,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金融业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就要以风险分担为原则,制定差异扶持金融政策,对不同类企业、不同类业务实行差异扶持。要鼓励建立文化产业投资风险基金,制定无形资产评估质押贷款等办法,为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供便利。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制定文化产业类企业不良贷款呆账自主核销的办法与措施。第二,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政策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因此,要继续完善税收政策。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科技税收政策,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国家在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已经相继实施的一系列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非营利性文化组织的税收政策,减轻其税收负担,促进公益性文化产业发展。第三,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财政政策与文化改革发展具有内在统一性,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是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必须坚持财政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的政策目的,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立足我国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政策的灵活性,拓宽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来源,设立覆盖多领域、多层次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建立公众申请、专家评审、公开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样化和灵活化的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政策机制。第四,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文化产业人才长期发展规划,整合人才培养的“源流”,构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从宏观上调控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使之达到产业发展的需求。完善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建立文化人才引进基金机制,解决引进人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为加大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高层人才的引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第五,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支持政策。要在现有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构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制支持体系。应当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框架、原则、体制等基本制度,作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法统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梳理完善现行文化产业法律法规制度,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则性内容进行细化立法,系统构建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
③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法律法规
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义务人(以下简称缴费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第三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的费率为3%.文化事业建设费费率的调整,由国务院决定。
第四条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缴费人应当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营业额和规定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计算公式:
第五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方税务局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时一并征收。
第六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费义务发生时间,为缴费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证的当天。
第七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期限与缴费人缴纳营业税的期限相同,或者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缴费人应缴费额的大小核定。
第八条缴费人应当在提供娱乐业、广告业劳务的发生地,向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第九条对中央直属单位及其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上缴中央金库;对地方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额缴入省级金库。
第十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营业税征收管理的规定及本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第十二条本办法施行前,已经对娱乐业、广告业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地区,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依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少数地区征收标准高于本办法规定征收标准,根据当地情况需要保留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可以继续执行,并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缴库。
第十三条1997纳税年度起,文化事业建设费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计算征收。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一九九七年七月七日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财综[2012]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2012年8月2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2〕68号),对试点地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义务人、征收对象及征收标准、缴纳时间和地点等作了规定。为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过程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工作顺利实施,现就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财综〔2012〕68号文件第二条计算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销售额,为纳税人提供广告服务取得的全部含税价款和价外费用,减除支付给试点地区或非试点地区的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的含税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
允许扣除的价款应当取得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的凭证,否则不予扣除。上述凭证包括增值税发票和营业税发票。
二、按规定扣缴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扣缴义务人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应扣缴费额:
应扣缴费额=接收方支付的含税价款×费率
三、提供应税服务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的个人,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四、营改增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的预算科目、预算级次和缴库办法等,参照《财政部关于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预字〔1996〕469号)的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港、澳、台商组成的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外商组成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作为中央预算收入,由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以“103012601中央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目级科目就地缴入中央国库。
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与港、澳、台商组成的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与外商组成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作为地方预算收入,由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以“103012602地方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目级科目就地缴入省级国库。
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联合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商、外商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按中央、地方各自投资占中央和地方投资之和的比例,分别作为中央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由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就地缴入中央国库和省级国库。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2年12月3日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财综[2013]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为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强全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征收管理,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按照《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3〕37号印发,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广告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本通知的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在境内提供广告服务,在境内未设有经营机构的,以其代理人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扣缴义务人;在境内没有代理人的,以广告服务接受方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扣缴义务人。
三、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缴纳义务人)应按照提供广告服务取得的计费销售额和3%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计算公式如下:
应缴费额=计费销售额×3%
计费销售额,为纳税人提供广告服务取得的全部含税价款和价外费用,减除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的含税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
缴纳义务人减除价款的,应当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合法有效凭证,否则,不得减除。
