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方案
㈠ 如何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一、高度重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坚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能有效地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因此,学校必须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一是确立法制教育目标体系。学校应切合未成年人实际,确立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体系,并逐一落实,对于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内容,应贯穿于不同的学龄阶段,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从而使各个学龄段的学生都能接受全面系统适用的法制教育。二是切实注重课堂教学。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计划,集中开展以政治课为主,团队课、周会课为补充的法律理论教育,做到授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另外教者还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时时受到法的熏陶。例如老师在讲解常识课《火》一文时,可以首先依据大纲要求完成实验,总结出火的特性,然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森林火灾现象,再简要地向学生宣传消防法和森林防火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将防火安全法律意识植入孩子们的心中。三是认真抓好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应通过办板报、手抄报、校刊专栏、校园广播、召开主题班会、举办法制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编著通俗的法律教材、开设法制诊所、组织社会法制调查等形式,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强化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二、言传身教,提高家长法律素质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作为家长责任重大,千万不可小视。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一是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如果家长不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或者家长自己就是法盲,那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子女的法律意识很难得到增强,因此家长应多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法律讲座、参加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二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行为就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耳濡目染,受父母和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深,因此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三是对子女进行通俗的法制教育。家长要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法律知识,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合乎法律规范的方法,时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学法守法,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三、齐抓共管,加大法制宣传教育
未成年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或多或少地从社会吸取法律知识的营养,因此,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和司法等部门要携起手来,积极投身到未成年人的法制宣传教育中去。一是扎实有序地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如悬挂大型法制横幅,设置永久性法制宣传牌,张贴法制标语,开设法制宣传窗,主办法制图片展,召开法制教育会,组织法制宣传游行,进行法制文艺演出,播放法制电视专题片,设置法制专栏,定期开办法律培训班,举行法制演讲比赛、见义勇为表彰报告会,建设和评选法制文明社区等等。二是加大对社会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把社会大环境真正建成为牢不可破的法制教育阵地。
㈡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讲座稿
路过复,顺便谈自己观点。
靠法制律,首先法律的定义,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
不难看出,法律只是一种工具,一种维护社会公秩良序的力量,一种规范,是人类精神文明上升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人,是创造这一产物的主体,社会形态千姿百态,人的思想活动匪夷难测,所以,如果说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仅仅依靠法律这个已经定好的思路去做某件事情还是远远不够的。法律只能规范人的行为,而不能控制人的意志。
靠自己,当然得靠自己,任何法律你再怎么强调再怎么任意,我不去做某件事情,比如,如果法律规定抽烟是犯罪,那我自己不去抽,再怎么样也追究不了我责任。靠自己也离不开靠法律,比如说你由于年龄、经验等原因,错误地把犯罪的事情当作没有犯罪,那么你将会被追究责任。
所以,综上所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单方面说是靠法律是靠自己,我认为,还是要在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里面,既要用法律武器来做后盾、保护, 又要靠自己,才能真正地做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㈢ 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在案件数量上急剧增加,而且专犯罪成员在案犯总数属中所占比例也大幅度上升,犯罪年龄相对提前。仅从我区的实际来看,在未成年人案件中,盗窃案、抢劫、打架斗殴等案件居多,大部分行为人均表示,根本不知道其行为是犯罪行为。因此,未成年人必须加强自身法律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自己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哪些行为构成违法与犯罪(也就是要使自己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同时,知道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㈣ 法律意识很重要,该如何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很重要,培养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一、加强校园普法工作通过定期宣传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例如:6.26禁毒日宣传、四五普法宣传、12.4法制日宣传,可通过板报、手抄报等活动形式,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所有学校都应该重视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在进行宣传时配备专业法律知识教材和法律教师,积极探索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未成年人自身的法律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少年。
㈤ 哪里有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治讲座稿
1. 男孩虽然15岁但是要看该男孩对女孩的侵害属于何种性质,如果构成强奸性质,则该男孩就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量刑上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如果男孩的伤害性质不构成刑事犯罪,则受害方家属可以向派出所做工作,由派出所报公安局劳动教养委员会,争取对该男孩进行劳动教养。
3. 除去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的责任不提,民事责任还是必须要承担的。在考虑民事责任的承担前,首先要确定一个问题就是该男孩的监护人到底是谁?第一,该男孩的父母是否还健在,不论其是否离婚,只要是健在就需要承担监护责任。可以女孩的名义向经济条件较好的一方进行索赔;第二,如果孩子的父母双亡,则可以顺位选择其监护人进行诉讼索赔。
4. 索赔时既可以要求赔偿由于伤害造成的治疗损失,也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5. 目前,应该抓紧时间带女孩到公安机关认可的鉴定机构作伤情鉴定,如果构成强奸或者伤害,公安机关就必须立案。同时也为民事索赔诉讼积累了证据。
