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引渡条例

引渡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28 13:06:23

① 什么是引渡条例

引渡条约(Extradition)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引渡条约(Extradition)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对犯罪的管辖权,包括属地,属人和其他管辖权等。也就是说,请求引渡的国家,基于国际法上承认的依据,对该名身处他国境内罪犯享有管辖权。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政治犯,异教徒和逃兵。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引渡条约是国家间引渡罪犯的依据。因为国际法上没有赋予国家以引渡的义务,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是否将罪犯引渡回申请国完全是被申请国自己的事情,对于赖昌星案件来说,如果中国和加拿大没有引渡条约,那么加拿大想引渡就引渡,不想引渡就不引渡,我国没有丝毫办法。

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条约就不一样了,引渡条约一般会约定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关于互相引渡罪犯的相关条件和其他事项.如果在条约中承诺对某个国家的罪犯进行引渡,那么引渡就成为了国际义务,必须履行,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拒绝引渡。

(1)引渡条例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2月,我国已与71个国家缔结司法协助条约、资产返还和分享协定、引渡条约和打击“三股势力”协定共138项(116项生效)。具体如下:

1、民刑事司法协助条约19项(全部生效)

2、刑事司法协助条约41项(35项生效)

3、资产返还和分享协定1项(尚未生效)

4、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20项(18项生效)

5、引渡条约50项(37项生效)

6、打击“三股势力”协定7项(全部生效)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中应当拒绝引渡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引渡法》第八条 外国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引渡请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二)在收到引渡请求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机关对于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已经作出生效判决,或者已经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
(三)因政治犯罪而请求引渡的,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给予被请求引渡人受庇护权利的;
(四)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其种族、宗教、国籍、性别、政治见解或者身份等方面的原因而被提起刑事诉讼或者执行刑罚,或者被请求引渡人在司法程序中可能由于上述原因受到不公正待遇的;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请求国法律,引渡请求所指的犯罪纯属军事犯罪的;
(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请求国法律,在收到引渡请求时,由于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或者被请求引渡人已被赦免等原因,不应当追究被请求引渡人的刑事责任的;
(七)被请求引渡人在请求国曾经遭受或者可能遭受酷刑或者其他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者处罚的;
(八)请求国根据缺席判决提出引渡请求的。但请求国承诺在引渡后对被请求引渡人给予在其出庭的情况下进行重新审判机会的除外。

③ 和中国没有引渡条例的国家都有哪些

我国已和54个国家签署引渡条约,其中37项生效。除了这54个国家外,其他国家都没有和中国建立引渡条约。没建立印度条约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比利时、瑞典等其他国家。

签署引渡条约的54个国家包括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立陶宛,大韩民国,老挝,菲律宾,秘鲁,突尼斯,南非,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安哥拉等。

(3)引渡条例扩展阅读:

1、引渡条约是国与国之间有效地开展执法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使两国的执法合作,特别是对犯罪嫌疑人的追缉和移交将提供法律依据。

二是有威慑作用,如果两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对那些企图通过逃往其他国家来逃避法律制裁的腐败分子就会形成震慑,他就不敢轻易的选择外逃。

