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财政资金法规
❶ 财政资金借给私企,违反了什么法规,就如何处理
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六条 国家机关专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属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❷ 套取财政资金违反了什么法规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回取答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第二十条 单位和个人有本条例规定的财政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构成犯罪,可能是贪污、挪用等。
❸ 《财政法规》如何定性"截留财政专项资金"
如果是工程竣工决算后,工程决算较工程预算多出11.5万元,则财政局及镇财政所均回无过错,不存在专答项资金截留问题;如果是工程决算数较工程拨款数额少11.5万元,则财政局和镇财政所均存在过错,镇财政所在明知多拨款的情况下不向财政局上报情况,不及时上交多拨付款项的行为已可定性为截留财政专项资金。
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截留、挪用财政资金)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3)骗取财政资金法规扩展阅读
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或专项资金支出计划)。项目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对于地方而言,专项资金分类与中央项目支出分类基本一致,只是在资金来源和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差别。
地方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部门安排的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或上级拨款的资金、政府性基金及转移支付资金等;地方专项资金的使用主要是地方政府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及其他专项事业支出等。
❹ 《财政法规》如何定性“截留财政专项资金”
如果是工程竣工决算后,工程决算较工程预算多出11.5万元,则财政局及镇财政所专均无过错,属不存在专项资金截留问题;如果是工程决算数较工程拨款数额少11.5万元,则财政局和镇财政所均存在过错,镇财政所在明知多拨款的情况下不向财政局上报情况,不及时上交多拨付款项的行为已可定性为截留财政专项资金。
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截留、挪用财政资金;)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❺ 订假合同骗取财政资金是否属合同违法行为应适用什么法律法规
违法
构成合同诈骗罪
适用合同法 刑法 民法等法 主观意识犯罪,金额巨大10年以上
❻ 财政性存款提供质押违反什么法律规定
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规定。
担保法规定:
第八条 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内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容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该条法只限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未禁止国家机关作为质押、抵押等担方式中的资产主体)
第七十五条 下列权利可以质押:
一、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对存单作为权利质押,未对其所有权主体进行任何设定)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三条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因此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根据担保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该条法指国家机关等相关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因此,要证明担保合同无效,应该指出违法哪条法律规定)
三、银监会发布的《单位定期存单质押贷款管理规定》未对可以作为质押的存单所有人提出限制性规定。
❼ 审计发现单位套取财政资金怎样处理
(一)“小金库”问抄题定性依据。
“小金库”问题定性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
《会计法》第三条、第九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财务、预算、资产、税收、规范津补贴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
(二)“小金库”问题处理处罚依据。
“小金库”问题处理处罚主要依据以下法律法规: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等的规定。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第四条、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等的规定。
❽ 将单位财政预算结余经费转移出去违反哪条法规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虚报、冒领等手段骗取财政资金;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❾ 非国家工作人员冒领财政资金要用什么法规
这就不是普通法规问题了,你这是侵占国家资产,已经触犯刑法了
❿ 财政部门将财政性资金转为定期存款及购买理财产品,违反了那条政策法规
参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六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内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容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补充:
转为定期存款及购买理财产品构成了挪用财政资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