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血液制品使用管理条例

血液制品使用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1-01-25 00:48:02

㈠ 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体系包括哪四个层次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医疗卫生法律。指由全国回人民代表大答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文件。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行政法规。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有的以国务院名义直接发布,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

部门规章。指由卫生部制定颁布或卫生部与有关部、委、办、局联合制定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等。

㈡ 副高考输血技术专业的书籍

(一)本专业知识

1.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血液制品管版理条例》权《艾滋病防治条例》

《血站管理办法》《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南原则》《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

《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等血液管理法律法规。

2.熟练掌握《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203)》《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18467)》《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消毒技术规范(2002)-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单采

血浆站基本标准》等血液相关标准。

3.掌握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献血和输血伦理原则、准则及管理方法等。


㈢ 微信语音聊天能看到对方吗

语音聊天就跟打电话似的,只能听到对方的声音看不到对方的脸。
但是,视频聊天可以哦~
操作:打开对话框——点击表情后面的“+”号——视频聊天——选择视频/语音聊天就可以啦

㈣ 血液制品法律法规有哪些

血液制品主要法律法规: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
液制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
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
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原料血浆的采集、
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 原料血浆的管理
第四条 ;国家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核准的全国生产用原料血浆的需求,对单采血浆站的
布局、数量和规模制定总体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
总体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和采集血浆的区域规划,并报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设置,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
事单采血浆活动。
第六条 ;设置单采血浆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单采血浆站布局、数量、规模的规划;
(二)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场所及卫生环境;
(四)具有识别供血浆者的身份识别系统;
(五)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单采血浆机械及其他设施;
(六)具有对所采集原料血浆进行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七条 ;申请设置单采血浆站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经设区
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卫
生行政机构审查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经审查
符合条件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单采血浆站只能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划定区域内的供
血浆者进行筛查和采集血浆。
第八条 ;《单采血浆许可证》应当规定有效期。
第九条 ;在一个采血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
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和其他人员的血浆。
第十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的,由县级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供血浆证》。
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供血浆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设
计和印制。《供血浆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
第十二条 ;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前,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并核实其
《供血浆证》,确认无误的,方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对检查
、化验合格的,按照有关技术操作标准及程序采集血浆,并建立供血浆者健康检查
及供血浆记录档案;对检查、化验不合格的,由单采血浆站收缴《供血浆证》,并
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销毁。
严禁采集无《供血浆证》者的血浆。
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及程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
应原料血浆,严禁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第十四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严禁手工操作采集血
浆。采集的血浆必须按单人份冰冻保存,不得混浆。
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或者将所采集的原料血浆用于临床。
第十五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
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浆器材。
采血浆器材等一次性消耗品使用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销毁,并作记
录。
第十六条 ;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
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七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
执行消毒管理及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八条 ;单采血浆站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有关原料血浆采集情况,同时抄报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卫生行政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向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汇总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原料血浆的采集情况。
第十九条 ;国家禁止出口原料血浆。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
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
据总体规划进行立项审查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
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审核批准。
第二十一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必须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并依法向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血液制品的生产活动。
第二十二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应当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国内已经生产的品种,必须依法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申请产品批准文号;国内尚未生产的品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新药审批的程序和要
求申报。
第二十三条 ;严禁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出让、出租、出借以及与他人共用《药品
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四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
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原料血浆。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第二十五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在原料血浆投料生产前,必须使用有产品批准
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对每一人份血
浆进行全面复检,并作检测记录。
原料血浆经复检不合格的,不得投料生产,并必须在省级药品监督员监督下按
照规定程序和方法予以销毁,并作记录。
原料血浆经复检发现有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必须通知供应血浆的单采血
浆站,并及时上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六条 ;血液制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严禁出厂。
第二十七条 ;开办血液制品经营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八条 ;血液制品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与所经营的产品相适应的冷藏条件和
熟悉所经营品种的业务人员。
第二十九条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经营血液制品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供血浆者、原料血浆的采集及血液制品经营单位的监督
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人员执行职务时,可以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三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对本行
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的监督检查并进行年度注册。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
机关的卫生行政机构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进行一次检查。
第三十二条 ;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省级药
品检验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
的产品定期进行检定。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进出口血液制品的审批及监督管理
。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核发的《单采血浆许可证》,非法从事组织、采集、供应、倒卖原料血浆活动