2、引渡能够有效遏制外逃蔓延,目前的海外追逃的形式有四种:引渡、遣返、劝返、异地追诉四种途径。

3、引渡的必须条件:请求引渡的主体是有请求权的国家而非个人;引渡的对象是犯有可引渡之罪且居留在他国。引渡方法是引渡应当根据引渡条约进行。

4、引渡的三个原则:双方均认可的罪行;政治犯不引渡;纯粹军事性罪行不引渡。

中国日报-中意引渡条约已生效双方将协作追逃追赃

④ 引渡的法律法规

可构成引渡理由的犯罪,一般是普通刑事犯罪,而且必须是请求引渡国家和被请求引渡的国家双方都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即所谓“ 相同原则”或“双重犯罪原则”),或者是引渡条约中所规定的行为。
各国间引渡条约关于可构成引渡理由的犯罪事项的规定有不同的方式。一是列举法,将可引渡的罪行逐一罗列;二是概括法,根据应受的惩罚规定某些标准以确定哪些是可引渡的罪行。
列举法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较为流行。例如,1924 年《美国和罗马尼亚间引渡条约》第1条, 列举了谋杀罪、重婚罪、放火罪等共项罪名作为应予引渡的理由。可构成引渡理由的犯罪通常包括谋杀、杀人、强奸、猥亵、绑架、拐骗儿童、诱拐、淫业、重婚、人身残害、敲诈、伪证、纵火、盗窃、抢劫、贪污、欺诈、骗钱、伪造货币、违反破产法、蓄意破坏财产、贩运毒品或贩运未遂等等。
各国在实践中发现采用列举法缺乏灵活性。因为国家在签订条约时很难精确地规定所有可引渡的罪行,如缔约后发现需补充新的罪名,则须通过繁琐的条约修改称序解决。因此,现代则倾向于采用概括法,根据可能施加的最高或最低刑罚规定可引渡的罪行。如1953年《匈保司法协助条约》第56条,规定“ 按照缔约双方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判刑至少一年或更重的监禁, 为可予引渡的犯罪。”此外,还有少数条约兼采列举法和概括法。例如, 1972年《英国与美国引渡条约》在一一列举可引渡的罪行的同时又规定,任何其它罪行,如果根据双方的法律都是应受惩罚的活,也是可引渡的罪行。 在确定引渡问题时,还有一点必项考虑,即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如果逃亡的罪犯是政治犯,即使提出请求也不予引渡。
政治犯不引渡是18世纪末期以后形成的一项国际法原则。法国《1793年宪法》第120条规定:“ 法国人民对于因争取自由而被其本国放逐的外国人给予避难所。” 这一规定建立了“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的基础。1833年《比利时引渡法》第1条明确规定, 禁止引渡外国政治犯。这一原则逐渐得到了各国的承认。
政治犯的定义,国际法上并不明确,各国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和政策对政治犯的概念加以解释。例如,美国传统上把政治犯罪分为二类:第一,“ 纯粹” 的政治犯罪行为;第二,“ 与政治有关联的” 犯罪行为。前者是指“ 目标直接指向政府,并且不具有任何普通犯罪因素的犯罪行为” 。这类犯罪包括, 叛国罪、煽动叛乱罪和间谍罪而对“ 与政治有关联的” 犯罪行为则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欧洲引渡公约》第3条规定,如果被请求国认为请求引渡的犯罪系与政治犯罪有关,则不予引渡。这就给被请求国在决定何为“ 与政治犯罪有关”的犯罪方面以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
对于纯粹军事性罪行,一般的做法也是不予引渡。如《欧洲引渡公约》规定“ 对依普通法律不构成犯罪而依军法构成的犯罪,不得适用本公约予以引渡。”
按照国际实践和许多引渡条约的规定,移交的罪犯在请求引渡国只能就其请求。引渡时所指控的罪名予以审判和处罚。如果一个被引渡的人在请求国就另外的罪名被审判和处罚,被请求引渡的国家是有抗议权利的。例如,《美洲国家间引渡公约》第17条规定,“ 引渡一经准许,请求国保证(甲)不对该人因在请求以前所犯而未包括在请求书内的普遍罪行进行审判或判处罪刑,但有关方面表示同意者不在此限;(乙)不对该人在请求引渡以前的政治犯罪,或与政治犯罪有关的罪行进行审判或处罚;……至于是否可以将被引渡的罪犯由原来的请求国转交给第三国,国际实践是不一致的。1953年《匈保司法协助条约》第67条规定,“ 未经被请求的缔约一方的同意,被引渡的人不得被引渡至第三国” 。

⑤ 中国和哪个国家没有引渡条例

中国和美国没有引渡条约,但是有《中美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协定》、 目前专,我国仅与属21个国家签署了引渡条约,其中生效的有19个。
中国先后与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等西方发达国家签订引渡条约;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比利时签订刑事司法协助条约。

⑥ 中国和哪些国家地区签署了引渡条例

欧洲的只有波兰,俄罗斯和西班牙
及东南亚各国 .除了马来和新加坡
南美的巴西阿根廷.
澳洲的澳大专利亚和属新西兰.
其它国家没有. 但是因为国际间都有刑事司法合作,如果罪行在他国(即使未签约的)也构成严重犯罪,且对方司法机关受理请求,也可遣返引渡.
即使签有引渡条约 在对方国家未构成犯罪或不受理的案件也不得予引渡.
一般的, 毒品,走私.枪支,爆炸,暴力伤害及腐败是世界公认的犯罪. 其它的一些小罪行都构不成国际间的引渡.
引渡不是免费的,动用国际刑警是要给钱的.

