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法规
㈠ 我国voc污染控制政策法规有哪些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中国政府针对雾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你也可以参考政策网络中的“环保部回应雾霾防治(热点解读·对话)”,在这里对雾霾政策有详细的解读。现在中国还没有完善的法规制度对付雾霾,再防霾治霾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采用发达国家的方法。 1956年,英国通过世界上第一部防治空气污染的法律:《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法律规定,伦敦城内的发电厂全部迁到郊区;在规定的城区内只能使用无烟燃料;大规模改造居民传统炉灶,冬季逐步采取集中供暖,以减少煤炭的使用。以此为基础,英国各地又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地方法律法规。1968年,英国颁布第二版《清洁空气法》,对工厂排放废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74年出台《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将空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等内容全部囊括,统筹处理环境问题。英国有关控制大气污染的法律还有很多,这些法律在颁布后都得到了严格的执行。不搞一阵风似的运动式治理,依法治理雾霾成为伦敦空气永久性改善的根本。 其次是调整产业结构,伦敦大力迁移、压缩传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从工业化走向“去工业化”,着力发展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到1980年,整个英国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比重达到58.9%。 再次是完善公共服务,包括改造城市供暖设施、发展公共交通、大面积建设绿地等。伦敦在城市规划中十分重视绿地建设,除了大公园外,各类精致的中小型绿地公园遍布全城。虽然伦敦地价昂贵,但绿地比建筑还多,在净化空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经过近30年的努力,伦敦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到1980年,伦敦一年中只有5天有雾,尘霾已基本消除。 在雾霾还未治理好前,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外出佩戴口罩,普卫欣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专业的防雾霾口罩,天猫就能看得到。
㈡ 江苏省大气环境评价有哪些参考法律法规
一、熟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的有关规定
《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5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尚未达到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和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可以划定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区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有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
二、熟悉企业应当优先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产生的有关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9条
企业应当优先采用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产生。
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限期禁止采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名录和限期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禁止进口、禁止使用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设备名录。
生 产者、销售者、进口者或者使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分别停止生产、销售、进口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设 备。生产工艺的采用者必须在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规定的名录中的工艺。
依照前两款规定被淘汰的设备,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三、掌握防治燃煤产生大气污染的有关规定;
《大气污染防治法》
1、推行煤炭洗选:
第24条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的硫份和灰份,限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的开采。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中的含硫份、含灰份达到规定的标准。
对已建成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规划,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
禁止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
2、清洁替代能源
第25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进城市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在本辖区内划定禁止销售、使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高污染燃料的区域。该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3、鼓励洁净煤技术
第26条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低硫份、低灰份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要求
第27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规定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锅炉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相应的要求;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锅炉,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5、燃煤供热地区的集中供热要求
第28条城市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在燃煤供热地区,统一解决热源,发展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
6、民用清洁能源的推广
第29条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规划,对饮食服务企业限期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对未划定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大、中城市市区内的其他民用炉灶,限期改用固硫型煤或者使用其他清洁能源。
7、新建扩建企业脱硫除尘要求和“两控区”已建企业限期治理要求第30条新建、扩建排放二氧化硫的火电厂和其他大中型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或者采取其他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除尘的措施。
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属于已建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限期治理。
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
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8、人口集中地区(环境敏感区)存放煤炭物料要求第31条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止污染大气。
㈢ 中国有哪些关于空气质量控制的政策法规
关于空气质量控抄制的政策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质量浓度。《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发布于
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修订,2012年2月为第三次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修改单》(环发〔2000〕1号)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废止。
㈣ 中国有哪些关于空气质量控制的政策法规
有一些,包括国家与地方的,比如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2016年实施,天津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中央国家机关落实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保障空气质量措施的具体方案等等一系列与空气质量控制相关的法律。具体你可以到政策网络中进行查询。
㈤ 我国有哪些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法规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主要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
我国现行主要的环境保护法规、规章主要有:《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
1、《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二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
第二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改善环境,依照有关规定转产、搬迁、关闭的,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2、《水污染防治法》
第十五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污染防治的要求和国家或者地方的经济、技术条件,适时修订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十六条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验收;达不到国家规定要求的,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4、《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第十四条 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
排污者应当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到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商业银行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将收到的排污费分别解缴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5、《.自然保护区条例》
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
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㈥ 关于室内空气测量的法规法条都有哪些
已颁布来的室内环境法律源法规
1.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 1883-2002)
2.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1996
4.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18580-2001
5.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 6566-2001
6.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1-2001
7.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2-2001
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3-2001
9.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4-2001
1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6-2001
1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量 GB 18585-2001
12.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 GB 18588-2001
1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GB 18587-2001
㈦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行政法规吗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回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答环境、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质量浓度。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修改单》(环发〔2000〕1号)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废止。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应该标准,不是行政法规
㈧ 法律对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了哪些监督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建设对大气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守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第十九条
排放工业废气或者本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集中供热设施的燃煤热源生产运营单位以及其他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单位,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许可的具体办法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
禁止通过偷排、篡改或者伪造监测数据、以逃避现场检查为目的的临时停产、非紧急情况下开启应急排放通道、不正常运行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
第二十一条
国家对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意见后,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并下达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控制或者削减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确定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总量控制指标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需要,对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之外的其他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国家逐步推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
第二十二条
对超过国家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约谈该地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并暂停审批该地区新增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约谈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和评价规范,组织建设与管理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组织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建设与管理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网,开展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信息。
第二十四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对其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本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其中,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并依法公开排放信息。监测的具体办法和重点排污单位的条件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
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由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承载力、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以及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等因素,商有关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五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对自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
第二十六条
禁止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
第二十七条
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
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期限,并纳入国家综合性产业政策目录。
生产者、进口者、销售者或者使用者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停止生产、进口、销售或者使用列入前款规定目录中的设备和产品。工艺的采用者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停止采用列入前款规定目录中的工艺。
被淘汰的设备和产品,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损害评估制度。
第二十九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有权通过现场检查监测、自动监测、遥感监测、远红外摄像等方式,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者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实施检查的部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被检查者保守商业秘密。
第三十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大气污染,或者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被隐匿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对有关设施、设备、物品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便公众举报。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的,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查证属实的,处理结果依法向社会公开,并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举报人举报所在单位的,该单位不得以解除、变更劳动合同或者其他方式对举报人进行打击报复。
㈨ 法律对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了哪些监督管理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抄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了一系列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基本制度,
包括: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监测制度、排污现场检查制度、污染事故报告制度等。
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法还根据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特殊需要,规定了一些监督管理制度和具体措施,
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大气环境状况公报制度、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制度等,以及划定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城市、推行煤炭洗选加工生产洁净煤、划定城市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区域、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加强机动车船污染控制、以及防治废气和粉尘恶臭污染等具体措施。
这些监管制度和具体措施给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如果违反了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