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活
动的器材、设备,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
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人身伤害等
危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单采血浆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第八项所列行为的,
或者有下列其他行为并且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吊销《单采血浆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采集血浆前,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健康检查标准对供血浆
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的;
(二)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或者其他人员的血浆的,或者不对供血浆
者进行身份识别,采集冒名顶替者、健康检查不合格者或者无《供血浆证》者的血
浆的;
(三)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和程序,过频过
量采集血浆的;
(四)向医疗机构直接供应原料血浆或者擅自采集血液的;
(五)未使用单采血浆机械进行血浆采集的;
(六)未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
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七)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包装、储存、运输原料血浆的;
(八)对国家规定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浆不清除、不及时上报的;
(九)对污染的注射器、采血浆器材及不合格血浆等不经消毒处理,擅自倾倒
,污染环境,造成社会危害的;
(十)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十一)向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供应原料
血浆的。
第三十六条 ;单采血浆站已知其采集的血浆检测结果呈阳性,仍向血液制品生
产单位供应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单采血浆许可
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3
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人身伤害等危害,构成犯罪
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涂改、伪造、转让《供血浆证》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收缴《供血浆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
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生产假药、劣药予以处罚
;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使用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
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供应的原料血浆的,或者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
(二)投料生产前未对原料血浆进行复检的,或者使用没有产品批准文号或者
未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的,或者将
检测不合格的原料血浆投入生产的;
(三)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或者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的;
(四)与他人共用产品批准文号的。
第三十九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向其他单位出让、出租
、出借以及与他人共用《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或者供应原料血浆
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包装、储存、运输
、经营血液制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在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成品库待出厂的产品中,经抽检有一批次达
不到国家规定的指标,经复检仍不合格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撤销该血液制品
批准文号。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出口血液制品或者出口原料血浆的,由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所进出口的血液制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浆和
违法所得,并处所进出口的血液制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浆总值3倍以上5倍以下
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血液制品检验人员虚报、瞒报、涂改、伪造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
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
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血液制品,是特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原料血浆,是指由单采血浆站采集的专用于血液制品生产原料的血浆。
供血浆者,是指提供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人员。
单采血浆站,是指根据地区血源资源,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并经严格审批设立
,采集供应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单位。
第四十六条 ;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价格标准和价格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单采血浆站和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应
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凡不符合
本条例规定的,一律予以关闭。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单采血浆站适用本条例第六条第五项的时间,由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㈤ 血液制品的相关法律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血液制品管理,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保证血
液制品的质量,根据药品管理法和传染病防治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以及
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的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
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原料血浆的采集、
供应和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依照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的职责实施监督管理。 原料血浆的管理
第四条 ;国家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核准的全国生产用原料血浆的需求,对单采血浆站的
布局、数量和规模制定总体规划。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
总体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和采集血浆的区域规划,并报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 ;单采血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设置,专门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
事单采血浆活动。
第六条 ;设置单采血浆站,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单采血浆站布局、数量、规模的规划;
(二)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三)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场所及卫生环境;
(四)具有识别供血浆者的身份识别系统;
(五)具有与所采集原料血浆相适应的单采血浆机械及其他设施;
(六)具有对所采集原料血浆进行质量检验的技术人员以及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七条 ;申请设置单采血浆站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经设区
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卫
生行政机构审查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经审查
符合条件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单采血浆许可证》,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单采血浆站只能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划定区域内的供
血浆者进行筛查和采集血浆。
第八条 ;《单采血浆许可证》应当规定有效期。
第九条 ;在一个采血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
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和其他人员的血浆。
第十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的,由县级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核发《供血浆证》。
供血浆者健康检查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供血浆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设
计和印制。《供血浆证》不得涂改、伪造、转让。
第十二条 ;单采血浆站在采集血浆前,必须对供血浆者进行身份识别并核实其
《供血浆证》,确认无误的,方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对检查
、化验合格的,按照有关技术操作标准及程序采集血浆,并建立供血浆者健康检查
及供血浆记录档案;对检查、化验不合格的,由单采血浆站收缴《供血浆证》,并
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监督销毁。
严禁采集无《供血浆证》者的血浆。
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及程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十三条 ;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一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供
应原料血浆,严禁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第十四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单采血浆机械采集血浆,严禁手工操作采集血
浆。采集的血浆必须按单人份冰冻保存,不得混浆。
严禁单采血浆站采集血液或者将所采集的原料血浆用于临床。
第十五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
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浆器材。
采血浆器材等一次性消耗品使用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销毁,并作记
录。
第十六条 ;单采血浆站采集的原料血浆的包装、储存、运输,必须符合国家规
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七条 ;单采血浆站必须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严格