⑦ 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引渡条例吗

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引渡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以下简称双方),

希望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缔结引渡条约促进两国在打击犯罪方面的有效合作,

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引渡义务

缔约一方同意根据本条约的规定,应另一方请求,将在其境内发现的为了就可引渡的犯罪进行起诉、判刑或者执行判决而被通缉的任何人引渡给另一方。

第二条可引渡的犯罪

一、为本条约目的,可引渡的犯罪是指根据提出请求时缔约双方的现行法律可判处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监禁或者更重刑罚的任何罪名的犯罪。

二、如果引渡请求涉及因可引渡的犯罪被定罪并且为了执行监禁的判决而被通缉的人,只有在尚须服刑的期限至少为六个月时才应同意引渡。

三、为本条目的,在决定一项犯罪是否是违反双方法律的犯罪时:

(一)不应考虑双方法律是否将构成该犯罪的行为归入同一犯罪种类或者使用同一罪名;

(二)应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被请求引渡人受到指控的行为,而不论双方法律对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否不同;

(三)当一项犯罪涉及税收、关税、外汇管制或者其他财税事项时,不应考虑被请求方法律未涉及相同的税收、关税、外汇管制或者财税事项。

四、如果引渡请求涉及两个以上的犯罪,只要至少一项犯罪是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可引渡的犯罪,被请求方在不违反其国内法的情况下,可以就所有犯罪同意引渡。

五、当犯罪发生在请求方境外时,如果被请求方法律对类似情况下发生在其境外的犯罪规定了刑罚,则应同意引渡。

第三条应当拒绝引渡的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拒绝引渡:

(一)被请求方认为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是政治犯罪;

(二)被请求方有充分理由认为,请求引渡的目的是基于被请求引渡人的种族、性别、语言、宗教、国籍、政治见解或者个人身份而对该人进行刑事诉讼或者执行刑罚,或者该人在司法程序中的地位可能因为上述任何原因受到损害;

(三)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仅构成军事犯罪;

(四)该人就请求引渡他的犯罪已被最终定罪、无罪释放或者被赦免,或者已接受被请求方法律规定的处罚;

(五)根据任何一方的法律,被请求引渡人由于时效已过的原因,已经被免予追诉;

(六)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况下不执行死刑;

(七)被请求方有充分理由认为被请求引渡人在请求方曾经遭受或者可能将会遭受酷刑或者其他残忍、不人道或者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者处罚的;

(八)请求方根据缺席判决提出引渡请求,并且没有保证在引渡后重新进行审理;

(九)被指控的行为在发生时不构成违反请求方法律的犯罪。

第四条可以拒绝引渡的理由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拒绝引渡:

(一)被请求方根据其国内法对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具有管辖权,并且正在对被请求引渡人就该犯罪进行刑事诉讼,或者准备提起刑事诉讼;

(二)被请求方已决定不就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起诉该人;

(三)被请求方在考虑到犯罪的严重性和请求方利益的情况下,认为就被请求引渡人的年龄、健康和其他个人情况而言,引渡该人不符合人道主义的考虑;

(四)该人在被引渡到请求方后将会受到特别法庭的审判;

(五)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发生在双方境外,并且被请求方法律对类似情况下发生在其境外的犯罪未规定管辖权。

第五条国民的引渡

一、双方均有权拒绝引渡本国国民。

二、如果被请求方以国籍为由拒绝引渡,被请求方应当根据请求方的请求,将该案件提交主管机关以便根据其国内法提起刑事诉讼。为此目的,请求方应当向被请求方提供与该案件有关的文件和证据。

第六条联系途径

一、为本条约的目的,双方应当通过各自指定的机关进行联系,但本条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本条第一款所述的指定的机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是外交部,在澳大利亚方面是澳大利亚政府司法部。

第七条引渡请求及所需文件

一、引渡请求应当通过外交途径以书面形式提交。引渡请求以及所有辅助文件应当根据第八条进行认证。

二、引渡请求应当包括或者附有:

(一)请求机关的名称;