四、按规定扣缴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扣缴义务人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应扣缴费额:
应扣缴费额=支付的广告服务含税价款×费率
五、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义务发生时间和缴纳地点,与缴纳义务人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纳税地点相同。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扣缴义务发生时间,为缴纳义务人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文化事业建设费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其扣缴的文化事业建设费。
六、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期限与缴纳义务人的增值税纳税期限相同。
文化事业建设费扣缴义务人解缴税款的期限,应按照前款规定执行。
七、提供应税服务未达到增值税起征点的个人,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按季纳税9万元)的企业和非企业性单位提供的应税服务,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
八、营改增后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国家税务局征收。
九、营改增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的预算科目、预算级次和缴库办法等,参照《财政部关于开征文化事业建设费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通知》(财预字[1996]469号)的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港、澳、台商组成的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外商组成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作为中央预算收入,由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以“103012601中央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目级科目就地缴入中央国库。
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与港、澳、台商组成的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与外商组成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作为地方预算收入,由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以“103012602地方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目级科目,按各地方规定的缴库级次就地缴入地方国库。
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与地方所属企事业单位联合与集体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商、外商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缴纳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按中央、地方各自投资占中央和地方投资之和的比例,分别作为中央预算收入和地方预算收入,由税务机关开具税收缴款书就地缴入中央国库和地方规定的地方国库。
十、文化事业建设费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另行制定。
十一、本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综〔2012〕68号)和《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综〔2012〕96号)同时废止。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2013年8月29日
④ 国家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颁布了哪些法律,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2005]18号
2005年3月26日
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有关文化多样性和行使文化权利的各种国际文书的条款,特别是2001 年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于2005 年10 月20 日通过本公约。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国发[2005]42号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2004年8月28日通过)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批准于2003年11月3日在第32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同时声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另行通知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暂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二00四年四月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刑法》中的妨害文物管理罪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於惩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的补充规定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对刑法补充规定
以及地方性法规 http://www.gg-art.com/law/index.php?bookid=230
⑤ 筹办一场演唱会涉及的文化法律法规问题
所演唱的歌曲,需要得到歌曲版权人的许可,并支付相关费用。别的就没了
⑥ 日本文化法规政策论述
日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岛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殊的 国民心理。亨廷顿曾提出,日本文明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亨廷顿,1998:29)正如上文 所述,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国民性必将对日本的政治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渡边 昭夫在《战后日本的对外政策》一书中,就提出考察文化与外交的关系可以有四种角度 ,其中之一就是日本特有文化对外交方法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日本政治时,有必要 结合文化研究来考察,这将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日本政治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来看一下日本社会最大的特征——“集团主义”。这是分析日本社会的一个重要 的切入点。它使共同体成员在感情上相互依赖,荣辱与共,将日本企业乃至整个国家凝 聚在一起,有效地发挥其最大能量。集团意识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融入日本人的 文化心理,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集团主义有两种原型,即“家”和“村”。中根千枝曾指出日本社会存在着以“家类 型”为中心的集团主义。根据加藤周一的理论,集团主义有如下四个特征。第一、固守 团体,追求一致。日本人是不折不扣的“组织人”,喜欢将自己置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强调集体意识影响了日本社会全部人际关系的风格。他们坚信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有价 值,有时甚至以牺牲个人为代价换取集体利益。在对外时,则表现出高度的团结和对集 团的无比忠诚。第二、不欢迎少数意见。日本人非常重视集团内部的“和”。以集团内 部的合作与协调作为最高目标。为了使团体制度成功运转,日本人认为应该明智地避免 公开对抗。因此他们逐步养成了一定的集体技巧和品德,塑造了一种至少表面上是平和 、宽容和温顺的性格。即使内心不愿意,也不直截了当地说“不”。第三、集团内部由 严格的上下关系构成。集团由各级领导者和成员构成。领导者必须满足组织成员的所有 需要,这称为“恩”。作为回报,各级成员必须忠于上司,并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这 称为“义理”。因此这实质上构成了一种集团内部相互依存的关系,使整个集团更加紧 密。第四、竞争的集团主义。在集团内部,各成员为显示能力差异,会出现激烈的竞争 ,但这种竞争以不危及集团整体团结为限度。此外,目标指向型集团(goal-orientedgroup)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也有学者指出,日本的集团主义具有封闭性,集团内部 追求和谐统一,成员间可以进行顺利的交流。但在对外时却表现出强烈的封闭性,称集 团外的人为“外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对“外人”的排斥。反映在国家层面上 ,则表现为强烈的“锁国”心理。
⑦ 文化市场行政许可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有哪些了
一、娱乐场所设立
审批依据:国务院458号令《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开办条件:
1、有与开办的娱乐项目相适应的场地、设备和注册资金;
2、安全、消防设施、环境噪声和卫生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3、开办的娱乐项目正规、合法;
办理程序:向县级文化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报材料除办理条件要求外,需经公示听证程序,并提供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授权证明,以及环保部门出具的场所边界噪声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文件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文件。凭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发放《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
办理时限:20天
二、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经营
审批依据:
1、国务院第341号令《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2、文化部、外经贸部20号令《音像制品批发、零售、出租管理办法》。
开办条件:
1、有确定的经营项目和固定的经营场地,其中批发单位营业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
2、有适应业务范围和规模需要的注册资金,其中批发单位不低于100万元的注册资本,连锁经营单位不低于500万元的注册资金;
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办理程序:批发业务向省级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零售、出租业务向所在县级文化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审核批准后发放《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并报上一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办理时限:30天
三、营业性演出许可设立
审批依据:国务院439号令《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办理条件:
1、有文化行政部门核发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2、有确定的演出名称,举办单位和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
3、有确定的演出时间、内容、场地、场所;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办理程序:向县级文化行政部门递交申报材料、审核批准后发放许可证书。
四、营业性文艺表演团设立
审批依据:国务院439号令《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开办条件:
1、有单位名称、场所、组织机构;
2、有确定的文艺表演类型;
3、有5名以上具备表演技能的演职人员,其中演出艺术表演能力证明可以是下列文件之(一)中等以上艺术学校,专业毕业证书;(二)职称证书;(三)艺术院校出具的书面证明;(四)省级以上演出行业协会颁发的有效证件或出具的书面证明;
4、有与演出需要相适应的演出器材或相应的资金证明。
办理程序:向县级文化行政部门申报,经审核批准的核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办理时限:20天
五、报刊图书电子出版物发行(零售)及印刷打字复制经营
审批程序:
开办程序:光向所在地新闻出版部门提出资质申请,领取相应表格,将资金,经营场地等材料提交,审批通过后,由所在县级新闻出版局报刊新闻出版局审核,上报省新闻出版局批准,颁发经营许可证(零售在县市以上)。
参考来源:http://www.heishui.gov.cn/jryw/gsggjryw/201211/t2010_884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