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欢迎的法律知识书
『壹』 给我推荐写有权威的法律书籍
1、最权威的是法律条文,但是你非法律专业的,直接看条文太枯燥,结合案例才能理解透彻,运用在实践中。
2、法律出版社和法制出版社的不错。
3、买2008年以后出版的,2007年劳动合同法 劳动调解仲裁法这些没有出来,内容不全
4、具体挑选看书的体例,法条、案例、分析都有的实战书籍,对你帮助比较大。
『贰』 学习法律必读的几本书
法律人必看的十本经典著作(岳运生推荐)
1、《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一本美籍华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又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2、《政法笔记》——冯象
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惊叹的学术意义来。本书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
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源。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5、《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并非纯粹性的学术著作,而是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理学教材,这对我们了解西方法理学、西方的法学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写编排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因此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其意义要比纯粹性学术著作更大,是能启发法学思维的一本好书。
6、《正义论》——罗尔斯
正义论是一部学术内容丰富、思辨难度颇大的著作。它集罗尔斯思想之大成,把罗尔斯十多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表达的思想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条理一贯的体系──即一种继承西方契约论的传统,试图代替现行功利主义的、有关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它不仅反映了西方学术界20年来争论的主要问题,而且深刻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内在矛盾,为读者思考正义问题提供了极好的文献。
7、《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本书虽囿于时代的限制,在思想上有其局限性,但在西方的法学著作中,可称之为具有独特风格的网络全书,也是西方法学最早的古典名著。孟德斯鸠与其以前的法律学者主要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的解释不一样,他力图从法律以外,从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去研究法的精神,从社会的进步去探求这种精神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和一般规律,并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也即探求法律的最高境界。
8《乡土中国》》——费孝通
这本书虽然是社会学入门级读物,却有着深厚的理论素养作为支撑;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乡土浓浓的气息,没有了让人忘而却步的拗口难懂的理论术语,读后确有万条万缕了然在胸的豁然开朗感。
9《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
《论犯罪与刑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犯罪与刑罚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也是一部震动了全世界的经典之作。该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后来为现代刑法制度所确认的三大刑法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刑罚人道化原则;并且呼吁废除刑讯和死刑,实行无罪推定。
10《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梁治平
本书是作者的第一部论文集。作者追随法儒孟德斯,而力图推陈出新,以“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的原则,以奠定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因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之一新。
(岳运生,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市律师协会规章制度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青年律师联谊会副主席、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法律咨询专家。)
说明:本文出处我忘了,在网上应该很容易搜到,此处擅自转载敬请著作权人谅解
『叁』 想找几本关于法律知识的书
朋友,如果你只是想对法律有所了解,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样的事该怎么办,我觉得你光版看法条就行,法权条十分的详细,但是我觉得普通人都没那个耐心,太枯燥……
如果你认真的把法律当做学问,可以看一些大陆法系的著作,我国基本是以大陆法系为准的,里面你可以见识到很多原则性的东西,比如“买卖不破租赁 ”这就是罗马法里的原则,这方面我推荐看看北大教授朱苏力的书,比较通俗,而且符合国情
希望能帮到你!
『肆』 有关法律常识的书籍!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3.冯象 《政法笔记》
4.杨立新《杨立新品百案》
5.林来梵《宪法学讲义》: 此老师原是浙大的,现在在清华,这本书是他的课堂讲录,保留了很多口语的成分,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而且并没有单单贩卖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是综合了许多别家的看法,比较全面。
6.韩大元《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 :考索了很多宪法早期的线索,非常值得一读,对理解我国宪法早期框架是个不错的选择。
7.高铭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此公一生极为牛逼,学术水平一般,但绝对是刑法学领域国内的“大佬”。从第一稿到第五十多稿,他几乎参加了刑法制订的全部过程,而且从第二十三稿开始,他就是刑法修订办公室的负责人.
8.陈瑞华《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 : 田文昌、陈瑞华对话录》:对话录使得本书极为好读,一位是一线律师,一位是刑法学学者,使得本书兼具了实用性和学理性,对很多具体问题给出了非常符合中国实情的回答,比教科书的照本宣科好上很多。
9.陈兴良《口授刑法学》:也是上课讲录,口语体比较活泼,但主要是他一家之言,刑法构成要素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得,对其他学说的关照有限。
『伍』 法律基础知识的书籍推荐
我的建议是如果学问感兴趣可以先读《民法学原理》(张俊浩主编)。
