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规章制度
㈠ 如何编写公司统计的规章制度
朋友,你这复个问题问得很大
制度能制不能实施的问题其实不是在实施的过程,而是在制定的过程。也就是制度存在的意义,没有意义的制度是实施不了的。强行实施会两败俱伤。
首先你要知道制度的类型,制度大体上分两种,一种是“消极的规范”一种是“积极的鼓励”,说白了就是一种是约束性的,一种是鼓励性的。
所有制度都是为企业业务流程服务的,好的制度是建立在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和引导上,也只有这样的制度才能都有效实施。
简单来讲,第一步是搞清楚企业业务流程,找出业务流程中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的地方(扯皮的地方)制定规范类制度;找到流程需要,但是员工个人不是很主动的环节制定鼓励性制度。
当然,制度的必要因素也很重要,比如说制度一定要可操作,必须有监督,必须有考核以及考核的火炉效应等。
制度的建立是在企业管理咨询的最后一步,所以是前面的工作是非常大的,我只能给你一些原则性的建议,操作起来的话,还要您自己努力的实践啊。
兄弟,祝你前途一片光明。
㈡ 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和统计基本制度的区别
基本制度是大框框,管理办法是在大框框下的具体的操作和约束性要求;基本制度是规范,规范的面较广,管理办法则具体化;基本制度不会经常变更,管理办法需要经常变更。
㈢ 银行统计管理制度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计管理制度
发文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文号:农发行字[2001]107号
发布日期:2001-6-15
执行日期:2001-7-1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统计信息收集
第三章统计分析
第四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五章统计监督检查
第六章统计人员的职责、权利及惩处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组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统计工作,规范统计行为,加强统计管理,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及时、全面,充分发挥统计在促进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金融统计管理规定》,结合农发行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农发行统计是指各级行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管理和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第三条统计工作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统一性、及时性和保密性的原则。
第四条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一)科学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反映农发行资金运营和封闭管理各项业务状况,相关企业财务状况,以及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和统计资料;
(二)准确、及时、全面地报送、汇总各类统计报表和资料;
(三)开展统计分析;
(四)按规定对外公布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咨询;
(五)依法进行统计检查,实行统计监督;
(六)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
(七)完成中国人民银行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第五条农发行统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本制度适用于农发行各级行及业务代理机构。
第二章统计信息收集
第七条统计信息收集以定期统计报表为主,数据来源于会计账表、会计原始凭证及台账等。根据需要,也可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和专项调查等统计调查方式,扩充统计资料来源。
第八条全国性统计报表的制定、颁发、撤销,由总行统一管理。省级分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分行,下同)可以制定地区性统计报表,但须报总行备案。省级分行以下分支机构无权自行制定地区性定期统计报表。
第九条定期统计报表中的信贷、现金统计报表,由总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和颁发。
第十条定期统计报表中的粮油、棉花管理月报等专业性报表,由总行根据本行业务经营和封闭管理的需要制定和颁发。
第十一条省级分行统计机构可根据需要,在总行统一制定的报表中增加必要的统计项目。省级分行以下统计机构不得增加统计项目。
第三章统计分析
第十二条为满足科学决策的需要,在收集与整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对农发行经营管理状况和业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第十三条统计分析包括业务经营状况分析、封闭管理情况分析、金融形势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等。
第十四条统计分析应当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保持统计指标日径的一致性。
第十五条统计分析应当根据业务经营和封闭管理需要,及时提交分析报告,确保统计信息的时效性。
第四章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十六条为了确保不泄露统计机密,保证对外公布的统计资料的准确、统一,各级行应当加强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和档案等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统计资料的公布,实行“集中统一,分级管理”的办法。
