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教育法规定教师的义务

教育法规定教师的义务

发布时间: 2021-01-02 04:30:39

『壹』 义务教育法规定老师和学生有哪些义务

·教师道德义务确立可以减少教育活动中的冲突,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

· 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

·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

· 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师格”。

义务是伦理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所以不管人们承认与否,在社会关系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义务。教师在自己的生活领域既要对社会、对他人承担一定的一般道德义务,也要承担起教师的职业角色所要承担的职业道德义务。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落实或践行教育公正与教育仁慈。教师的义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构成了教育伦理规范的基本内容。理解教师的义务是理解教师伦理的关键之一。

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四)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法律的基础是道德,在上述六条教师的法律义务中,无一不浸透道德义务的意味。那么如何理解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义务呢?本文尝试分为三个部分予以说明。

一、教师的劳动自由与道德义务

1,对教师劳动自由的理解

教师的劳动自由是教师职业的特性和意义所在,也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保证。所以劳动自由对教师的职业生活意义重大。但正是因为教师在劳动过程中自由处理问题的空间很大,故能否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就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师在劳动中的自由是以履行教育义务为前提的,没有教育义务就没有教育自由,所以教师的劳动自由与道德义务关系紧密。

教师的劳动是自由的,但在自由的劳动抉择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这样几种冲突情境:首先是个人利益、爱好与道德义务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不同道德义务之间的矛盾(有不同的教育义务之间的矛盾,也有一般道德义务与教育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第三是在一些教育技术处理过程中出现的“虚假冲突”(比如“严格要求”与“热爱学生”之间的矛盾)。在这些矛盾中,除了第三类矛盾主要靠教育能力的提高去解决之外,前两类矛盾都需要教师直接通过提高对自己的职业道德义务的认识去解决。

表面上看,道德义务是自由的反面。包尔生说,“就其起源上说,义务本质上是否定的:‘你勿’是风俗、法律、义务开初用来反对让自己的冲动走过头的那些人的公式。”但是恩格斯说:“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黑格尔也指出:“在义务中个人毋宁说是获得了解放”,“义务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义务就是达到本质、获得肯定的自由”。 即使是包尔生本人也认为,我们应当“把义务与爱好之间的冲突视作例外”,因为“义务或道德律的命令是一些表现了一个集体的真正意志的性质和方向的公式”。

所以义务是真实自由的前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同样是职业自由获得的重要前提。

2.教师道德义务确立的重要性

教师道德义务确立(即教师认识、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教师道德义务确立可以减少教育活动中的冲突,有利于教育任务的完成。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工作中可能只根据自己的“自然愿望”办事,譬如在备课、讲课、组织学生活动、协调关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等方面尽量少投入精力,这样就会形成与教育事业、学生发展的要求相违背的“冲突情势”。这种情势如不能正确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教育工作任务的完成,也会使教师本人处于一种紧张的人际关系和内心压力之中,教师就会失去教育上的“自由”。从主观上解决这一情势冲突的根本方法只能是教师深刻体认自己的教育使命,严格承担起教育道德义务。

我国著名化学家卢嘉锡30年代在厦门中学做数学教师时,曾经遇到一个学生拿难题 (一本国外数学杂志上的悬赏题)“问”自己的事情。卢嘉锡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问题和答案(即这本杂志)后,心平气和地对学生说:“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在教你们,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学生大为感动。

卢嘉锡先生之所以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靠的就是对师德义务的严格践行。

其次,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利于教师在工作中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义务冲突的情况。有不同的教育义务之间的矛盾,也有一般道德义务与教育道德义务之间的冲突。比如教师可能遇到家庭道德义务与教育义务之间的矛盾,也有可能遇到尊重学生、保守学生的“秘密”和与家长、同事进行适当沟通以采取恰当的实际措施帮助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等等。在义务冲突明显的情境中,只有对职业使命和道德义务有较为深切和全面理解的教师,才能把握大局,进行道德“综合判断”,正确地、恰当地履行教育义务。

