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责任的法律法规
Ⅰ 英国雇主责任法颁布时间.
1884
补充一下
工伤保险立法有一个发生和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雇主责任保险向社会保险发展的两个阶段。在西欧工业化初期,工伤赔偿是依据民事赔偿法律,通过法院的裁决实现的。凡是受害者能证明伤害是收于雇主或同事的过失造成的,法院者才能判决给予赔偿,否则后果自付。那时由于受害工人负担不了法律诉讼费用或因起诉雇主会带来被解雇的后果,工人往往得不到合理的补偿。
19世纪未西欧国家出现的工伤保险立法是雇主责任保险,法律规定受伤害工人或遗嘱可以直接向雇主索赔,雇主向他们直接支付伤亡待遇.1884年英国颁布《雇主责任法》,形成工伤赔偿的专门法律,许多国家是在《工厂法》有关劳动条件的条文中规定工伤赔偿责任。那时西欧出现两种责任赔偿办法,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规定由雇主直接赔偿,德国和奥地利规定由雇主集体组织赔偿。
雇主责任制存在三种形式,它反映了工伤保险的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一是政府立法规定雇主赔偿责任,对赔偿办法只做简单原则规定,对具体赔偿标准不做规定,发生工伤事故后,生产单位按政府原则规定根据本身经济能力自行支付工伤待遇,劳动部门监督实施,或者由法院裁决。在这种‘自我保险’的情况下,雇主为了减少意外事故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损失,希望保险公司承担他们的一部分风险,于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始介入。二是政府立法具体明确雇主责任,规定赔偿最低标准,并规定某些危险性大的行业必须向商业保险公司投保。这时,某些被指定的商业保险公司承担法定保险,在这种情况下,商业人身意外伤害险的保险单对因工作伤害工人起着某种保障作用。这种办法加强了对雇主和商业保险公 司的约束,进一步增强了保险强制性。三是政府立法规定雇主和承担工伤保险的商业保险向政府主管部门缴纳保险金,以便在生产单位或保险公司破产时保证向工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这样,雇主工伤赔偿责任又得到进一步保证。目前实行雇主责任制的美国就采取这种办法。
雇主责任制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赔偿费在通常情况下都是一次性支付,一般为三年工资,大体相当于治疗期间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损失,一次了结的办法不能解决永久全残工人和死亡职工遗属的长期困难,更不能解决职业康复待遇,雇主责任制的赔偿要根据责任大小,往往要诉诸法律,由于在实际上追究事故责任十分复杂,一方面造成法院工作量大,办案时间长,另一方面使雇主耗费精力,雇既打不起官司也得不到及时.公平的保障;某些职业病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潜伏期,工人转换几个企业工作后患病便很难追究是哪个雇主的责任,其结果就是没有保障;中小生产单位“自我保险”的能力脆弱。或者是保险公司对事故多的生产单位拒绝承保,导致这类生产单位的工人得不到可靠工伤保障;商业保险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支付率较低,其大部分的收费作为公司的收入或开支,而没有用于工人身上。 雇主责任制的弊端促使人们寻求更好的制度解决职业伤害保险问题,因而产生了工伤保险社会化的方式。社会保险方式主要做法是统一筹集基金,共担风险,以支付长期待遇为主。世界上率先实行工伤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德国。在1884年就通过了《工人灾害赔偿法》,规定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工伤保险事业,统一筹集资金,通过行业雇主协会进行工伤赔偿。从此,社会工伤保险在世界上被普遍采用。
Ⅱ 雇主责任保险赔偿标准怎么规定
雇主责任险保障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或患与业务有关的职业性疾病,所致伤、残或死亡等事故,应该由雇主依法对雇员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雇主责任险的赔偿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或雇佣合同;在雇主责任险中,保险人的赔偿是代替雇主履行了应尽...
Ⅲ 什么是雇主责任
所谓雇主责任是指在雇佣活动中,雇员致人损害或雇员遭受损害时雇主应回承担的责任。答 我国法律对雇主责任的规定,主要有《民事诉讼法意见》第45条“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雇用的人员进行雇佣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的,雇主是当事人”。《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第9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第11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通过以上的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对雇主责任承担规定的是法定的严格责任。不管雇主有无过错,对雇员都应担责。这种责任是替代责任,也就是说法律明确了雇主对雇员的归责原则是法定的严格责任。
Ⅳ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层面的雇主责任
来【第九条】 雇员自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 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十一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Ⅳ 有关雇主责任的法律问题
就此问题,发表以下拙见,仅供参考:
首先,需弄清楚你的父亲与工厂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法律关系?
