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刑法规定的无责任能力妇女

刑法规定的无责任能力妇女

发布时间: 2021-01-03 03:45:35

㈠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什么意思,完全无责任能力包括几种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也称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仅限于对刑法所明文规定的某些严专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属能力,而对未明确限定的其他危害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
我国刑法中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即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仅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完全无责任能力或无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包括两类:一类是不满14周岁的人;一类是行为时因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㈡ 无责任能力状态的实施的过失犯罪是否负责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
一、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应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行为时是否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第二,行为时是否有辨认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据行为人的供述来确定,也不能凭办案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而是必须经过法定的鉴定程序予以确认;第三,对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强制医疗。
二、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条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力,因此,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两种精神病人之间的一部分精神病人。与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这种人并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样,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但是这种人作为精神病人,其刑事责任能力毕竟又有所减弱,因此,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㈢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有哪些规定

所谓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并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由此可知,刑事责任能力包括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所谓辨认能力,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刑法上的意义、性质、作用、后果的分辨认识能力,也就是他们能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为刑法所禁止、谴责和制裁。所谓控制能力,是指行为人具备决定自己是否以行为触犯刑法的能力。一般说来,影响和决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人的知识和智力成熟程度,二是精神即人的大脑功能正常与否的状况。前者主要受到人幼年向成年成长的年龄因素的制约,后者则受到人是否患精神疾病及精神疾病的种类、程度和特点的影响。此外,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的丧失对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人的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状况等因素,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为四类,

一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即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且智力与知识发展正常的人,和在未发病期间的间歇性的精神病人;

二是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即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亦即不满14周岁的人和因精神病而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三是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即对《刑法》明文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而对未明确限定的其他危害行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亦即仅指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四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即因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而使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虽然具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或降低的情况。

㈣ 刑法和民法中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具体年龄是多少

一、《刑法》中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
二、《民法》中的完全行为能力为18周岁内。
容1、《民法》:
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
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
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
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
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㈤ 当事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简言之,刑事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一)完全刑事责任能力
简称刑事责任能力或责任能力。其概念和内容在各国刑事立法中一般未予规定,而是由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结合刑法中关于责任能力和限定责任能力的规定来加以明确和确认的。从外延看,凡不属刑法规定的无责任能力人及限定责任能力的人,皆属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例如:在我国刑法看来,凡年满18周岁、精神和生理功能健全而智力与知识发展正常的人,都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完全责任能力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负全部的刑事责任,不能因其责任能力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减轻刑事责任。
(二)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
简称完全无责任能力或无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根据现代刑事立法的规定,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人一般指两类人,一是未达责任年龄的幼年人;二是因为精神疾病而没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例如:按照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18条的规定,完全无责任能力人,为不满14周岁的人和行为时因精神疾病而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
(三)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也可称为相对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仅限于对刑法所明确限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情况。从设立这一责任能力层次的立法例看,这种相对无责任能力人都是已超过完全无责任能力的年龄但又未达到成年的一定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例如我国刑法典第17条第2款规定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四)减轻刑事责任能力
又称限定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部分刑事责任能力。是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和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中间状态,指因年龄、精神状况、生理功能缺陷等原因,而使行为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时,虽然具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减弱、降低的情况。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的限制责任能力人是有四种情况:(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因其年龄因素的影响而不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2)又聋又哑的人;(3)盲人;(4)尚未完全丧失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㈥ 刑法规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包括哪些

我国刑法规定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有三种:一、未成年人(主要是年满14周岁的)。二、未完全丧失辨认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三、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

㈦ 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是怎样规定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回意杀人、故答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㈧ 什么是刑法中的限定责任能力

刑法中的责任能力(年龄)分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年龄)、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年龄)和无刑事责任能力(年龄)。
其中,无刑事责任能力指未满14周岁的人和不能辨认自己的状况的精神病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则指14-16周岁的人和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则指其他的。
就是说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是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来进行的。其中,有个“16周岁”,而不是18周岁。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人非完刑事责任能力,不是对所有的刑事犯罪承担责任.而只是具备对上述八种严重刑事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在量刑方面,如果是未满14岁的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正在发病状态,免除处罚,如果是不在发病状态,聋哑人盲人,则减轻处罚。
确认一个人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要由精神病鉴定部门根据其作案时的精神状况加以鉴定。

另外,如laweditor 所说,
1、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3、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㈨ 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 )

首先、如果这单抄选题,那么A一定是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这个是绝对正确的。
其次、如果是多选,那么就是AD,我国目前大多的观点是不承认病理性醉酒的,也有学者提出原因自由学说的观点,认为如果是病理性醉酒的人为了犯罪在明知自己有病理性醉酒的情况下,故意制造了自己发病的原因,即饮酒,那么就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否则为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这个看你出题的人持什么观点了,不过个人还是保持和大多数人的观点一边,不承认病理性醉酒。

㈩ 询问限制责任能力人在刑法中有何规定

我国刑法中没有规定询问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该如何处理,但是在刑事诉讼法中有所规定。
简言之,询问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如果是未成年人,在询问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如果被询问人是女性,同时应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询问的如果是聋哑人,应当安排翻译人员在场,其他的没有特殊规定。

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六十九条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第二百七十条
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的时候,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
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认为办案人员在讯问、审判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意见。讯问笔录、法庭笔录应当交给到场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阅读或者向他宣读。
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其法定代理人可以进行补充陈述。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百八十二条:
讯问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家长、监护人或者教师到场;讯问可以在公安机关进行,也可以到未成年人的住所、单位、学校或者其他适当的地点进行。
讯问聋、哑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并在讯问笔录上注明犯罪嫌疑人的聋、哑情况,以及翻译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业。
讯问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配备翻译人员。

热点内容
朋友之间喝酒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5-19 23:50:09 浏览:297
道德模范宣传语 发布:2025-05-19 23:38:01 浏览:595
社团部门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5-19 23:25:57 浏览:884
根据民法典第一 发布:2025-05-19 23:21:16 浏览:950
美国立法禁止 发布:2025-05-19 23:15:45 浏览:499
找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发布:2025-05-19 22:58:32 浏览:385
经济法对生活 发布:2025-05-19 22:57:30 浏览:110
外国的法官选任委员会 发布:2025-05-19 22:49:04 浏览:301
辽宁法律硕士考点 发布:2025-05-19 22:44:43 浏览:321
高安市人民法院官网 发布:2025-05-19 22:44:10 浏览: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