6. 如果直接到法院起诉,可以选择形式和民事两种方案。如果选择刑事则需要进行自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93年的司法解释,尽量证明书与证据清楚的轻伤害,不要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这种程序下不赔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关键是能够确定其监护人,找到赔钱的。
7. 建议去找当地的未成年人保护协会或者妇联,毕竟是一级组织,法院多少会给点面子。而且这一类的组织多少会承担一些法律援助。
8. 如果在北京就直接找未成年人保护协会吧,和他们打过几次交道,还是办人事的。他们有时候还是很有影响的。
㈥ 请司法机关到学校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属于对未成年人哪方面的保护
是的,可以使未成年人了解法律知识,属于对未成年人预防犯罪的保护,有利于避免校园欺凌类事件的发生。
㈦ 如何进行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与宣传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于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其责任不仅仅只在于学校,而是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教育,而学校,家庭,社会又将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与宣传那?如何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保证未成年人普法活动的顺利开展,以防止类似于“李天一案件”的滋生那?
一、目前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与宣传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法制教育观念淡薄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现象越来越普遍,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越来越偏于文化课成绩及各种特长的培养上来,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法制教育;加之一些家长自身道德观念、责任意识淡薄,对孩子不闻不问,缺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或者对孩子过于宠爱,使孩子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毛病。例如:未成年人李天一,从小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其父李双江五十几岁老来得子,对其宠爱有加,取名为天一。然而2011年年仅15岁的李天一因打架斗殴被劳教一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劳教所后,在2013年2月份又因强奸罪被刑事拘留数月后,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0年。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法制对一个孩子日后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门对学生法制教育的认识不够。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将一次法制课。另一方面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与宣传,仅仅局限于在校园里,学生基本上无法将所学的法制知识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而教授学生法制教育的老师大多是带班老师,这些老师自身对法制意识和教学方法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加之学生自身对法制教育与宣传的排斥,使得法制教育与宣传困难重重。
(三)社会法制教育的落后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管理的放松,一些淫秽,色情、暴力以及伪科学的出版物层出不穷。网吧、酒吧、以及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的限制越来越小。社区法制教育与宣传流于形式。一些学校不管、家庭不管、社会不管的失足少年,因自身文化水平低,无力为生,常被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组织其打架斗殴,偷抢夺拿,是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如何进行法制教育与宣传
(一)和谐的家庭氛围,是未成年人快乐成长的第一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是影响孩子最初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此,父母要加强自身的法制思想观念,努力完善自己人格,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种下权钱观念的苦果。在平时生活中,对孩子要奖罚有度,培养孩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使其养成贪图享受、好逸恶劳、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和以自己为核心,随心所欲,从而在其幼小的心理埋下违法犯罪的祸根,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法制意识。多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困惑,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使孩子积极乐观的面向生活。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与宣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结合常见,多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要先从教育教学抓起,使其知道自己享有哪些公民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何种义务。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让未成年人了解刑罚,以及其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从小树立其克己守法的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八条规定:“学校应当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向学生播放有关未成年人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视频或者开展于此相关的讲座,从而促进法制教育的宣传。
其中,在法制教育与宣传中,注意采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注重实例教学,以例说法,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能理解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以生活中的实例,来教育未成年人。例如:李天一等人在杨女士喝醉的情形下,将其带入酒店内,强行对其实施了强奸一案中,案犯李某某被判有期徒刑10年;王某某(已成年)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力两年;魏某某(兄)有期徒刑4年;张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魏某某(弟)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此判决不仅是对犯罪分子的惩戒,也给所有未成年人上了一课。
(三)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加强社会法制建设,严格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酒吧、以及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同时,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监控力度,解决查处淫秽,色情、暴力以及伪科学的出版物,坚持不懈的进行“扫黄”,“打非”斗争。于此同时加强社区普法活动的开展,积极宣传法制。促进社会帮教机制的形成,对于家庭不管,学校不管,社会不管的失足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从而减少犯罪率。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总之,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教育格局,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力度,普及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提高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做到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