(1)是否是劳动合同关系?如果是劳动合同关系,最起码的一点是:工厂应该给你父亲发放工资,而不是运费。至于是否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个影响并不大。
(2)是否是运输合同关系?《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八条: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或者货物从起运地点运输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者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者运输费用的合同。第三百一十一条: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3)是否是雇佣关系?雇佣关系是指受雇用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间内,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用人接受受雇用人提供的劳务并按约定给付报酬的权利义务关系。雇用关系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双方之间具有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雇用人必须为受雇人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同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受雇人则需听从雇用人的安排,按其意志提供劳务。雇佣关系中,雇工所付出的主要是劳动力,当然也包含一定的技术成果,但通常其技术含量比较低,其报酬成分也比较单一,仅仅包括劳动力的价值。雇主享有雇工劳动的一切成果,这种成果不是雇主付酬的直接对象。雇佣关系中雇工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虽然我国民法通则对雇佣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雇佣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二款是这样规定的:“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可见,雇佣关系中所从事的事项范围比较广,包括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各项劳务活动,活动技术含量比较低,受雇用人付出的主要是劳动力,其报酬成分也单一,仅仅包括劳动力的价值。由于雇主利用了受雇用人的劳动,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从而享有更大范围的利益,根据权利与义务一致的原理,并且雇主一般都较受雇用人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为此法律规定了雇主应承担雇用人在工作中的风险责任,这也是从社会的稳定与安全考虑。为了减少工作中的风险,雇主就必需尽到完善的监督管理责任,其责任的行使更是雇主的一项义务,而不仅仅是权利。
其次,结合你所述的基本事实,通过上述阐述,笔者认为,家父与工厂之间成立的更像是运输合同关系,家父与工厂是两给完全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之间平等地约定运输事宜。
再次,依你所说,家父一年都给工厂搞运输,除此之外是否就不承接其他人委托的运输呢?雇用关系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双方之间具有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雇用人必须为受雇人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同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受雇人则需听从雇用人的安排,按其意志提供劳务。不知家父与工厂之间是否具有上述的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双方之间是一种事实上的劳务关系,劳务关系通过合同来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而且这种劳务关系必须是有偿的。它虽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它仍然受到《合同法》的调解,因为双方的权益都应当受到保护。所以这种劳务关系法律应当予以保护,家父作为一个司机,从事的是高危险性的行业,要求他在行车过程中随时保持警惕,绝不能出事故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劳动者,享有《宪法》里面所规定的劳动者受到平等的保护原则,他作为一个劳动者应当享有这一个权利,不管他是为谁劳动。但另一方面,家父为工厂提供劳动,工厂也是遵守经营活动,按约定的运输费用给付报酬的,其合法权利也应当得到保护,并且工厂对于家父的交通事故并无过错(是否存在工厂要求家父超载、超速等过错事实,你并未提及)。从公平原则上来说,工厂虽然没有过错,但他还是应当对家父所受到的损害给予适当适当的补偿,以体现法律对合同双方的权利予以平等保护的原则。
Ⅵ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层面的雇主责任( )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层面的雇主责任?(
BE
)
A.
维护员工的合法权利
B.
雇员从事雇佣活动时受损害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C.
保障员工就业
D.
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E.
雇员从事雇佣活动时致第三人受损害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Ⅶ 侵权责任法实施后,雇主责任怎么适用法律
看是雇佣关系还是合同关系,从而确定适用侵权责任法还是合同法……
Ⅷ 为什么企业需要雇主责任险之法律依据
没有法律依据,只有政策要求。
Ⅸ 雇主责任的雇主责任的法律特征
雇主责任的法律特征表现为:
(1)人身关系的从属性。即致害行为人与责任人之间内存在着雇佣关系容,雇员从事雇佣活动,其意志和行为受雇主的约束和支配。
(2)义务主体的分离性。一般侵权责任的侵害人与责任人为同一主体,但雇主责任的责任人并非侵害人。责任人和侵害人相分离,只是基于他们之间存在着特的法律关系,才由雇主对外承担责任。
(3)经济利益的关联性。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时所实施的行为,直接为雇主创造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雇主是这种利益的享有者。雇员虽然按约定取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但这种报酬少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
(4)雇主与雇员所致损害之间存在特定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虽是雇员直接造成的,但雇主对雇员选任不当,疏于管理、监督等作为与不作为的行为,是损害事实得以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Ⅹ 雇主责任险保险主要依托的法律依据是如下哪些法律法规
目前来说雇主所依据的法律有:劳动法 工伤管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