再次,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义务意识。

约翰·罗尔斯在谈到履行帮助他人义务的重要性时说:“这个原则的主要价值与其说要根据我们实际接受的帮助来衡量,倒不如说要根据我们对其他人善良意向的信任感和一旦我们需要他们就会提供帮助的知识来衡量。”除非是一个腐败透顶、行将就木的社会,否则义务的践行都是社会和个人存在的前提。教育的使命之一就在于向教育对象展示义务履行的必要。实际上教师对自己义务的严格履行对学生的最大影响也不仅仅在于对学生的直接帮助,而是通过自己对道德义务的履行,让学生确立道德上的信心以及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的责任感,做一个道德上负责的人。

最后,教师道德义务确立有益于培养高尚的“师格”。

康德曾经认为,纯粹出于自然爱好而偶然性地履行的义务不具有道德价值。只有出于道德义务心而且克服了“自然爱好”(或非道德冲动)的行为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这是因为只有面临和经历过道德冲突考验的义务和品质才是靠得住的,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时往往会遇到考验道德意志的情境。而每一次道德意志的考验都会提升教师的道德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8]因此,教师道德义务的真正确立反过来有益于教师的道德动机的增强,水平的提高,形成高尚的“师格”。

二、教师道德义务的形态

教师道德义务形态的讨论一方面是要理解形态本身,二是要依据形态的研究,讨论如何履行教师的道德义务。

具体的师德义务很多,1997年8月7日修订通过的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八个方面的职业道德义务。更为具体地讨论道德义务,实际上就会指向教师的日常工作要求——例如按时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正确评价学生、与同事、家长交流与合作等等。但是这样谈教师的道德义务容易显得琐碎,我们不妨转换为义务形态的分析。我们认为,教师道德义务的形态可以做以下几种分析:

1. 一般道德义务与教育道德义务

教师的义务包括“一般道德义务”和“教育道德义务”两个方面。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前者存在于教育行业道德体系之中。

我们知道,教师首先是普通道德生活的主体,所以他有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诺言、偿还债务、扶贫济困等一般道德义务,同时教师作为一个特定职业生活的主体又有属于教育工作本身的一些职业道德要求,如诲人不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教育道德义务。如前所述,教师工作的特性之一即教师本身是教育的中介或工具,也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榜样去教育自己的学生,这一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正确面对上述两类义务,首先,教师必须比一般人更严格地履行一般道德义务,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真正的道德榜样,成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其次,教师更应当严格地履行职业道德义务,努力完成教育任务本身。

2.显见义务(prima facie ty)和实际义务(actual ty) 将道德义务明确区分为“显见义务”(或当然责任)和“实际义务”(或绝对义务、实际责任)的是英国现代伦理学家罗斯(Sir.William David Ross)爵士”。所谓“显见义务”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普遍的常识性的(理所当然的)义务,例如忠诚、赔偿、感恩、公正、仁慈、自我实现和勿作恶的义务等等,而所谓“实际义务”则表现着我们义务的全部本性,代表着实际趋向我们的义务,实际义务是道德“综合判断”的结果。显见义务虽然是理所当然的义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可能仅仅是一种“义务假象”。比如遵守诺言就是一种显见义务,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因为道德上的原因不遵守诺言,所以只有实际义务才是真实和绝对的义务。

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面临非常复杂的道德境况,一个真正懂得教育义务的教师应当具有道德“综合判断”的能力,只能具体而非抽象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义务。

三、教师道德义务的践行

教师道德义务的践行在义务形态分析中实际上已有涉及,我们这里集中讨论与义务践行关系密切的道德责任承担和义务感的培养的问题。

现代德国伦理学家石里克指出,人的“自由”有两种,一种是“意志自由”,一种是“行动自由”。“道德所关心的只是后者,这种自由一般说来无疑是为人类所特有的。”“一个人的行动如果不是被迫的,他就是自由的。”因此,如果没有一种外来的强制施加到某人身上的话,“这个人就会被认为是完全自由的,并且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1 1〕而道德主体的行为不管属于什么性质,只要主体处于自由状态,就有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问题。

教师在实施教育行为时,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就应当从事业的意义角度考虑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教师的义务;从消极的角度看问题,则应当意识到自己负有的与教育义务履行与否相关的道德责任。

责任与义务是一个近义词,但又非同一概念。就指人应当实施的行为而言,两者意义相同。但责任与义务不同的是,责任还包括对该行为的结果的承担责任的意味--而这一点正是狭义的责任概念的内涵。当然,我们现在所谈的道德责任主要是指对道德行为后果负责意义上的狭义的责任。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12]所以,教师的责任意识,对道德责任的承担等对教育义务的践行意义重大。