如果想搞明专白法学基础知属识,以备万一之需,不如从法条学起。先读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吧。如果抓不住要领,可以参考《行政法学新论》(应松年),主要是由有行政工作经验的人编写,很有借鉴意义。
法理学我个人认为不必下太多功夫,教材重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稍重。外国著作如《法律帝国》(德沃金)等里中国现实太远。只对理论研究有用。
刑法可以试试读案例,趣味性强对个人也有帮助。
太专业的法律如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商法(公司、证券、票据、破产、海商、保险)有兴趣就读一读,没有的话就先放一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值得每个人学学,建议除了法条,读一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吴景明)。
在适当的时候学一下婚姻法、继承法,法条简单不必阅读什么参考书,但相关的司法解释很重要。
『陆』 学法律有什么好书值得推荐一下的
我是学法律的,中国的法律不会说把精华集中在哪几本书里,给你总结几点吧: 1.首先要看看法条,但是不要全部记法条,只要有重要的法条记下来就可以了. 2.法律以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为基础,以法理做总结,法理学也即法律的道理,你要先读法理学,然后多看看民法吧,自学来说还是学些比较实用的好,然后就看你喜欢什么类的了,自己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多看案例。可以买一些案例书看 4,中央12台是经济与法频道,可以多看看,简单易懂介绍法律,我自己还看得比较多。 5.一些好的网站, http://site..com/list/24falv.htm ,你平时可以多上网看看。 先去买本法律综合法条 然后介绍法理学的书:张文显的,沈宗灵的都可以,你要自己先去书店看看自己选择。民法学,我觉得余延满的可以,但不知道适合你不,王利明,江平教授的也可以,你可以自己选。 总之不是别人说什么书就适合你的,先多看法条,然后去挑书。 下面是杨立新教授说的学法的一些经验 第一,要坚持信念,持之以恒。 对一件事物的恒心,来源于对这件事物的兴趣和信念。如果你对这件事物真正地感兴趣,把它作为自己毕生要坚持的信念,你就会对它持之以恒,而决不会半途而废。我对民法的研究和学习就是有这样的信念。我自从走进了民法的这个殿堂之后,就一直将它作为我毕生的追求,以毕生的精力做好民法的学习和研究工作,形成自己对民法的理解和看法。正是由于这种决心和信念,20多年来,我始终坚持不渝,不敢稍有松懈,时时激励自己,完成自己的毕生追求。现在,我从机关退下来,到学校专门作民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就可以集中全部精力研究民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给自己确定的任务。对此,我坚定不移,无怨无悔。 第二,要突出重点,集中突破。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自己学习和研究更是这样,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问题都一下子解决,必须选择重点问题,确定自己研究的重点。从这个重点问题入手,深入开发,深入研究,全面掌握,在重点问题上有所发现,有所成就,有突破性的进展。这样,既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起到鼓励作用,同时,也会使自己对专业问题一个一个地打好基础,最终形成自己的深厚专业修养。 我的体会正是这样。20多年来,我始终抓住侵权行为法的学习和研究不放,对这个专业的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有突破的进展。不管再研究什么问题,对侵权行为法的问题都不放弃,始终不渝,不断地更新知识,深化研究的成果。这样,就保持着自己对这个专业问题的独到见解,保持自己的学术地位。 第三,要由点及面,不断深化。 知识是无穷的,任何人都不能全面地理解社会,理解世界。一个人在法律学习中,不能学会全部法律部门的专业知识,而只能对某一个部门法的问题有所见解。但是,知识面和研究的范围不能过于偏狭。一是专业研究的面不能太窄,如果仅仅就是对一个狭窄的专业问题有研究,对整个的专业问题缺乏研究,那么这个研究就不会做到融会贯通。因此,要把自己研究的专业适当扩大,起码在自己的大的专业中能够全面掌握。否则,就会眼界不宽,看问题不准确。二是基础知识要宽,对更多的问题不一定要都有研究,但是对起码的知识要懂,使自己在正常的研究中,不至于犯常识性的错误。 在突出重点研究的时候,要掌握“由点到面”的研究和学习方法,突破的点要窄,容易取得成果。在取得初步的成果以后,要及时扩展研究的范围,在更大的范围上展开研究,扩展研究的成果。这就是“专才”向“通才”发展。当然,这个“通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通才,因为实际上并不可能有这种通才。 第四,要全面掌握信息,搞好选题。 一个人进行学习和研究,有一个最大的局限,就是完全靠自己对一个专业问题的理解进行,这时候,就非常容易出现偏差,弄得不准,学习、研究就会走入歧途,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毫无收获。对于一般的学习而言,这样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毕竟都是给自己学习的,掌握了什么知识都是有用的。但是,对于研究而言,就不行了。如果前人已经研究过了的东西,大家都有共同见解的问题,你并不知道,还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等到最后一看,大家对这个问题早都解决了,这之前的研究就白费了,因而前功尽弃。
『柒』 请推荐几本法律常识方面的书籍
我的建议是如果学问感兴趣可以先读《民法学原理》(张俊浩主编)回。
如果想搞明白法学答基础知识,以备万一之需,不如从法条学起。先读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吧。如果抓不住要领,可以参考《行政法学新论》(应松年),主要是由有行政工作经验的人编写,很有借鉴意义。
法理学我个人认为不必下太多功夫,教材重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稍重。外国著作如《法律帝国》(德沃金)等里中国现实太远。只对理论研究有用。
刑法可以试试读案例,趣味性强对个人也有帮助。
太专业的法律如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商法(公司、证券、票据、破产、海商、保险)有兴趣就读一读,没有的话就先放一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值得每个人学学,建议除了法条,读一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吴景明)。
在适当的时候学一下婚姻法、继承法,法条简单不必阅读什么参考书,但相关的司法解释很重要。
『捌』 想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知识,请推荐几本法律书籍!
如果你已经通过了司法考试,可以看一些和法律相关的书籍,如最新刑事诉讼法、物权法、法理学教程、民法总论等,最好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书籍。
『玖』 推荐比较常用的一些法律书籍,想学习相关法律,好保护自己。
如果你是个公民,应该知道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学习民法通则,当权益专受到不法侵害时属,知道该如何保护。
如果你是个劳动者,看劳动方面法律法规,维护自己劳动者应有权益。
如果你是个经营者,还要学习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避免经营失误给单位造成损失,才能保住饭碗。
如果你是个大老板,应该知道更广泛的法律知识,或考虑聘请企业法律顾问,避免法律风险。
如果你是个富翁,你应该学习物权法、继承法等,保护好你的财产不受侵犯,并尽早确定你的财产分配方案,立好遗嘱,人难免有个三长两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