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行政执法规范化
Ⅰ 公安行政执法事前的监督制度有哪些
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是保证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内度.在现代法治容社会,建立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监督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监督主体、监督客体和监督内容.加强对公安机关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就要树立自觉接受监督和依法监督的观念,确保公安机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就要制定和完善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监督的法律制度,使监督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要加强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内部监督,从源头和根本抓起,做到不断改善自身的行政执法活动;就要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如错案责任追究制、执法责任制、执法检查制度等,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使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Ⅱ 公安基层执法职位是干什么的啊
也不一定是指定分配到某一个村子,因为执法类的职位一般都为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这是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本质特征。
一、执法类职位的特点:
1、纯粹的执行性
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这一点,与综合管理类职位的区别尤为明显。
2、现场强制性
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政府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政府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二、作用
1、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有利于为基层执法公务员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他们安心在基层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基层一线行政执法队是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直接履行者,是政府形象的窗口,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特定公务员群体。
2、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有利于加强对一线执法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执法岗位职责,严格其任职资格条件,可以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更好地提高一线行政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准,更好地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3、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具有现实可行性。一些执法系统比较健全的岗位责任体系与不断成熟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提供了基本条件。对行政执法人员特有的管理制度,如持证上岗制度也为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专门的管理创造了条件。
(2)公安行政执法规范化扩展阅读:
公安局基层执法工作内容:
1、对辖区内的各地段、各部位实行治安管理。
2、开展以治保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工作。
3、负责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危险物品、核材料和特种行业、公共场所及城乡的治安管理。
4、负责全市征兵、特招的政审工作;管理边境区通行证的签发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职位类别
Ⅲ 公安执法工作中应坚持怎样的基本原则
公安刑事执法的基本原则,是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执法工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公安刑事执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依靠群众的原则
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对群众的报案等要认真受理,并要注重从群众中收集犯罪信息和证据,在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等刑罚时更要依靠群众来监督、教育和改造罪犯。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四条有明确规定,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案件事实作为处理案件的依据,而不能凭主观想象、臆断和推测来定案;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无论是对案件的实体问题,还是程序问题,都必须以《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作为依据处理案件,不能另立标准,背离法律。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一方面,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一律平等地适用法律予以追究,不因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对包括犯罪嫌疑人在内的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都应给予平等的重视和保护。
4、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的原则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要严格执行刑事办案程序的有关规定,根据各诉讼参与人参与诉讼的关系不同,充分保障各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并从侦查、讯问、采取强制措施、羁押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特别加以保障。
(3)公安行政执法规范化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三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基本职权,是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同时,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要尊重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要配备翻译人员,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讯问,各种诉讼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重证据,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查研究上,并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收集证据,要严禁刑讯逼供,禁止以非法的方法去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对待口供要慎重,不轻易相信,只有经过查证属实的口供才可作为证据使用。
Ⅳ 公安局给予某人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属于行政执法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