(二)被请求引渡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国籍、身份证件、职业、住所地或者居所地,以及其他有助于确定该人身份和可能的所在地点的资料;如有可能,有关该人外表的描述及其照片和指纹;

(三)关于引渡请求所针对的各项犯罪的说明,以及该人就上述各项犯罪而受到指控的行为的说明;

(四)有关确立该犯罪的刑事管辖权、定罪和规定就该犯罪可判处的刑罚的法律条文;

(五)有关追诉时效或者执行判决期限的法律条文。

三、除了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外,

(一)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进行刑事诉讼的引渡请求还应当附有请求方主管机关签发的逮捕证的副本;

(二)旨在对被请求引渡人执行刑罚的引渡请求还应当附有已经生效的法院判决书的副本和关于已经执行刑期的说明;

(三)针对已经被定罪但未被判刑的人员的引渡请求还应当附有已经生效的法院判决书的副本和准备判刑的说明。

四、引渡请求及其辅助文件应当附有被请求方文字的译文。

五、请求方还应当提供引渡请求和辅助文件的三份复印件。

第八条认证

为本条约目的,下列文件是已经认证的文件:

(一)由请求方司法官员或者官员签字或者证明的文件;

(二)由请求方主管机关或者官员加盖公章的文件。

第九条补充材料

一、如果被请求方认为,为支持引渡请求而提供的材料不足以使其根据本条约同意引渡,被请求方可以要求在四十五天内或者双方同意的更短的时间内提交补充材料。

二、如果被请求引渡人已经被逮捕或者被以其他方式限制人身自由,并且根据本条约提交的补充材料仍不足够,或者未在指定时间内收到补充材料,对该人的羁押和其他方式的限制可予解除。但上述释放不妨碍请求方重新提出引渡该人的请求。

三、如果根据本条第二款释放该人,被请求方应当尽早通知请求方。

第十条引渡拘留

一、在紧急情况下,请求方可以在提出引渡请求前请求引渡拘留被请求引渡人。上述请求可以通过本条约第六条规定的途径、国际刑事警察组织或者双方同意的其他途径以书面形式提出。请求可以通过包括电子方式在内的能出具书面记录并可供被请求方核实其真实性的任何方式传递。

二、引渡拘留请求应当包括第七条第二款所列的材料和文件,已经备有该条第三款所列文件的说明,以及随后将提出正式引渡请求的说明。

三、被请求方收到上述请求后,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拘留被请求引渡人,并将对该请求的处理结果及时通知请求方。

四、如果被请求方未收到附有第七条所列文件的引渡请求,根据上述请求被拘留的人可以在拘留之日起四十五天后予以释放。

五、如果后来收到引渡请求,根据本条第四款对该人的释放不妨碍启动对被请求引渡人的引渡程序。

第十一条数国提出的引渡请求

一、当收到包括请求方在内的两个以上国家就同一人提出的引渡请求时,被请求方应当决定向其中的哪一国引渡该人,并应当向各请求国通知其决定。

二、在决定向哪一国引渡该人时,被请求方应当考虑所有相关情况,特别是如下情况:

(一)如果请求涉及不同犯罪,有关犯罪的相对严重性;

(二)每项犯罪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三)各项请求的日期;

(四)该人的国籍;

(五)该人通常的居住地;

(六)将该人引渡给第三国的可能性。

第十二条对引渡请求作出决定

一、被请求方应当根据其国内法规定的程序处理引渡请求,并将其决定及时通知请求方。

二、如果被请求方全部或者部分拒绝引渡请求,应当将拒绝的理由通知请求方。

三、被请求方在拒绝引渡前,应当在适当时与请求方磋商,以便为请求方提供足够的机会表达意见和提出有关其请求的材料。

第十三条移交被引渡人

一、如果被请求方同意引渡,双方应当商定移交该人的时间、地点和其他有关事宜。被请求方应当在其境内对于请求方便利的离境点将该人移交请求方。被请求方应当将被引渡人在移交前已经被羁押的时间告知请求方。

二、如果请求方在商定移交该人之日后的十五天内未接收被引渡人,被请求方可以立即释放该人,并且可以拒绝请求方就同一犯罪再次提出的引渡该人的请求,但本条第三款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如果缔约一方因为其无法控制的原因不能移交或者接走被引渡人,应当通知缔约另一方。双方应当再次商定移交该人的有关事宜,并应当适用本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十四条移交财物