1, 道德责任的承担

石里克指出,“对责任的感觉是假定了像是我自己的欲望驱使我那样自由地行动。如果因为有了这种感觉,我就情愿因行为有过错而受到责备,或进行自责,并因此承认我可以按另外一种样子行动,那么这就表明其他的行为也是同意志律相容的——当然也就承认有其他动机了。”而有了这样一个心理过程,就“有了使自己改善的动机”。〔13〕因此,教师对自己的道德责任的承担,对教育工作和教师道德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责任的承担意义重大,但并不是所有教育上的消极后果都要教师去承担。除了上述石里克所论述的主体处于道德选择的自由状态(即“行动自由”)这一条件之外,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还应当有以下几种基本的限定:第一,某一义务是社会和教育事业、教育机构已经提出明确要求的。这一条件是说不能无限地对教师提出承担道德责任的过高要求。第二,客观环境已经为这一义务的履行提供了起码条件的。比如在没有实验条件的贫困地区的学校,教师就不能承担起严格的实验课的责任。第三,教师具有与履行该义务相关的教育行为能力。小学教师不应当因为回答不了大学课程的内容而惭愧;特定的教师也不能在短期内对学生的后进现状承担完全的责任。

但是在具备上述三项条件之后,教师就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直接的道德责任——没有履行教师应当履行的教育义务,或是间接的道德责任——例如教育性能有限而导致的教育效果不佳。后者实际上可以转化为直接的道德责任。因为虽然教育技能的提高需要假以时日等条件存在,但一个有严格师德意识的教师应尽可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申,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正反两个方面。正面:教书育人;反面:“不要误人子弟”。教师应当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2.义务感的培养

石里克指出:“比起一个人怎样才被认为是该负责任的这个问题来,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得多的问题,那就是他自己怎样才会感到自己是该负责任的。”[14]所以讨论教师的道德责任问题的重点也应当是责任感或义务感的培养。韩愈说:“行而宜之之谓义”。朱熹说:“义之为义,只是一个宜字”。两人的教导实际上至少有两种意味,一是“应该”,二是“适宜”。教师既应该在教育中做师德上应该做的事情,还应当努力采取适宜的方式做这一事情,因此教师道德义务的履行不仅与师德建设本身有关,而且也与教师的教育艺术密切联系。

从道德修养的角度看问题,教师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义务感至少要做以下几项主观上的努力:

第1, 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

大凡对教育义务践行彻底的教育家,都会有较高的对道德义务的认知水平。苏联教育伦理学家契尔那葛卓娃指出:“教育道德的知识是教师对于教育道德要求的全面了解,是教师的一种能力。”[15]

道德认知的对象不仅仅是对道德义务的认知,而且还包括对义务践行的实践情境和服务对象的认知。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权威有两类,一类是“制度权威”,来源于社会认可,基本上是一个常数;一类是“实际权威”,来自于学生的认可,因教师的职业能力不同而不同,影响教师实际权威的因素有K(了解、尊重学生)、I(信任学生,处事公正)E(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D(和蔼可亲、关心学生)、B(纪律严明,对学生要求严格)等几个因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前三个因素对教师权威的影响逐渐上升,后两类因素的作用逐渐递减。[16]因此教师义务的认知应当包括依据学生的发展阶段确定履行义务的合适方式。

第2, 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

要对教育道德义务有较高的义务认知水平,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有较高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教育义务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全体的价值结构中。当教师有较强的教育事业意识时,教师就会很自然地将教育道德义务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严格执行,而当教师对教育事业本身毫无热情时,任何道德义务的认知和教育都不可能达到增强教育道德义务感的预期目标。

第3, 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

教育义务意识还只是一种道德认知为主的道德意识,仅仅有道德认知,义务感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要有真正和有效的义务感,道德义务主体还必须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因此“更高一级的教育道德意识乃是教师本人的遵循教师道德要求的愿望,是形成他的意志、成为他个人兴趣的内容的需要。当教育道德的规范成为个人的要求和份内事,成为他的愿望和兴趣时,那么他们就会调动起他的思想、情感和意志,按这些规范去做。教育道德的要求将成为他本人的稳固的品质……”〔17〕实现教育道德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的实质,就是要达成真正的教师道德义务践行上的主体自由!

