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法律知识简答题题库
A. 关于财政及税务的简答题 急需!!!!!!!!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①市场存在着垄断或不完全竞争,使其并不总是产生最有效的结果 .
②市场行为的外部性可能产生负面的外溢效果.
③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
④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⑤市场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义上无法接受.
2、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和经济发展职能。
3、税收效率原则
就是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并利用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最大限度地减轻税收对经济发展的妨碍。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行政效率,二是经济效率。税收效率原则被认为是西方税法的四大基本原则之一。
4、税收的分类
1.以征税对象为标准,分为流转额课税、收益额课税、资源占用课税、财产额课税、与特定行为课税。
2.以课征环节为标准,分为生产环节征税、流通环节征税、分配环节征税、消费环节征税、投资环节征税与财产环节征税。
3.以计税依据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4.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为价外税和价内税。
5.以税收的管理和支配权限的归属为标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6.以税收负担是否易于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此外,还有一些税收划分法,如累进税,比例税和定额税,货币税和实物税等。
5、税收的公平原则:
指具有相等纳税能力者应负担相等的税收,不同纳税能力者应负担不同的税收。
6、分税制:
分税制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事权范围划分税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税制体系、税务机构和协调财政收关系的制度。按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合理确定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原则,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科学核定地方财政收支数额,逐步实现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实行分税制以后,原则上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实行分级预算制度,硬化预算的法律约束。
7、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优缺点
单式预算是一种全部收支罗列在统一的平衡表中的预算形式。
优点:形式上完整,统一,简洁。
缺点:单式预算已经不能适应日益扩充的财政收支内容,而要求能够容纳多种收支项目的新的预算形式。
复式预算就是将各项财政收支按照性质别,分别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金平衡表中,形成互相独立相对分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计划表格。
优点:复式预算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改善预算管理方面有积级的意思义。
缺点:复式预算打破了预算的完整性,总体反映功能比较弱,编制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预算管理水平。
你要是想了解的更详细,就找本陈供的《财政学》或是《初级经济师教材》看看,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内容。
B. 简答题:试述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税收法律关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
第二,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第三,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
C. 有关 税法 的几道简答题
1、税收原则:基本原则:税收法定原则(核心)、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实质课税原则;
适用原则: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不溯既往原则、新法优于旧法原则、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2、向投资者分红、股息等、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和被没收的财物、超过标准的捐赠、超过列支标准的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企业之间的管理费、内营机构之间的租金和特许费和利息、与收入无关的支出、为取得合法合规票据的支出
3、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股利利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4、将货物交给他人代销、销售代销货物、跨县市移送货物、资产或委托加工货物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自产或委拖加工用于福利或个人消费、自产或委托物资用于投资、分配给投资人、无偿提供给他人、其他
5、将自己的资产用于市场推广、交际应酬、发放工资或福利、股息红利分配、捐赠、其他(注:所得税视同销售与增值税视同销售不一样,注意区分)
6、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宝石、鞭炮烟火、成品油、汽车轮胎、小汽车、摩托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质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7、跟征税范围一样
D. 法律基础知识,五道简答题,求大神
1、我国公民的八大基本权利:(1)政治权利和自由;(功宗教信仰自由;(3)人身自由; (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权;(5)社会经济权利;(6)文化教育权利;(7)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的保护;(8)保护华侨、归侨和侨誉的权利和利益。
2、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必要条件和禁止条件共五条: (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 (2)、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3)、符合一夫一妻制原则。 (4)、禁止结婚的血亲关系。 (5)、禁止结婚的疾病
3、担保(Guarantee) 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五种形式: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留置
4、根据《民法通则》第三十七条 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5、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除序言外,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第二部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革命”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法共4章30条。第三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这部宪法比1975年宪法有了重大变化,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它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第三部宪法共4章60条。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对这部宪法进行了修改。第四部宪法1980年下半年,在叶剑英委员长直接主持下,我国开始对宪法进行大规模、全局性的修订。经过两年多的讨论、修改,并经过全民讨论,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这部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个部分,共4章1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