一、如果请求方提出请求,被请求方应当在其国内法允许的范围内,扣押在其境内发现的犯罪所得、犯罪工具以及可作为证据的其他财物,并且在同意引渡的情况下,将这些财物移交请求方。

二、在同意引渡的情况下,即使因为被请求引渡人死亡、失踪或者脱逃而无法实施引渡,本条第一款提及的财物仍应当移交。

三、移交上述财物不应损害被请求方或者任何第三方对该财物的合法权利。如果存在此种权利,请求方应当根据被请求方的请求,在诉讼终结后尽快将被移交的财物无偿返还被请求方。

四、被请求方为了进行其他未决刑事诉讼程序,可以暂缓移交上述财物直至诉讼终结,或者在请求方返还的条件下临时移交上述财物。

第十五条暂缓引渡和临时引渡

一、如果被请求方正在对被请求引渡人就引渡请求未涉及的犯罪进行诉讼或者准备提起诉讼,或者该人正因为上述犯罪在被请求方服刑,被请求方可以在作出同意引渡的决定后,暂缓引渡该人直至诉讼终结或者服刑完毕。被请求方应当将暂缓引渡事项通知请求方。

二、如果本条第一款提及的暂缓引渡会严重妨碍请求方对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的起诉或者调查,被请求方可以在本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双方商定的条件,将被请求引渡人临时引渡给请求方。请求方应当在有关程序终结后,立即将该人送还被请求方。

三、如果被请求方认为,因被同意引渡人患有严重疾病,将其从被请求方送往请求方会严重危及其生命,对该人的引渡可予推迟,直至被请求方认为这一危险已得到充分缓解。被请求方应当将暂缓引渡事项通知请求方。

第十六条特定规则

一、在不影响本条第二款的情况下,根据本条约被引渡的人不应当因其在引渡前所犯的任何犯罪而在请求方境内受到羁押、起诉或者执行刑罚,但下列犯罪除外:

(一)同意引渡的犯罪;

(二)基于与同意引渡的犯罪相同的事实,并且可判处与该犯罪相同或者更轻的刑罚的其他可引渡的犯罪;

(三)被请求方同意的任何其他可引渡的犯罪。寻求被请求方同意的请求应当附有第七条提及的、被请求方要求的文件,以及被引渡人关于该犯罪的陈述。

二、本条第一款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一)该人在可以自由离开的情况下,在三十天内未离开请求方领土,但是,该人由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而未能离开请求方领土的时间不应当包括在内;

(二)该人离开后又自愿返回请求方领土。

第十七条引渡给第三国

一、如果被请求方已将某人引渡至请求方,请求方不应当就该人在引渡前所实施的犯罪将其引渡给第三国,但下列情况除外:

(一)被请求方同意引渡;

(二)该人在可以自由离开的情况下,在三十天内未离开请求方领土,但是,该人由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而未能离开请求方领土的时间不应当包括在内;

(三)该人离开后又自愿返回请求方领土。

二、寻求被请求方同意的请求应当附有第七条提及的被请求方要求的文件,以及被引渡人关于该犯罪的陈述。

第十八条过境

一、一方从第三国引渡人员需经过另一方领土时,前一方应当向后一方提出同意过境的请求。如果使用航空运输并且没有在后一方境内降落的计划,则无需获得同意。

二、被请求方在不违反其基本利益或者国内法的情况下,应当同意请求方提出的过境请求。

三、在符合被请求方法律的情况下,同意该人过境可以包括同意在过境期间对该人予以羁押。

第十九条通报

请求方应当及时向被请求方通报对被引渡人进行刑事诉讼、执行刑罚或者将该人再引渡给第三国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条费用