执行消毒管理及疫情上报制度。
第十八条 ;单采血浆站应当每半年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有关原料血浆采集情况,同时抄报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
、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的卫生行政机构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卫生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每年向国务院卫生
行政部门汇总报告本行政区域内原料血浆的采集情况。
第十九条 ;国家禁止出口原料血浆。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管理
第二十条 ;新建、改建或者扩建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
据总体规划进行立项审查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
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审核批准。
第二十一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必须达到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药品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的标准,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并依法向工商行
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血液制品的生产活动。
第二十二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应当积极开发新品种,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国内已经生产的品种,必须依法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申请产品批准文号;国内尚未生产的品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新药审批的程序和要
求申报。
第二十三条 ;严禁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出让、出租、出借以及与他人共用《药品
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
第二十四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
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原料血浆。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不得向其他任何单位供应原料血浆。
第二十五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在原料血浆投料生产前,必须使用有产品批准
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对每一人份血
浆进行全面复检,并作检测记录。
原料血浆经复检不合格的,不得投料生产,并必须在省级药品监督员监督下按
照规定程序和方法予以销毁,并作记录。
原料血浆经复检发现有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的,必须通知供应血浆的单采血
浆站,并及时上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第二十六条 ;血液制品出厂前,必须经过质量检验;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严禁出厂。
第二十七条 ;开办血液制品经营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八条 ;血液制品经营单位应当具备与所经营的产品相适应的冷藏条件和
熟悉所经营品种的业务人员。
第二十九条 ;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经营血液制品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供血浆者、原料血浆的采集及血液制品经营单位的监督
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
内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人员执行职务时,可以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抽取样品和索取有关资料,有关单位不得拒绝和隐瞒。
第三十一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每年组织一次对本行
政区域内单采血浆站的监督检查并进行年度注册。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
机关的卫生行政机构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单采血浆站进行一次检查。
第三十二条 ;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省级药
品检验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对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生产
的产品定期进行检定。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国进出口血液制品的审批及监督管理
。 罚 ;则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核发的《单采血浆许可证》,非法从事组织、采集、供应、倒卖原料血浆活动
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活
动的器材、设备,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
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人身伤害等
危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单采血浆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
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第八项所列行为的,
或者有下列其他行为并且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吊销《单采血浆许可证》;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采集血浆前,未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健康检查标准对供血浆
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化验的;
(二)采集非划定区域内的供血浆者或者其他人员的血浆的,或者不对供血浆
者进行身份识别,采集冒名顶替者、健康检查不合格者或者无《供血浆证》者的血
浆的;
(三)违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血浆采集技术操作标准和程序,过频过
量采集血浆的;
(四)向医疗机构直接供应原料血浆或者擅自采集血液的;
(五)未使用单采血浆机械进行血浆采集的;
(六)未使用有产品批准文号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
体外诊断试剂以及合格的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七)未按照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包装、储存、运输原料血浆的;
(八)对国家规定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呈阳性的血浆不清除、不及时上报的;
(九)对污染的注射器、采血浆器材及不合格血浆等不经消毒处理,擅自倾倒
,污染环境,造成社会危害的;
(十)重复使用一次性采血浆器材的;
(十一)向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血液制品生产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供应原料
血浆的。
第三十六条 ;单采血浆站已知其采集的血浆检测结果呈阳性,仍向血液制品生
产单位供应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吊销《单采血浆许可
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3
0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经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传播、人身伤害等危害,构成犯罪
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涂改、伪造、转让《供血浆证》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收缴《供血浆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
有违法所得的,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依照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生产假药、劣药予以处罚
;构成犯罪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使用无《单采血浆许可证》的单采血浆站或者未与其签订质量责任书的
单采血浆站及其他任何单位供应的原料血浆的,或者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
(二)投料生产前未对原料血浆进行复检的,或者使用没有产品批准文号或者
未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逐批检定合格的体外诊断试剂进行复检的,或者将
检测不合格的原料血浆投入生产的;
(三)擅自更改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或者将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的;
(四)与他人共用产品批准文号的。
第三十九条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向其他单位出让、出租
、出借以及与他人共用《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或者供应原料血浆
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上10
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包装、储存、运输
、经营血液制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 ;在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成品库待出厂的产品中,经抽检有一批次达
不到国家规定的指标,经复检仍不合格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撤销该血液制品
批准文号。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进出口血液制品或者出口原料血浆的,由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所进出口的血液制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浆和
违法所得,并处所进出口的血液制品或者所出口的原料血浆总值3倍以上5倍以下
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血液制品检验人员虚报、瞒报、涂改、伪造检验报告及有关资料
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
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血液制品,是特指各种人血浆蛋白制品。
原料血浆,是指由单采血浆站采集的专用于血液制品生产原料的血浆。
供血浆者,是指提供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人员。
单采血浆站,是指根据地区血源资源,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并经严格审批设立
,采集供应血液制品生产用原料血浆的单位。
第四十六条 ;原料血浆的采集、供应和血液制品的价格标准和价格管理办法,
由国务院物价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单采血浆站和血液制品生产经营单位应
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凡不符合
本条例规定的,一律予以关闭。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设立的单采血浆站适用本条例第六条第五项的时间,由国务
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十八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