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

发布时间: 2025-07-09 04:43:49

⑴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具体规章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的具体规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召回主体与责任

    • 汽车产品生产者是召回的主体,一旦发现其生产的汽车产品存在缺陷,必须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规定实施召回。
  2. 监管机构与职责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全国范围内的最高监管机构,负责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管理工作。
    • 质检总局可以委托省级质检部门在各自区域内负责相关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工作。
  3. 缺陷信息报告与处理

    •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质检部门报告可能存在的汽车产品缺陷问题。
    • 质检总局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发布与汽车产品缺陷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制造、标识和质量控制等文件资料。
  4. 缺陷调查与监督

    • 在出现特定情况时,如收到多起相同或类似缺陷的投诉,质检总局会组织缺陷调查,以确认汽车产品是否存在缺陷,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 缺陷调查的目的是确保消费者安全,同时促进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

以上规定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道路上的汽车产品安全可靠,同时促进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⑵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汽车和汽车挂车(以下统称汽车产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汽车产品生产者(以下简称生产者)是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主体。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应当依照本办法实施召回。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质检总局)负责全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监督管理工作。各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履行职责。第五条质检总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省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统称省级质检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境内生产和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的部分工作。

质检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机构(以下简称召回技术机构)按照质检总局的规定承担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管理、缺陷调查、召回管理中的具体技术工作。第二章信息管理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投诉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等有关问题。第七条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建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有关缺陷汽车产品信息,备案生产者信息,发布缺陷汽车产品信息和召回相关信息。

质检总局负责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建立汽车产品的生产、销售、进口、登记检验、维修、事故、消费者投诉、召回等信息的共享机制。第八条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本行政区域内缺陷汽车产品信息的,应当将信息逐级上报。第九条生产者应当建立健全汽车产品可追溯信息管理制度,确保能够及时确定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范围并通知车主。第十条生产者应当保存以下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标识、检验等方面的信息:

(一)汽车产品设计、制造、标识、检验的相关文件和质量控制信息;

(二)涉及安全的汽车产品零部件生产者及零部件的设计、制造、检验信息;

(三)汽车产品生产批次及技术变更信息;

(四)其他相关信息。

生产者还应当保存车主名称、有效证件号码、通信地址、联系电话、购买日期、车辆识别代码等汽车产品初次销售的车主信息。第十一条生产者应当向质检总局备案以下信息:

(一)生产者基本信息;

(二)汽车产品技术参数和汽车产品初次销售的车主信息;

(三)因汽车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故障而发生修理、更换、退货的信息;

(四)汽车产品在中国境外实施召回的信息;

(五)技术服务通报、公告等信息;

(六)其他需要备案的信息。

生产者依法备案的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进行更新。第十二条销售、租赁、维修汽车产品的经营者(以下统称经营者)应当建立并保存其经营的汽车产品型号、规格、车辆识别代码、数量、流向、购买者信息、租赁、维修等信息。第十三条经营者、汽车产品零部件生产者应当向质检总局报告所获知的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关信息,并通报生产者。第三章缺陷调查第十四条生产者获知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质检总局。

生产者经调查分析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缺陷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生产者经调查分析认为汽车产品不存在缺陷的,应当在报送的调查分析结果中说明分析过程、方法、风险评估意见以及分析结论等。第十五条质检总局负责组织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的信息、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投诉信息以及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缺陷汽车产品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通知生产者开展相关调查分析。

生产者应当按照质检总局通知要求,立即开展调查分析,并如实向质检总局报告调查分析结果。第十六条召回技术机构负责组织对生产者报送的调查分析结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报告质检总局。第十七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质检总局应当组织开展缺陷调查:

(一)生产者未按照通知要求开展调查分析的;

(二)经评估生产者的调查分析结果不能证明汽车产品不存在缺陷的;

(三)汽车产品可能存在造成严重后果的缺陷的;

(四)经实验检测,同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可能存在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情形的;

(五)其他需要组织开展缺陷调查的情形。

⑶ 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条例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是中国在2012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自2013年起全面实施的一项法规。以下是关于该条例的详细解答:

  • 立法目的:旨在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能,规范汽车产品的召回过程,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 主要责任主体生产者是召回的主要责任主体,他们必须对其生产的汽车产品负责,一旦发现缺陷,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召回,并承担相关费用。

  • 管理部门: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等管理部门负责全国范围的监管,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确保汽车产品召回问题的及时解决。

  • 核心环节:缺陷调查和认定是召回的核心环节。生产者需主动调查并报告可能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有权采取必要措施,如查阅资料、查封产品等,以确保缺陷得到准确认定。

  • 召回实施:在召回实施阶段,生产者必须停止销售缺陷产品,通知用户并提交召回报告。对于未执行召回的,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强制召回,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暂停或收回相关证书,停止进口报关等。

  • 经营者义务: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需要建立召回管理制度,及时报告问题,配合调查,并确保用户信息的保护。

  • 法律制裁:违反《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高额罚款等。

总的来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通过严格的制度和责任规定,构建了一套有效的汽车召回监管体系,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确保公共安全。

⑷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条例起草

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开始起草关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的相关条例。


2004年,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简称“管理规定”)正式生效。


2012年2月,国务院法制办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新增规定指出,若生产者或经营者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进口缺陷汽车产品,或生产者在被责令召回后仍拒绝召回,将面临货值金额2%至10%的罚款。若存在违法所得,则需没收违法所得。若情节严重,许可机关将吊销有关许可。


相较于“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将罚款额度显著提高,从1000元至5000元、10000元至30000元,提升至5万元以上20万元、50万元以上100万元。这一系列措施旨在加强对缺陷汽车产品的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提升汽车产品质量与安全性。


(4)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扩展阅读

汽车召回,指由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商进行的消除其产品可能引起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缺陷的过程,包括通知、修理、更换、收回等具体措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最早源于美国。2002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部门起草相关条例;2004年质检总局等四部门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国汽车召回制度拉开帷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已于2012年10月10日国务院第219次常务会议通过,10月31日正式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对拒不改正的生产者、经营者,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热点内容
口头答应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7-09 10:00:19 浏览:421
经销商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9 10:00:09 浏览:582
户口本和身份证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7-09 10:00:09 浏览:856
社会与法带血的掌纹 发布:2025-07-09 09:41:28 浏览:412
法院有前途吗 发布:2025-07-09 09:21:02 浏览:88
公司法律制度心得 发布:2025-07-09 08:49:24 浏览:729
刑法的宗旨是 发布:2025-07-09 08:40:03 浏览:221
刑事诉讼法考点图 发布:2025-07-09 08:33:22 浏览:555
行政诉讼法第43条 发布:2025-07-09 08:32:25 浏览:778
浙江省2015综合法律知识考试时间 发布:2025-07-09 08:26:39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