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和义务的联系

法律责任和义务的联系

发布时间: 2021-01-30 14:47:21

Ⅰ 怎样理解法律责任与权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这个话题大了去了,去搜索吧!

相互关系密切且相互制约

Ⅱ 民事法律义务与民事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区别.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是民法上不同的两个概念,其主要区别如下: 一是性质不同。从权利、义务、责任三者的关系看,义务的本质是权利人实现权利的必要条件。民事义务根据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规定而产生,是为了权利人实现其权利。义务是义务人“应为”的行为。应为而为,即义务人履行了义务,则权利人的权利得以实现。从权利、义务、责任三者的关系看,民事责任的本质是促使义务人履行民事义务的辅助条件。义务人应为而不为,即不履行民事义务,其结果是权利人的权利不能得到实现。因此,义务人则应当承担其后果,即民事责任。 二是对应的关系不同。民事义务与民事权利相对应。通常由合法的表意行为和适法的事实状态而生的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民事权利即有民事义务,有民事义务即有民事权利。民事责任既是一个和民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但不完全对应。说其对应,是指在通常情况下,有民事义务才会有民事责任,没有民事义务就不会有民事责任。说其不完全对应,是因为多数情况下,民事主体能够主动履行民事义务,因而不会发生民事责任的问题。传统民法学强调民事责任与债务(民事义务的一种形式)的统一性,认为二者以合一存在为原则,而忽视二者的区别。“债务与责任原则上相伴而生,如影随身,难以分开。”如果说债务与责任以合一存在为原则,是指责任是“债之一般担保” ,“在现行民法中,以有债务即有此种民事责任为原则”确切地说,责任视为“债之一般担保”是学理上的概括,正如史尚宽先生所说:“债之效力最重要者,为给付之强制执行与其利益之损害赔偿,------然强制执行,除以物之交付为标的外,仍系命债务人为金钱之支付(代执行及间接强制),而损害赔偿亦多以金钱填补,故民法债之效力,结局归于请求金钱之支付。在现今法制,为使债务人支付金钱,惟有处分其财产换取之。古代法之强使债务人服役,或以之为奴隶出卖,而以所得清偿债务,或拘押债务人,而迫其亲友代为清偿之手段,在今日已屏弃不用。故债之效力之最后手段,乃不出于债务人之一般财产。” 由此可见,债务人的“一般财产”作为“债之一般担保”,实质是指“债之效力之最后手段”,或者说是以“一般财产”为极限,这显然不是法定意义上的民事责任的概念。责任是不履行债务的后果,如果债务人履行了债务,就无责任可言。实践中通常是债务人自动履行了债务,而没有责任,少数情况下,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而产生责任。应当说责任与债务相分离为常态,合一存在为例外。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民事义务又是与救济权相对应的概念 。但是,这种对应是存在责任的情况下派生的对应概念,如果义务主体不履行其义务,该为而不为,不该为而为之,则侵害了权利主体的合法利益,就转化为以救济权和民事责任为内容的法律关系,先有责任,后有救济权,而不是相反顺序。 三是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范围不同。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虽然都是为实现他人利益而负担,但是对负担者本人而言,其是否受到不利益的程度有所不同。民事义务,除债务外,其负担对负担者而言并非不利益。债务之负担就广义之债而言,这种不利益作为从对方获得利益的对价,也并非真正的不利益,民事责任作为对民事违法者承担的法律后果,则必然使其遭受不利益,包括财产上的不利益(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或人身的不利益(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即使按狭义之债把债务看作一种不利益,那么违反债的责任(如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也是超越了原债务范围的新的不利益。即使一个民事主体不参加债的关系,不负担债务(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依照法律规定,他也是要负担不侵害他人物权、知识产权、人身权的义务。而民事责任,作为民事违法行为的民事法律后果,则不是任何民事主体都要承担。只要民事主体认真履行其负担的民事义务,不侵害他人的民事权利,就不会承担民事责任。 四是法律约束力不同。民事义务产生以后,具有法律拘束力。这种拘束力是指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基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平等自愿原则,对义务的履行没有强制性,权利人不能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也不能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在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人有权请求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实质是强制义务人承担责任)。民事责任具有强制性,在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人有权请求义务人承担民事责任,或请求司法机关强制义务人承担民事责任。 区别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区别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是完善民法理论的需要。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民事义务产生民事责任,又说民事责任产生如此民事义务,如此循环,那么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还如何区别。 其次,区别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是正确处理民事法律关系的需要。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的本质不同,对于不同质的问题应当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权利人可以请求司法机关强制义务人承担民事责任,而不能请求司法机关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我过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里明确规定继续履行是违约责任。民事责任的范围基本上可以由当事人约定,但是,民事责任形式只能由法律规定,当事人没有权利约定民事责任形式的权利。

