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国家非基本法律法规

国家非基本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5-07-21 19:55:14

Ⅰ 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有什么区别

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具特点,相互区别。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分为基本法律与非基本法律,效力次于宪法。广义上的法律概念则包括狭义法律、法规与规章,覆盖所有有约束力的规范。

法规则进一步细分为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法规与经济特区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效力仅次于法律。地方法规由省级、市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效力次于行政法规,省级法规高于市级,人大法规优于常委会法规。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包括自治条例与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针对经济特区。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是法律体系中效力层级最低的规范。

至于制度,其定义相对模糊,但通常指社会的游戏规则,涉及正式规则、非正式约束及其实施特征。制度是人为设定的规则,旨在决定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简而言之,制度涵盖了法律、法规与规章等正式规则,以及非正式的约束与实施方式,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

Ⅱ 什么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分别有那些

基本法律包括《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普通法律包括《劳动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
法律分析
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两类: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统称,如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及有关国家机构的组织法等法律。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普通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种具体社会关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调整范围较基本法律小,内容较具体,如商标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分为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制定法律的机关不同: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普通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制定的机关不同,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非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基本法律可以由全国人大修改,也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如果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基本法律,必须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且不得与基本法律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只能作部分修改,且不能修改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Ⅲ 请说出我国法律法规表现形式和创制机关分别为哪几种具体内容是

一般来说,法律形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有约束力的形式,比如各种法规。判例法在普通法国家也具有约束力。另一种不具有约束力,但可以作为参考,如一般原则和法律原则。

法律形式的理解一般是指法律效力的来源,主要是指各种法律的制定。中国的法律形式主要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行政法规。

1、宪法。宪法是每一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律形式,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或标志,宪法的权威直接来源于人民。

2、法律。法律有广义、狭义两种理解。我们这里使用的是狭义的法律的概念,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规范。在我国法律形式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予宪法。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国务院所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凡属于规范性的,也属于法的渊源之列。

4、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一定层面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的效力的规范性文件。

5、规章制度。规则是行政法律的规范性文件,从制定机关的角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国务院各部委及其直属单位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另一种是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省、自治区,并经国务院批准由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依照法定程序,根据下列事项可以让当地政府规则: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需要开发的项目;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行政事项。

6、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特别行政区除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享有高度自治。并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7、国际条约和惯例。国际条约,是指我国同外国缔结的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双边、多边协定和其他具有国际法主体性质的文件。



(3)国家非基本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法的表现形式,法律规范籍以存在并获得表现的外部形式。可以有多种理解。

1、由国家创制法的方式所决定的法律规范的外部表现形式。如宪法、法律、条约、习惯等,这种理解近似于“法的渊源”。

2、体现法律规范内容及效力的法律文献形式。如国家创制法的机关发布的“公报”、“公告”、“政报”等。

3、法律规范各种外部表现形式的总和。既包括法的渊源,也包括法律文献形式,还包括体现法律规范内容及原则精神的适用法律的个别性文件,如司法机关的判决书、裁定书等。

Ⅳ 中国制度修订是什么部门负责的

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制定的,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1. 法规 : 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法规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我国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自治州(2015《立法法》最新修订),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法规也具有法律效力;
2.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指统治阶级(统治集团就是政党,包括国王、君主),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

热点内容
黔江有名的律师 发布:2025-07-22 01:47:24 浏览:485
我们身边的经济法无处不在 发布:2025-07-22 01:46:00 浏览:97
劳动法中有关的病假条件 发布:2025-07-22 01:45:51 浏览:904
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7-22 01:32:06 浏览:935
劳动法退休年龄的规定2015年 发布:2025-07-22 01:31:21 浏览:4
法院调市委 发布:2025-07-22 01:25:25 浏览:340
银行员工骗客户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22 01:20:41 浏览:947
西藏法律援助中心电话 发布:2025-07-22 01:16:29 浏览:388
关于人性和道德作文 发布:2025-07-22 00:58:27 浏览:335
安徽农业大学法律硕士 发布:2025-07-22 00:58:07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