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告知会不会存在法律责任

告知会不会存在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1-30 21:31:07

① 合同上已注明告知证件是无效的是否有法律责任

如果合同注明证件无效那么合同也无法成立,只有建立在真实证件的基础上签订的合同才有法律效力

② 拍拍贷逾期没还,真的会被告追究法律责任吗求熟悉人士告知,会不会上门找麻烦

不会的。欠款7000,快两年没还,违约金都不知道多少了。这玩意有人写真实住址?身份证上的住址早都搬走了

③ 家人在外地打工出事,而工地未及时通知家人会不会承担法律责任

我认为应该承担责任。既然在位置工作。工资就有责任监护,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应该是第一时间通知家人。这也是工地单位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不通知。他一定要承担连带责任的。

④ 短信收到法院开庭通知不去会不会犯法律责任

看你来是原告还是被告。自

⑤ 我已经告知他人不能做的事情但是他做了可以追究的法律责任吗

不能做的事是什么事?若是法律规定,那可能追究法律责任。若是单位规定,那要看规定是否合法,是否经过合法程序。

⑥ 我的id账号欠费了,会不会追究法律责任请求告知!

不会追究法律抄责任,但袭是金额较大会注销苹果id。

⑦ QQ邮箱发的立案告知函有法律责任吗,我不知道

假的,哪有用qq邮箱发的,都是发纸质文件。

⑧ 重要的事不告知对方负法律责任吗

如果不是涉及到对方的事,没有必要告诉对方,当然也就不会负法律责任。
如果是涉及到对方的事情,应该告知专对方,对方有知情权。如属果因为当事人没有告知对方情况而因此受到侵害,当事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
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三条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五条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⑨ 在检察院签了起诉告知书就一定会被起诉吗

不会,告知书就是检察院通知你有权利请律师和其它的权利。只有拿到法院的起诉书才会被起诉。

起诉书在书写时需要对不同性质案件要写出法律规定的犯罪特征;有关犯罪事实必须写清时间,地点,手段,目的,经过,后果等要素。压迫注意前后事实,时间之间的一致性,注意保护被害人名誉。叙述犯罪事实,要针对案件特点,详细得当,主次分明。

起诉书“附”项根据案件情况填写,包括被告人羁押场所,卷宗册数,赃物证物等。起诉书以案件为单位拟稿打印,一式多份。其中主送人民法院一份;通过法院送达各被告人每人一份,辩护人每人一份;附入检察卷宗一份,附入检察院内卷一份。

(9)告知会不会存在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公民对下列三类案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已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称为行政诉讼。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如下:

一、认为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不作为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的: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二、法律、法规规定可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其它案件,但对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订、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得提起行政诉讼。

公诉条件

对侦查机关(主要是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后,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制作起诉书,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其中,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主要是指:

(1)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2)每一个定案的证据均已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3)证据与证据之间、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不存在矛盾或者矛盾得以合理排除。

热点内容
2017年劳动法关于社保 发布:2025-10-04 05:05:40 浏览:976
电大教师职业道德 发布:2025-10-04 04:50:19 浏览:532
道德经南华经 发布:2025-10-04 04:40:18 浏览:81
上市公司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10-04 04:24:06 浏览:764
道德经白话文版 发布:2025-10-04 04:23:30 浏览:635
法院领导办案 发布:2025-10-04 04:23:21 浏览:840
中国的劳动法好可笑 发布:2025-10-04 04:09:38 浏览:39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 发布:2025-10-04 04:04:52 浏览:701
2012年深圳劳动法底薪 发布:2025-10-04 04:03:17 浏览:18
下列不属于社会法特点的是 发布:2025-10-04 04:03:17 浏览: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