(一)总行对外公布全面的统计资料,须经总行行长批准,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备案;公布单项统计数据,须报总行行长批准。
(二)省级分行及以下机构公布辖内的统计资料,须报经本级行行长审批,并报上级行和同级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十八条各级行应当健全统计资料审核制度,各项统计数字上报前须由统计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上报。各级行领导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统计制度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修改,如果发现统计资料不实,应当及时责成统计机构或统计人员核实订正。
第十九条对外公布有密级的金融统计资料的审批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制度。
绝密、机密。秘密级的金融统计资料,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公布。
绝密、机密、秘密级的金融统计资料的划分,按《金融工作中国家秘密级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统计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统计部门(统计人员)应当定期依法监督检查辖内的统计工作、统计数字的真实情况以及统计法规的执行情况。省级分行统计部门开展统计监督检查应当将结果书面报告总行统计部门。
第二十一条统计人员必须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统计监督检查权。统计检查员必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第二十二条统计检查可以延伸至会计报表、与统计有关的其他业务及有关台账和原始凭证等。
第六章统计人员的职责、权利及惩处
第二十三条统计人员的职责是:
(一)认真执行统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按规定准确、及时、全面地编制和填报各类统计报表,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
(二)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三)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
(四)执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任务。
第二十四条统计人员在履行职责时,享有如下权利:
(一)有权按照统计法规和统计任务的要求,独立开展统计调查,对查出的向题,有权要求其改正;
(二)有权拒报不符合规定的统计报表,揭发和检举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
(三)依照规定的审批程序,有权要求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业务资料,询问情况和查阅原始资料;
(四)有权对代理行的统计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并按照业务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本系统统计部门或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相应行政处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报表;
(二)拒绝上报或屡次无故迟报统计报表;
(三)违反本制度,自行编制、发布统计报表;
(四)未经核实和批准,自行公布统计资料,违反保密制度的。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由农发行总行负责解释、修订。
第二十七条本制度自2001年7月1日起实施。
㈣ 谁有统计工作管理制度综合统计管理制度
第四章:统计工作制度第三十三条
机械工业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制定计划和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使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资料,及时对工业生产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反映对工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生产发展的规模和建议,并为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群众参加管理提供资料。
第三十四条
统计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统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统计制度,计算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反对弄虚作假。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综合归口。贯彻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基础统计工作,提高业务水平,为四化作出贡献。
第三十五条
统计机构及职责:
我厂统计机构分为厂部、分厂二级,厂部在计划销售处配备一名综合统计员,分厂设统计核算员,上级统计组织对下级统计组织,综合统计部门对专业统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第三十六条
综合统计负责的职责:
⑴贯彻执行,部总局、区、市统计部门颁发的各项统计制度,计算方法,制定我厂的统计工作制度。
⑵系统收集、整理、积累我厂综合性的历史统计资料,并汇总成册存档。
⑶负责检查我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并参与厂、车间的生产、经济工作会议,编写综合性统计报告。
⑷会同有关业务处室统计员,统一管理和审查全厂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一解释统计指标,组织或参与原始记录的整理工作。
