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死伤标准
发布时间: 2025-05-15 17:52:33
『壹』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一人应如何判刑
倘若在某次安全事故中出现了人员生命伤亡的状况,法律对此类事件的定罪标准通常都被划分为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刑罚范围以内。依照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指出,对于那些严重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由此导致事故发生并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以及使得公共财产或私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者,将面临法庭判定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是拘留的严厉惩罚;如果涉及到交通运输肇事逃逸,或者存在其他极为恶劣的情况,那么司法机关则会判处被告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为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伤更加严重,那么被告人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处罚,即判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贰』 过劳死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过劳死,是指员工在工作时,因为工作强度太大或者工作时间太长,导致身体不支去世的情况。过劳死无疑属于工伤,单位需要给予赔偿。那么,过劳死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由我为您介绍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一、过劳死赔偿标准是怎样的(一)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4、供养亲属范围:详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
5、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条件
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
(1)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3)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4)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5)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6)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7)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2018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17年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
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故2018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36396元×20=727920元。
因《工伤保险条例》在全国统一执行,故2018年度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全国统一标准为727920元。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二、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
1、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就业或参军的;
3、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4、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5、死亡的。
三、过劳死是否应当认定为工伤
关于“过劳死(伤)”的工伤保险救济——违法加班导致过劳死(伤),符合条件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制度的功能在于,通过国家统一安排的缴费分摊的机制,将企业经营中发生的与工作有关的劳动者伤亡,统一转移至工伤保险基金,以便减轻企业经营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一个付费的强制保障机制,保护现代产业的正常运作。
工伤保险基金的覆盖范围应如何界定?劳动者发生的哪些伤亡应当转嫁至社保保险基金,哪些应当由劳动者或用人单位自行负责,是工伤保险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问题。覆盖范围太宽,则会降低企业和劳动者的谨慎和注意程度,引发道德风险;覆盖范围太窄,则会导致劳动者或企业无力承受的某些伤亡风险,被不合理的悬置一边,发生保障不足的风险。一句话,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必须由法律法规明确进行界定。
在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由《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确定,前者规定了本来就与工作有关的典型工伤情形;后者规定了本来与工作无关的视同工伤情形。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规定的是最典型的工伤,贯彻了通常所谓的“三工原则”,即劳动者所受的事故伤害,发生于工作地点、工作时间,且系工作原因。
就违法加班导致的“过劳死(伤)”而言,导致劳动者伤亡的事实(行为)本身,发生在工作岗位上和工作时间里,且与工作本身密切相关,只不过死(伤)结果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已经不属于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了。但是,“三工原则”应当针对导致劳动者伤亡的事实(行为)本身而言,至于发生结果的时间和地点,本来就无关紧要,因为那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和因果关系判定问题。伤害结果的潜伏时间,不应当影响伤害原因的认定。如果并无证据证明劳动者的死伤事实是由其他非工作因素引起的(如自身重大疾病、在先伤害、免疫缺陷等),或者,即使有这种因素,但原因力有限、不足以单独导致劳动者死伤事实发生的,则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是适合的,因为这完全属于“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形。
另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违法加班导致过劳死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视同工伤”情形,因为“视同工伤”的情形,是与工作本身无关的,而违法加班导致的“过劳死”恰恰与工作本身密切相关。
总之,对于劳动者主张因违法加班导致过劳死(伤)的情形,不可以当然认为不属于工伤,而应当结合案情,具体分析导致其死(伤)结果发生的原因,是否可以排除其自身疾病为主要原因,看其是否属于《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的“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符合这一标准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在工伤认定部门进行这一判断时,应当是一个综合判断、逐案认定的过程,并无数学公式一样的确定性操作标准。需要工伤认定部门考虑违法加班出现的频次、违法加班的时长、劳动者的自身身体素质、工作本身的劳动强度,等等。
以上便是我为您介绍的关于过劳死赔偿标准是怎样的内容。过劳死赔偿的项目有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均要根据各自的标准进行赔偿金的计算。
『叁』 刑事责任包括哪些
有期徒刑,是刑罚的一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大主刑罚之一(其他四种回分别是管制、拘役、无答期徒刑、死刑(其中死刑又分为死缓和死刑立即执行)。它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并监禁于一定场所的刑罚。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要送交监狱执行,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有期徒刑,也是比较常见的刑罚,刑法规定的四百多个罪名中,基本上都可以适用有期徒刑。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主刑的种类如下:(一)管制;(二)拘役;(三)有期徒刑;(四)无期徒刑;(五)死刑。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