一、被请求方应当为因引渡请求而产生的任何诉讼程序作出所有必要安排,并且应当代表请求方利益。

二、在被请求方的引渡程序中产生的费用应当由被请求方承担。与移交和接收被引渡人有关的交通费用和过境费用应当由请求方承担。

第二十一条与多边公约的关系

本条约不应当影响双方根据任何多边公约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争议的解决

一、根据任何一方的请求,双方应当就本条约的解释、适用或者实施及时进行磋商,而不论涉及一般性问题还是特定案件。

二、由于本条约的解释、适用或者实施而产生的争议,应当通过外交途径协商解决。

第二十三条生效和终止

一、缔约一方完成本条约生效所需的一切必要程序后,应当通过外交照会通知另一方。本条约自后一份照会发出之日起第三十天生效。

二、本条约适用于其生效后提出的任何请求,即使有关犯罪发生于本条约生效前。

三、任何一方可以随时通过外交途径,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终止本条约。本条约自该通知发出之日后第一百八十天失效。本条约的终止不影响条约终止前已经开始的引渡程序。
下列签字人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签署本条约,以昭信守。

本条约于二○○七年九月六日在悉尼签署,每份均用中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同等作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 澳大利亚代表

杨洁篪 菲利普·拉多克

⑧ 什么是引渡条例

引渡抄条例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袭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⑨ 什么叫做引渡条约

引渡条约指的是各个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9)引渡条例扩展阅读:

引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至18世纪末叶以前,引渡的对象主要是叛乱者、逃兵和异教徒,并且是否引渡完全由君主自由决定。

当时的引渡只不过是各国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和进行政治交易的一种工具而已。随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以及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等刑法原则的确立,引渡的对象、程序和性质才发生了根本变化。

1833年10月1日,比利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引渡法即《引渡法大纲》,英国也于1870年颁布引渡法,明确规定了严格的引渡程序,标志着现代引渡制度的诞生。

请求引渡的主体

请求引渡的主体,即有权请求引渡的国家,有以下三类:

1、罪犯国籍所属的国家。根据是属人优越权。

2、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家。根据是属地优越权。

3、受害国家。

根据是保护性管辖。如果有几个国家为同一罪行同时请求引渡,被请求国如何处理?一般规则是:犯罪行为发生地国家有优先权。

如果数罪则根据被请国法律罪刑最重的犯罪行为发生地国优先;如同样严重则根据请求的先后决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引渡条约

⑩ 引渡法是什么意思

引渡就是一国把在该国境内而被他国指控为犯罪或已被他国判刑的人,根据有关国家的请求移交给请求国审判或处罚。

引渡是国家的主权行为。根据主权不可分割原理, 一国的主权必须由国家统一行使,任何国家的公民、内部行政单位或地方政府均无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也无权安排两国之间的引渡事宜。因此,引渡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包括提出请求的国家和被请求的国家。

(10)引渡条例扩展阅读:

引渡源于古埃及王国,公元前13—14世纪,西亚强国赫梯和古埃及王国连年征战,彼此都削弱了,而西亚的亚述则逐步强盛起来。赫梯国担心腹背受敌,便向埃及法老求和修好,埃及法老拉姆西斯2世接受了赫梯王哈图里3世的议和条约,双方缔结了一份友好协定。

这份刻在银板上的条约其中有一款如有人逃出埃及而进入赫梯国家,赫梯国王不准其在他的国家逗留,而应送回拉姆西斯的国家。

同时强调逃亡的埃及人的财产,妻室,儿女,奴仆也应随本人送回埃及。古希腊时期,马其顿王国曾召开科林斯大会,要求所有参加会议的国家保证不许隐匿反马其顿的罪犯,违者将兵戎相见,公元5世纪,中国北部的匈奴族西迁至欧洲。

433年,匈奴王阿提拉致函东罗马帝国皇帝,索取本族叛逃者,提奥多西2世虽否认了有匈奴罪犯逃至本国的事实,但同意签订引渡罪犯的条约,并按双方祖先的习俗宣誓恪守条约,这份由拉丁文拟定的文书,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有关引渡罪犯的专约。

热点内容
培训机构合同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07 07:35:08 浏览:350
支付结算办法规定的结算方式 发布:2025-05-07 07:35:00 浏览:924
法官把卷宗 发布:2025-05-07 07:34:58 浏览:762
食品检验法规 发布:2025-05-07 07:34:12 浏览:306
试用期员工试岗无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5-07 07:31:39 浏览:947
法律法规对新闻真实性的规定 发布:2025-05-07 07:27:19 浏览:577
中国法院的徽章 发布:2025-05-07 07:26:24 浏览:216
法院民事席位 发布:2025-05-07 07:25:39 浏览:538
发短信通知交楼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5-07 07:18:29 浏览:822
烤肉店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07 07:12:35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