⑸统一管理对外提供统计数字,收集和积累同行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开展兄弟厂之间统计资料交换工作。
⑹对厂内各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组织全厂统计人员业务学习、竞赛、总结交流统计工作经验。
第三十七条
各专业处室、统计人员的职责:
⑴切实执行上级和我厂的统计制度,方法和规定,及时,全面地向上级机关、厂领导及计划销售处提供各种定期统计报表和调查资料。
⑵负责检查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国家计划执行情况和归口指标完成情况,编写专业性统计分析报告。
⑶负责整理和积累本部门业务统计历史资料,建立各种专业统计台帐、手册和图表。
⑷负责指导本专业系统基层统计业务工作,管理本专业的报表和原始记录,参与有关的原始记录整理工作。
⑸配合综合统计部门总结交流统计工作经验,组织统计人员业务学习。
第三十八条
各车间统计人员的职责:
⑴认真执行本厂的统计制度,方法和规定。编制本厂对车间规定的各类统计报表。
⑵负责检查本车间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厂部有关单位提供定期报表,并提出文字分析报告。
⑶负责管理本车间统计和报表和统计数字,系统积累,整理本车间统计资料,建立各种台帐,为本车间领导提供资料,当好参谋助手。
⑷负责建立指标公布板或劳动竞赛图表,会同有关人员管理本车间原始记录,负责对班组核算员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十九条
本厂统计报表采取分工负责,综合归口管理的原则,所有报出的报表,抄送计划销售处一份,并具体分工如下:
⑴营销总公司,负责产品订货合同执行情况,生产能力,新产品销售等报表。
⑵计划调度处,负责企业概况,技术经济指标、产值、产量、职工伤亡事故报表、环境保护、安技措施劳动保护情况和日、旬、月的生产进度及在制品变动情况报表及各部门旬、月作业计划执行情况报表。
⑶劳资处负责职工人数、工资、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工时定额、职工考勤变动情况,工资总额,工资构成等项统计报表,负责职工培训,职工业务文化技术学习等报表。
⑷供应处:负责原材料收发,利用库存,消耗定额,工具收发,库存及消耗,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钢材利用率,运输设备数量及运用情况,物资节约,修旧利废等报表。
⑸质管办:负责产品质量等情况报表。
⑹设备处:负责各类设备及公用设施的数量、维修、完成情况,设备事故,动力生产及消耗,节能等情况报表。
⑺生活服务公司:负责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包括投资定额,新增生产能力,新增固定资产房屋建筑面积及投资效果,职工住宅面积,医疗卫生等项统计报表。
⑻。研究所:负责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中间试验,新产品的试制,科研项目的进度,完成情况等统计报表。
⑼财务处:负责通过会计核算所产生的各项资料的统计及有关的报表编写工作。
第四十条
各车间的统计报表由计划销售处制定统一的报表目录,表式,指标解释或编表说明,经厂领导批准后颁发各车间执行,各处室如需要在规定目录以外增漆新的表种,须经计划销售处审查同意,报厂领导批准后贯彻执行。没有经过计划销售处审查同意的报表,各车间可以拒绝填报。
第四十一条
上级机关布置统计报表的文件或对工作的指导,属于综合性的,由厂领导给计划调度处,组织有关单位贯彻执行。属于专业性的,由厂领导批给有关部门办理,并应送计划调度处传阅,以便掌握情况。
第四十二条
各分厂、处室需要印刷的统计表格及原始记录单,须经计划调度处审定备案,统一编号,否则,企管处不予批准印刷,需要废止的报表,应报计划调度处注销。
第四十三条
统计报表经本单位领导审核,填表人签字方为有效,各专业处室向本系统领导机关报送本范围内专业统计报表时(包括一次性调查表),必须抄送计划销售处备案。
㈤ 生产统计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1、生产计划的编排、制定、跟进与实施安排。
2、物料计划制定。
3、物料采购审核。
4、物料管理目标达成。
5、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6、订单评审。
7、ISO9000、5S的执行与督导。
8、部门人员的培训。
9、沟通仓库管理、客诉反应及客户满意度调查。
PMC跟单员
1、订单审核和编制生产指令单。
2、客户资料的建立,并负责与客户沟通与协调。
3、建立每月出货统计表。
4、出货交运安排。
5、跟催物料和生产进度。
6、物料计划实施与控制。
7、生产排程。
8、客人投诉的跟进。
9、平衡供与需之间的关系。
PMC采购
1、建立供应商评估资料及价格记录。
2、打办、询价、比价、议价、订购作业。
3、交料进度控制与逾交跟催。
4、进料品质、数量异常处理。
5、协助配合应付款整理、审查。
6、供应商考核提报。
PMC文员
1、部门人员考勤及加班申请。
2、部门文件的分发、整理、分类存放。
3、编写文件。(如:内部行文,会议记录等)。
4、文件的签收、分发、传阅。
5、仓库月报表整理。
6、部门人员所需办公用品的申购与存放。
7、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
PMC统计员
1、统计各个部门每天的生产效率、工时损耗。
2、统计塑胶部与装配部的生产进度。
3、统计每月生产物料损耗与来料不良的成本率。
4、每周成品入库、出货与装配每周流线、加工、包装生产明细汇总。
5、统计原料进出明细。
6、职员工考核的统计。
7、报表、文件的整理及分类存放。
8、服从、完成上级的安排。
PMC仓库主管
1、规划仓库物品摆放区域。
2、负责仓管工作之安排。
3、对每月库存盘点之数据负责。
4、对每日进出帐负责。
5、保持帐、物、卡一致。
PMC成品仓管
1、成品缴库之点收核对。
2、成品出库交运处理。
3、成品保管及帐务处理。
4、成品库位规划、整理与安全维护。
5、提供有关成品库存资料。
6、滞存品库存提报。
7、每月底一次库存盘点与帐务检讨。
PMC五金、电子、包材仓管
1、进厂材料点收及不合格品退回。
2、材料发放批号管制,余料提报。
3、库位规划、整理与安全维护。
4、滞料及有价值废品之库存提报。
5、提供有关库存动态资料。
6、每月库存重点盘点与帐务核对。
7、服从上级安排,对仓库工作负责,指导下属规范作业 完善答案 淡淡De烟云 回答采纳率:27.2%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