Ⅲ 责任和义务有什么联系

法律责任和权力的关系:
权利越大责任越大
特定的权力总是与责任联系在一起的。回拥有某种权力,得到了答与这一权力相联系的权利,同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只有正确认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才能正确对待权力,正确运用权力,争取承担责任。

网友说法:以责任制约权力   以责任监督权力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统一性。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Ⅳ 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的关系600字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他们都作为民事主体实现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必然在其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概括言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有如下关系。
第一、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应关系是指法律权利一般有相对的法律义务存在。二者共同处于法律关系的统一体中。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任何法律关系中,一方主体有法律权利,对方主体就必然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反之亦然。2)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每一主体在享有权利之时都对应承担一定义务。如双务合同中。
第二、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
社会中的权利义务的设置是对等的。主要表现在:1)社会生活中权利总量大于义务总量,有些权利就会行同虚设;反之,社会容易产生特权;2)在有的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当权利义务处于分离状态时,一方享有权利的量和对方承担的义务的量是对等的。如债权债务关系中,债权与债务是对等等。
第三、功能发挥中互动关系。法律功能常常是通过它所设定的权利与义务得以现实表现出来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功能上的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1)法律义务的履行促进法律权利的实现;2)法律权利的享有也有助于法律义务的积极履行。
第四、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
现代立法总体上讲是以权利为本位。权利本位在现代社会中包括个人权利本位和社会权利本位。所谓权利本位就是说法以权利(个人权利或社会权利)为起点或出发点。以权利为重心是现代法律制度的特征。我国支持了权利本位,因为:1)市场经济对法律的要求主要是设定权利和保障权利;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体现了权利本位的要求。2)人权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法律权利就是人权在法律中的体现。

Ⅳ 违法行为、法定义务和法律责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法律行为
就是法律上写明的法条不能违反
法定义务
就是法律上写明的法条应当或回必须等字眼答称法定义务或法条明确罗列各项当事人应履行和不得违反的法条及条款诸如此类。
法律责任:就是以上只要违反法律所列法条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总之尊守
法律
是必须的,违反
法律
就会承担违反法律的责任

Ⅵ 简述一般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联系

法律权利和义务一般都来源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文明规定,但可以从中推导出来。其次,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法律义务包括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两种。作为义务要求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法律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第三,法律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及范围,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承受能力为限度。无论是形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都应当在法定界限内进行。

从法律的历史和实践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前者表征利益,后者表征负担;前者是主动的,而后者是被动的。它们是法律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但同时两者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一方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法律权利总量和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在一个社会,无论两者怎样分配,不管每个社会成员实际享有的法律权利和承担的法律义务怎样不均衡,也不管规定权利与义务的法条数量是否相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在总量上总是等值或等额的。另外,在具体法律关系中,两者互相包含,有着同样的界限。

两者各有其独特的,总体上又是相互补充的功能。法律义务以其强制某些积极行为发生、防范某些消极行为出现的特有约束机制而更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法律权利以其特有的利益向导和激励机制而更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共同构成完整的司法系统,维持和谐的社会秩序,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要学会使用法律,自觉承担相应的义务,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给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