『贰』 义务教育法中教师培训有什么规定

只有一句“……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俯耿碘际鄢宦碉为冬力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楼上那是义务教育法里的吗?
查了一下,那是实施条例里的。

『叁』 《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第四章


第二十八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下面可以看该法全文: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163284

『肆』 教育法对教师义务原则规定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 )”

教育法对教师义务原则规定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
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伍』 教育法规定的我国教师的权利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章 教 师

第二十八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陆』 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一、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各种权利;二是作为教师所享有的权利,这部分权利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联系,是教师职业特定的权利。这两部分权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作为公民享有的权利,有一部分体现在教师的职业中,然而,也有一部分是教师职业所独具的,与其它公民的权利不同。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权利包括以下6项:
(一)教育教学权
《教师法》第7条第1款规定:教师有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这是教师最基本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在聘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这一基本权利。其基本含义包括(1)教师可依据其所在学校计划,教学工作量等具体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2)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3)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
有一点需要说明,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不得享有这项权利;对具有教师资格,尚未受聘或已辞聘的人员,这一权利的行使便处在停顿的状态,一旦受聘担任教师工作时,其权利的行使才恢复正常状态。合法的解聘或待聘不等于侵犯教师的这一权利。教师在行使这一基本权利时应保证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职责。
(二)科研学术活动权
《教师法》第7条第2款规定教师享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的科研学术活动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可以自己确定科研课题和科研方法。
2.教师有权自己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
3.教师在学术活动中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决定是否出版论文著作。但应注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按教学大纲或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讲授,不应任意发表与讲授内容无关且有损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个人看法。
4.教师的科研学术活动最好围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
(三)管理学生权
《教师法》第7条第3款规定教师有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这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并在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方面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品德学习、社会活动、劳动文体活动,师生及同学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作出公正的评价。教师有权利严格要求学生,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提出批评。并根据学生的个性指导学生的发展方向”。
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由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正确指导学生发展方向,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和才能。
教师应该认真行使管理学生权,加强对学生各方面的管理,做到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天津市铁路工程学校优秀教师宋广尧老师善于把严格教育与体谅关心学生结合起来值得我们学习。有一天,他所带的班上有学生打了别的同学,他陪他们一起去医院治疗,为了教育这个打人的学生,宋老师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打人的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认识,借了钱付了医药费表示愿意接受处分。事后宋老师看到学生能知错能改,并体谅他支付医药费的困难,便对这个学生说:“你打人的错误是严重的,我平时对你们教育也不够,也有很大的责任,你父母把你交给我,我应该对你负责,因此医药费由我承担。”于是替那个学生还了钱。宋老师对学生严慈相济的教育深深地打动了那个学生的心,他主动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赶到学校配合老师对他进行教育。从此该学生不但克服自己身上的坏习气,还能主动关心和爱护同学。严格要求学生是由学生思想品德等形成的。
发展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学生的内部思想矛盾斗争是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学生进步的动力。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内部斗争是离不开教育影响这个外部条件的。教师的严格要求是促进学生内部思想斗争的重要条件。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想斗争,却可以自觉运用思想矛盾斗争的规律,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启发、引导,加速学生思想矛盾斗争。无数的教育实践表明,只有严格要求,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人才来。但严格要求不是越严越好,更不是冷冰冰的严厉。华东师大二附中万琳老师的经验是:“一分严格之中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为甘露”。只有甘露才能滋润禾苗茁壮成长。
(四)获取报酬待遇权
《教师法》第7条第4款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的带薪休息”的权利,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的具体化,其基本含义包括:(1)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教育法律,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2)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工资报酬包括哪些内容:它包括基础工资,职务工资,课时报酬,奖金及津贴,班主任津贴及其他各种津贴在内的工资收人。福利待遇一般包括医疗、住房、退休等方面享有的待遇和优惠。我国一些地方规定教师待遇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提供了一定的实际经验。如上海市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高于本市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10%。又如福建省规定:在“八五”期间,争取使全体教师的工资高于当地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平均收入,居国民经济12个行业的中等偏上水平。
不少国家也采取了类似方式规定教师的工资待遇,而且对教师待遇规定趋向于超过其他行业具有的同等条件者的工资。日本规定: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必须高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标准,现在日本中小学教师一般高于同学历工令的其他职业人员的15%以上。不过,我们应当看到发达国家给教师较高的工资待遇并在法律中予以确定,也不是一步到位,也都经历了一段发展过程。日本从战后到70年代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一直低于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教师队伍出现危机,为此日本政府制定《关于国立,公立义务教育诸学校教职员工资的特别措施法》实行《教师增薪三年计划》以法律形式保证执行,使教师职业成为受人羡慕的职业。
(五)参与民主管理权
《教师法》第7条第5款规定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称为“教师的民主管理权”。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听取校长工作报告,讨论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规划,学校改革方案,教职员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教职工奖惩管理办法以及其他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由校长颁布施行。
3.讨论并决定教职工的住房分配,教工福利费管理使用原则和办法以及其他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
4.对学校各级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对干部进行评议,表扬和批评,必要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建议予以嘉奖,晋升或处分,免职。
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时要注意民主集中制原则,同时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压制教师的批评和意见。
(六)进修培训权
《教师法》第7条第6款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教师的这一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和学校的义务,政府和学校应采取措施落实教师这一权利。目前我国中小学校教师中还有相当的比例没有达到法定的学历标准,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这条规定十分必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校长做好教师的进修培训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承担这一培训任务。对未达到的合格学历的教师,要加强培训,这种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补足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达到合格学历,这是一种基础性的培训。而对广大具有合格学历的教师来说重点放在岗位培训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上,即我们说的继续教育。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继续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
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科技的迅速发展,使教师必须不断地拓宽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作为一个教师来讲要充分利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提供的条件认真参加进修,积极参加培训。
在享有进修培训权利时我们感到教师应树立新的观念以适应21世纪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终身教育观:欧洲经济发展组织(OECD)明确地提出这种观念一教师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接受终身教育。
2.树立以学校为中心的进修观念。
国际上曾就此问题召开过多次讨论会议。这个进修观念协调进修人员与教师合作共同研讨学校面临的问题,要从整体上提高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培训进修的实效,在重视针对学校实际问题进行研讨的同时又肯定了由校外专家学者指导进修方式的有效价值。

