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法规
❶ 法律的三个基本特征
法律分析肆枝宽:1、普遍性、确定性和形式合理性。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确定性是指法律规范的表述是明确的,不模棱两可。形式合理性是格法律规范的设定、表述和适用,符合社会成员的正常理性水平和行为能力,可以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实践。2、国家性。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并由国家负责制定、颁布和实施。3、强制性。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法律的拘束搭大力,是法律强制性的外在表现。如果行为违背法律的规定,即可能招致承担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国家的权威是法律强制力的主要来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裂亮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❷ 请说出我国法律法规表现形式和创制机关分别为哪几种具体内容是
一般来说,法律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有约束力的形式,比如各种法规。判例法在普通法国家也具有约束力。另一种不具有约束力,但可以作为参考,如一般原则和法律原则。
法律形式的理解一般是指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是指各种法律的制定。中国的法律形式主要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行政法规。
1、宪法。宪法是每一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律形式,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或标志,宪法的权威直接来源于人民。
2、法律。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法律的概念,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范。在我国法律形式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予宪法。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国务院所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凡属于规范性的,也属于法的渊源之列。
4、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一定层面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5、规章制度。规则是行政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从制定机关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国务院各部委及其直属单位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另一种是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省、自治区,并经国务院批准由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照法定程序,根据下列事项可以让当地政府规则: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需要开发的项目;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行政事项。
6、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特别行政区除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高度自治。并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7、国际条约和惯例。国际条约,是指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其他具有国际法主体性质的文件。
(2)理性的法规扩展阅读:
法的表现形式,法律规范籍以存在并获得表现的外部形式。可以有多种理解。
1、由国家创制法的方式所决定的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条约、习惯等,这种理解近似于“法的渊源”。
2、体现法律规范内容及效力的法律文献形式。如国家创制法的机关发布的“公报”、“公告”、“政报”等。
3、法律规范各种外部表现形式的总和。既包括法的渊源,也包括法律文献形式,还包括体现法律规范内容及原则精神的适用法律的个别性文件,如司法机关的判决书、裁定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