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
㈠ 侵权责任法,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是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版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权谐稳定,而制定的法律。它标志着在民事侵权专门法的最终诞生,有利于更好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该法于2009年12月26日审议并通过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自2010年7月1日起实施。《侵权责任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该法规定:
1、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2、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
3、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㈡ 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法律规定
我国的民事法律就是为了保护相关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其他个人会行为主体损害而影响自身的合法利益进行设立的。那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法律规定呢,下面小编就这一问题为你进行详细的解答。
一、损害事实
损害事实,既包括对公共财产的损害,也包括对私人财产的损害,同时还包括对非财产性权利的损害。
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或事件导致的人身或财产的不利益。这种不利益是指一切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权利与利益所遭受的不良状态和不良后果。
对财产的损害,包括直接损害与间接损害。直接损害又称积极的财产损失,是指受害人现有实际财产的减少,间接损害又称消极财产损失,是指受害人可得利益的减少,对人身的损害包括对生命、健康、名誉、荣誉等损害,而且对人身的损害往往也会生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二、因果关系
侵权行为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客观联系,即特定的损害事实是否是行为人的行为必然引起的结果。只有当二者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行为人才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因果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往往一个损害后果的出现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既可能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也包括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不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引起损害事实的发生是由于不法行为的实施,如果损害事实并非不法行为的实施所致,则不构成侵权。
三、有过错
过错是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的主观因素,反映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心理状态。
过错根据其类型分为故意与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损害结果,仍希望其发生或放任其发生。
过失,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结果应预见或能够预见而因疏忽未预见,或虽已预见,但因过于自信,以为其不会发生,以致造成损害后果。
根据法律对行为人要求的注意程度不同,过失又分为一般过失与重大过失。一般过失是指行为人没有违反法律对一般人的注意程度的要求,但没有达成法律对具有特定身份人的较高要求。重大过失是指行为人不仅没有达到法律对他的较高要求,甚至连法律对普通人的一般要求也未达到。
在侵权行为中,一般而言,对过错程度的划分并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成立与否,也不会影响赔偿责任的大小,因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无论其是故意还是过失,是一般过失还是重大过失都应承担赔偿责任,其赔偿的范围由损害的结果决定,不会因其过错较轻而减轻其赔偿。
这类法律规定是指对被害人形成了被害事实,犯罪人的相应犯罪结果在我国的规定中有过错的一种表现。我国认定这类犯罪对于当事人的犯罪结果构成了民事侵权行为。
延伸阅读:
民事诉讼受理时间是多长时间?
民事举证期限有多久,证据交换的时限规定是怎样的
在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程序是怎样的?
㈢ 民事侵权行为能判刑吗
当民事侵权,达到一个度时,可能触犯刑法。例如:你当众侮辱我,将大内粪扣在我头上,在民事上容构成侵权,具体是指人格权。但是我要是因为你的行为使我精神失常,或是自杀等严重结果出现,就是你的不对了,可能以刑法的侮辱罪,定罪量刑。
㈣ 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怎么判,赔偿多少,要不要坐牢
一般侵权行为的后果
根据《民法通则》,一般侵权行为是指因行为人回对因故意或过失答侵害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并造成损害的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承担责任的方法: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赔偿损失;
(七)赔礼道歉;
(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以上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㈤ 民法总则对侵权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民法总则》
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属于合法民事行为。
而侵权行为就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人身和财产并造成损害, 违反法定义务, 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一般认为,侵权行为首先是一种民事过错行为,也就是说,侵权行为破坏了法律规定的某种责任
这种责任是在法律上严格规定不许被破坏;侵权行为同时又是对他人造成了伤害的行为,而加害人必须对被伤害人做出赔偿。
因此,侵权行为并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5)民事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案例分析
案情 1993年7月22日,原告农垦公司与被告住宅公司就农垦大厦的施工签订施工合同。合同载明,建筑面积暂定43277平方米,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工程细节在合同中明确予以规定,第二期工程则视情况另签协议。
1996年7月,农垦大厦一期土建工程完工。因建设资金问题,二期工程没有继续修建。1997年7月7日,农垦公司取得农垦大厦的房屋所有权证,该证书“房屋状况”载明了“商场、办公”用途。一期工程完工后,农垦公司入住使用了一部分,出租给他人使用了一部分,
住宅公司以工程款未支付完毕为由占用了部分楼层拒绝撤出。
2001年9月,农垦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住宅公司撤出施工现场。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29日终审判决住宅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农垦大厦第二、三层房屋腾空交付给农垦公司。判决生效后,住宅公司于同年9月20日撤出所占房屋。
2005年11月,农垦公司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住宅公司赔偿自2002年5月29日起至撤出农垦大厦期间占用该房屋的经济损失3407500元。住宅公司以其未构成侵权、未经综合验收(主要为消防)的房屋不能投入使用因而农垦公司没有损失等理由拒绝原告的赔偿请求。
分析
第一,在私权与公共利益的利益衡量中,国家公权对私权行使的适度干预。
民事权利的行使因受国家公权力的限制而得不到法院的支持,这种情况在审判实践中发生并不多。有观点认为,民事权利之争由民事法律调整,如果一方当事人有违公法,应由执行国家公法的具体行政机关对其进行行政上的处罚,不能因其有违行政法规而使其民事权利得不到保护。
第二,所有权权能具有可分性,侵犯不同的权能会产生不同的侵权后果,侵犯所有权的侵权责任承担应与侵权后果相适应。
但本案判决可能引起的争议在于,在本案判决之前,住宅公司占用农垦公司房屋的行为已被重庆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终字第2036号判决认定为侵权,而此案中农垦公司要求住宅公司承担侵权责任予以赔偿损失的诉求未获支持,
对此,判决指出,关于住宅公司不构成侵犯农垦公司房屋“使用”权的认定,与重庆一中院(2002)渝一中民终字第2036号判决中关于住宅公司已构成侵权的认定并无矛盾。
㈥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违反合同的什么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违反合同的约定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合同约定主要是双方之间对于权利义务之间的约定,违反合同约定的话,可以要求承担违约责任,民事责任当中也可以要求承担产品责任侵权责任。
㈦ 怎样理解民事侵权责任和其他法律责任的关系
你好!
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律责任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作不同的分版类,根据法律责任的权类型,法律责任可以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或法人因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因法律规定的其他事由而依法承担的不利后果,包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等。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或行政法规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应当承担的法定的不利后果。
《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侵权责任是属于民事责任的范畴。侵权人因同一侵权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时,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应当先承担侵权责任。
如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希望以上答案可以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