公安局的治安处罚行为既属于行政执法行为也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这两种行为的划分标准是不一回样的答。行政执法是行政管理行为中的重要方面,具体行政行为是相对于抽象行政行为而言的。
行政执法有广义的行政执法和狭义的行政执法之分。
广义的行政执法,是指所有的行政执法主体在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中遵守和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行政管理的活动,它可以发生在抽象和具体的行政行为之中。
狭义的行政执法,是指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执法主体,把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适用于具体对象或案件的活动,它一般只能发生在具体的行政行为中。
Ⅳ 公安行政执法的特征是
公安行政执法活动的强制性
公安行政执法手段的多样性
公安行政执法范围的广泛性
Ⅵ [221]公安人员的行政执法包括哪些具体行为
准确的说,应该为公安机关的权限。有以下几种:
(一)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二回)实施行政处罚;
(三)答当场盘问、检查和继续留置盘问;
(四)按照规定使用武器;
(五)按照规定使用警械;
(六)执行刑事强制措施和搜查;
(七)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优先通行和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场地和建筑物;
(八)对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采取保护性的约束措施;
(九)限制通行、限制停留和交通管制;
(十)依照有关规定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十一)依照法定程序实行现场管制。
Ⅶ 如何理解公安机关行政执法
我理解公安抄机关行政执法是公安机关有行政执法权的人民警察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一系列活动,包括户籍管理、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等社会管理活动。不是所有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都有执法权。其执法的主要法律有 《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行政处罚法》等等。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是公安机关的特权,其他行政机关无权行使 。
Ⅷ 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权限和主要职责
具体要分交警/森林/消防等警察 不同的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条例》有明确规定
(一) 预防、制止、侦察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侦缉逃避侦
查、审判和执行判决的人犯;
(二) 依照法律管制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
(三) 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的工作,领导群众进行防特、防匪、防盗、防火工
作;
(四) 警卫法庭,押解人犯,警戒监狱、看守所和劳动改造场所;
(五) 依照法律管理爆炸物品、剧毒物品、枪支弹药、无线电器材、印铸行业、
刻字行业;
(六) 管理户口;
(七) 依照法律管理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居留、旅行等事项;
(八) 管理城市交通秩序、车辆和驾驶人员;
(九) 维护公共场所、群众集会的秩序和安全;
(十) 维护车站、码头、机场、火车上和船舶上的秩序,保护旅客和运输的安
全;
(十一) 保护各国驻华使领馆的安全;
(十二) 警卫重要的机关、厂矿企业等部门的安全;
(十三) 监督公共卫生和市容的整洁;
(十四) 进行消防工作;
(十五) 追查被抢劫、偷盗的财物,查找迷失的儿童和下落不明的人,救护被
害人和突然患病处于孤立无援状态的人;
(十六) 向居民传达自然灾害的预报,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动员群众采取预防和
消灭灾害的措施;
(十七) 积极参加和协助进行其他有关群众福利的工作;
(十八) 向群众进行提高革命警惕、爱护公共财产、遵守法律、遵守公共秩序
和遵重社会公德的宣传工作;
(十九) 其他属于人民警察职责范围内的事项。
第六条 人民警察的权限如下:
(一) 对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可以依照法律执行逮捕、拘留和搜查;
(二) 在侦察刑事案件的时候,可以依照法律传问犯罪嫌疑人和证人;
(三) 对公民危害公共秩序和社会治安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可以依照法律
取缔或者予以治安行政处罚;
(四) 人民警察执行职务遇有拒捕、暴乱、袭击、抢夺枪支或者其他以暴力破
坏社会治安不听制止的紧急情况,在必须使用武器的时候,可以使用武器;
(五) 人民警察为了紧急追捕人犯、抢救公民的生命危险,可以借用机关、团
体、企业和公民个人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六) 法律规定的人民警察的其他权限。
中国公安机关的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防范、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国籍、出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公安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公安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省、自治区设公安厅,直辖市设公安局;各市(地、自治州、盟)设公安局(处);市辖区设公安分局,接受上级公安机关直接领导;各县(市、旗)设公安局,分别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领导。县(市、区、旗)公安局下设公安派出所,由县(市、区、旗)公安机关直接领导和管理。
公安部设有办公厅、警务督察、人事训练、宣传、经济犯罪侦查、治安管理、边防管理、刑事侦查、出入境管理、消防、警卫、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监所管理、交通管理、法制、外事、装备财务、禁毒、科技、反恐怖、信息通信等局级机构,分别承担有关业务工作。铁道部、交通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的公安局和海关总署缉私局列入公安部序列,接受主管部门和公安部双重领导。
Ⅸ 公安机关是不是行政机关
公安机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同时它又担负着刑事案件的侦查任务,因而它又是国家的司法机关之一。
公安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依法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同时公安机关又依法侦查刑事案件,行使国家的司法权。公安机关的性质具有双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从广义上行政机关是一级政府机关的总称,即国家政权组织中执行国家法律,从事国家政务、机关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部门。从狭义上行政机关仅指政府机关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即办公厅(室),是辅助进行全面管理工作的机构。
(9)公安行政执法规范化扩展阅读
公安机关的责任
三大责任包括: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三大责任的意义即为两个“紧密联系”、一个“赋予与明确”:把党和国家及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和公安机关的职责、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赋予了公安工作的新内涵,明确了公安机关肩负的崇高责任。
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这三大责任把党和国家及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赋予了公安工作的新内涵,明确了公安机关肩负的崇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