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与法规内容区别
规章和法规怎么区分,具体如下:
1、范围不同,法律法规范围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是单独的;
2、制定人不同,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则是国务院制定,而部门规章是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等这些部门自己发布的;
3、适用对象不同,法律法规适用于所有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行政法规是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适用普通民众,部门规章同样不适用普通民众,是国务院各部门、各委员会、审计署自己调整内部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关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
(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B. 规章和法规怎么区分
规章和法规的区别:
1、位阶不同,即法律地位和等级不同;
2、立法权限不同,法规权限更高;
3、立法程序不同,法规为享有立法权部门制定;
4、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效力不同,法规可作为判决依据;
5、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区政府规章,规章属于在宪法、法律、法规等指导下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法律的意思: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总称。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统称,分别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可进行的事务和不可进行的事务。
综上所述,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机构不一样,两者在法律上的地位是不一样的,概念上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
【法律依据】:
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十一条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具体负责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C.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
法律、法规与规章之间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概念含义的差异:
- 法律:在广义上,指的是所有规范性文件;而在狭义上,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 法规:主要指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以及经济特区法规等。
- 规章:指由有规章制定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 规范性文件:广义上包括法律范畴内的立法性文件和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狭义上则专指法律范畴外的其他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 制定主体的区分:
- 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例如民法、刑法等。
- 法规:由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
- 规章:主要由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
- 规范性文件:由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社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法院、检察院等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属于非立法性文件。
以上内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制定,确保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并要求所有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任何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D.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什么区别
1. 制定机构的级别不同: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属于最高立法机关的产物。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则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而规章则是由国务院各部门或者地方政府在各自权限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 法律效力的层次不同:法律的效力层次最高,是制定其他法规、规章的依据。行政法规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是行政法规的具体化,其效力层次低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地方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层次通常高于同区域内的部门规章。
3. 定义和内容特点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和管理国家目的而制定的,它包含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规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规章则是各类机关、团体和单位为了实施管理、规范行为而制定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