『柒』 教育法对教师义务原则规定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 )”

教育法对教师义务原则规定为:“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 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捌』 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享有哪些权利

依据《教育法》、《教师法》的规定,我国教师享有的权利有: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这是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活动内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教材教法、考试和评价、课外活动、思想教育、劳动教育、校园文化、学校与家庭配合教育等方面。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基本权利。教师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可以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著书立说、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等。但这种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其行使必须限定在学术研究活动中,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则应遵循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不能任意发表个人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此项权利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权根据学生的身心状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师通过考试、考查及其他方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客观评定以及对学生的品行、能力等方面作出评价的权利,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教师职业的特点,在于专业性较强,而且脑力和体力消耗较大,因此教师不仅享有作为劳动者所享有的获取工资报酬的权利,而且还享有国家规定的教师的福利待遇,其中包括寒暑假期间的带薪休假的权利。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这是一项教师参与教育管理的民主权利。赋予教师这一民主权利,有利于调动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以体现,更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保障教师的培训权,对于教师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水平是非常必要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切实保障教师所享有的这一权利,以适应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玖』 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四章 教 师
第二十八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下面可以看该法全文: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163284

热点内容
以下属于法律效力的范围的是 发布:2025-05-18 04:24:18 浏览:767
执行法律知识包括什么 发布:2025-05-18 04:21:33 浏览:135
山东计划生育条例罚款 发布:2025-05-18 04:14:57 浏览:877
法律服务采购河南 发布:2025-05-18 04:10:37 浏览:956
富宁县律师 发布:2025-05-18 03:56:57 浏览:608
人身侮辱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8 03:56:52 浏览:714
教育局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汇报 发布:2025-05-18 03:35:02 浏览:844
法律硕士对英语的要求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916
公司合伙人之间的法律协议有效吗 发布:2025-05-18 03:34:22 浏览:208
抵押司法拍卖 发布:2025-05-18 03:25:11 浏览: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