Ⅶ 法律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法律基础是思想道德修养的根本,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有权利就有相应的义务。
比如说选举权是公民的合法政治权利。只要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年满十八周岁的中国公民就拥有选举权。那么同时只要他具备参加选举的能力,也就是行为能够自理有政治理解、行为能力的人,他就应该参加选举。他在人大选举的时候就应该参加并慎重投票。这就是他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论述,主要是以下四点。
1、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是指任何一项法律权利都有相对应的法律义务,二者是相互关联、对立统一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73页)。劳动和受教育等则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2、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权利义务的总量是大体相等的。如果权利的总量大于义务的总量,有的权利就是虚设的;如果义务总量大于权利总量,就有特权。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二者的总量也是相等的,如债权与债务是对等、等量的。
3、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法律权利的享有有助于法律义务的积极履行。在许多情况下,不主张权利,义务人就不去履行义务。
法律义务也是法律责任,义务规范要求的作为与不作为要令行禁止。法律主体如果都能这样对待义务,就必然有助于权利的实现,建立起良好的秩序。
4、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在任何类型的法律体系中,都是既有权利又有义务的,这样,才能通过法律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国家本质和社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人们的价值选择不同,因而,有的法律体系以义务为本位,如从奴隶社会开始有法的时候起,历史上一系列法律体系,就“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另方面却几乎把一切义务推给另一个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4页。)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基本权利义务分配上一视同仁。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人人有依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也就是说权利义务统一,任何人都既是权利主体、也是义务主体。在国际上,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新的动向,国际间行动理事会于1997年9月1日,提出了一个《世界人类责任宣言》,认为“权利更多地与自由相关,而义务则与责任相连。”
作为一名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培养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人类如果只强调权利和自由,尽情地享受,而不顾及人类的责任和义务,资源被浪费、生态遭破坏,经济不能持续发展,世界就不可能变得更美好。

Ⅷ 责任是什么 义务是什么 责任与义务有什么联系

基本解释:
①分内应做的事:教育下一代是父母与教师的共同责任。
②没做好分内事而应承担的过失:先别追究责任,救人要紧。

词语分开解释:
责 : 责(责) zé 分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 要求:责求。责令。责成。 指摘过失: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 质问,诘问:责问。责难。责让。 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

任 : 任 rèn 相信,信赖:信任。 使用,给予职务:任命。任人唯贤。 负担,担当:担任。任课。 职务:就任。到任。任重道远。 由着,听凭:任凭。任性。任意。任从。任随。听任。放任自流。听之任之。 不论,无论:任何。任人皆知。

义务
基本解释:
①“权利”的对称。法律对公民或法人必须作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在社会主义社会,义务与权利是一致的,不可分离。参见“权利”。
②不要报酬的:义务咨询|义务劳动。

词语分开解释:
义 : 义(义)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务 : 务(务) wù 事情:事务。任务。公务。特务。不识时务(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 从事,致力:务工。务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务虚。当务之急。 追求:好(h刼 )高务远。 必须,一定:务必。务须。除恶务尽。

区别:
义务是必须的,强调“必须”,有泛指性。
如:食品生产企业,就必须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这是义务。

责任是特定,受特定的条件影响,对应于某团体个人或特定的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等等。
如:食品生产企业,必须通过一系列监督、测试、检验等程序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这是责任。

热点内容
李海涛律师 发布:2025-10-04 06:58:04 浏览:634
新疆元正律师 发布:2025-10-04 06:49:29 浏览:844
九寨沟法律咨询 发布:2025-10-04 06:42:13 浏览:653
28法治 发布:2025-10-04 06:42:13 浏览:686
法院法庭 发布:2025-10-04 06:37:02 浏览:912
王利明民法视频 发布:2025-10-04 06:34:58 浏览:154
陕西省司法厅官网查询 发布:2025-10-04 06:34:57 浏览:238
2019年国开法本国际经济法 发布:2025-10-04 06:25:30 浏览:728
新华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发布:2025-10-04 06:25:30 浏览:416
2019初级经济法压轴题 发布:2025-10-04 06:23:59 浏览: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