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交接法律责任
1.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拒绝办理工作交接,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一百零五、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拒绝办理工作交接,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依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笔者认为,这里的“依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操作性不强,对于依据该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终止劳动合同的,该规定可能具有可操作性,双方可能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的时间,但在实践中常见的依据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及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双方不太可能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的时间,对于第四十四条其他项规定的劳动合同终止,则没有什么可能或者必要办理工作交接,尤其是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完全可以请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但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时,劳动者也可能拒绝办理工作交接,所以,这里的“依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只能理解为双方达成了约定,但劳动者没有按照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发生劳动争议后,用人单位以劳动者没有办理工作交接为由要求劳动者赔偿因此而遭受的损失,如果双方在之前并没有达成办理工作交接约定的,劳动者不承当法律责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法第七章法律责任中并没有规定劳动者拒绝办理工作交接的法律责任,根据责任法定原则,此时就算是双方约定了办理工作交接的时间,而且用人单位能证明因此而遭受损失,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也不能随意裁决或者判决劳动者赔偿损失。当然劳动者如果带走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保密协议的,可以追究劳动者违反保密协议的责任,没有保密协议的,可以对劳动者提起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
2. 请问,在工作中交接工作时,移交的资料有些什么程序如红头文件等,如果资料移交不清,承担什么责任
工作移交要认真必须交接双方签字领导见证,如果丢失要承担法律责任
3. 请问如果公司认为员工离职时交接不清,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有诉讼时限吗
申请劳动仲裁的有效时限为一年。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工作交接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员工离职,企业的维权方式:
1、拒绝出具离职证明
依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未履行提前通知义务时,用人单位有权拒绝为其出具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员工不履行交接手续。
2、造成损失的,要求员工赔偿
员工未履行工作交接手续,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锚点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员工赔偿。但要注意,实践中用人单位需有证据证明存在经济损失,且经济损失与员工未履行交接手续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3、紧急情况下可以扣发工资
如果员工将公司的重要财物,如汽车、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其他重要信息带走拒不归还或拒不告知公司的,可能会给公司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那么公司可以适当扣发其工资。
4. 会计工作交接中,接替人员应当对所接收的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错 错在那里谢谢!
会计工作交接,交出会计资料的人员要对所交出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5. 工作没交接直接自离会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您好,中国快律为您解答。如果工资已经足额支付给您,不办理交接造成损失的公司可以要求赔偿,如果工资未足额支付给您,公司可以扣留部分工资。希望能帮助到您。
6. 劳动者辞职,公司方面不配合工作交接的,责任谁承担
你的情况属于特殊情况,不过也是经常遇到的。你只要保证两点,即使单位回不同意也可以离职:1.将你的答辞职申请提前30天书面交到单位相关人员手中,用以证明你已经提前30天申请;2.有清晰工作交接单,证明你已交接过工作。
7. 如果员工不如实交接工作内容,并擅自离职是否负有法律责任
当然要负责。否则还有没有王法啦。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九十条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又,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签不签合同无所谓)。
另外,尽管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看上去只有约定了交接,劳动者才应当交接。但是,同法第三条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擅自离职并且拒绝交接工作明显违反此原则,绝对可以追究他的责任。
8. 会计交接工作的具体规定
基本程序
1、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1)已经受理的经济业务尚未填制会计凭证的应当填制完毕。
(2)尚未登记的账目应当登记完毕,结出余额,并在最后一笔余额后加盖经办人印章。
(3)整理好应该移交的各项资料,对未了事项和遗留问题要写出书面说明材料。
(4)编制移交清册,列明应该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公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发票、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从事该项工作的移交人员应在移交清册上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数据盘、磁带等内容。
(5)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移交时,应将财务会计工作、重大财务收支问题和会计人员等情况等向接替人员介绍清楚。
2、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移交
接管人员应认真按照移交清册逐项点收。具体要求是:
(1)现金要根据会计账簿记录余额进行当面点交,不得短缺,接替人员发现不一致或“白条抵库”现象时,移交人员在规定期限内负责查清处理。
(2)有价证券的数量要与会计账簿记录一致,有价证券面额与发行价不一致时,按照会计账簿余额交接。
(3)所有会计资料必须完整无缺。如有短缺,必须查明原因,并在移交清册中加以说明,由移交人负责。
(4)银行存款账户余额要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如有未达账项,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各种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的明细账户余额,要与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相符;对重要实物要实地盘点;对余额较大的往来账户要与往来单位、个人核对。
(5)公章、收据、空白支票、发票、科目印章以及其他物品等必须交接清楚。
(6)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交接双方应在电子计算机上对有关数据进行实际操作,确认有关数字正确无误后,方可交接。
3、专人负责监交。
对监交的具体要求是:
(1)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
(2)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主管单位可以派人会同监交。
主管部门派人会同监交的情况:
①所属单位负责人不能监交。如因单位撤并而办理交接手续等;
②所属单位负责人不能尽快监交。如主管单位责成所属单位撤换不合格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所属单位负责人却以种种借口拖延不办交接手续时,主管单位就应派人督促会同监交等;
③不宜由所属单位负责人单独监交,而需要主管单位会同监交。如所属单位负责人与办理交接手续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有矛盾,交接时需要主管单位派人会同监交,以防可能发生单位负责人借机刁难等。
④主管单位认为交接中存在某种问题需要派人监交时,也可派人会同监交。
4、交接后的有关事项。
(1)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并应在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以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
(2)接管人员应继续使用移交前的账簿,不得擅自另立账簿,以保证会计记录前后衔接,内容完整。
(3)移交清册一般应填制一式三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
(8)工作交接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会计人员在向单位或者有关机关提出调动工作或者离职的申以便会计机构早请时,应当同时向会计机构提出会计交接申请,做准备,安排其他会计人员接替工作。
为了防止调动工作或者离职申请被批准后,少数会计人员不办理会计交接手续,单位或者有关机关在批准其申请前,应当主动与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沟通,了解该会计人员是否申请办理交接手续,以及会计机构的意见等。
交接申请的内容通常应当包括: 申请人姓名、申请调动工作或者离职的缘由、时间、会计交接的具体安排、有无重大报告事项或者建议等。
9. 什么是工作交接
工作交接就是一个岗位招来了新人,然后即将辞职的人要和部门说明一下自己工作的内状况和进展,容 这就是工作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