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法律知识解读
『壹』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 第13号《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的第13号令,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和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目的与适用范围:
- 目的:旨在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 适用范围:适用于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
有限空间作业定义与责任:
- 定义: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 责任:主要负责人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第一责任人,需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审批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职责。
安全管理制度与监护制:
- 制度: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安全知识和技能。
- 监护制:实行有限空间作业监护制,明确专职或兼职监护人员,负责监督安全措施。
辨识与审批:
- 辨识:辨识有限空间,建立管理台账,明确数量、位置和危险因素。
- 审批:根据作业风险大小确定审批要求,高风险作业需由主要负责人或其书面委托的人员进行审批。
发包作业与专题培训:
- 发包作业:工贸企业发包作业时,需与承包单位明确安全生产职责,统一协调现场安全。
- 专题培训:进行专题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现场管理与应急处置:
- 现场管理:在作业区域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和风险告知牌,采取物理隔离措施。使用符合标准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装备。
- 应急处置:制定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演练。监护人员全程监护,发现异常立即组织撤离,并科学处置突发情况。
监管与法律责任:
- 监管:存在高风险的有限空间需列入监管目录,监管部门应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
- 法律责任:违反规定的工贸企业将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直至刑事责任。
此规定的实施将有效加强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贰』 有限空间五条规定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分别如下:
(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这是从事职工必须遵守的相关规定。
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遵守哪三项原则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要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事先测定其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在未准确测定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前,严禁进入该作业场所。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其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可采用动物(如白鸽、白鼠、兔子等)试验方法或其它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法律依据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轻工重点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
二、工作内容
(一)精准施策,推动企业提高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水平。针对轻工重点企业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指导服务,推动企业做到“五个强化”(强化“关键少数”依法履职,强化制度建设,强化风险辨识和台账建立,强化作业审批和监护,强化人员培训),确保“五个到位”(隐患排查到位,标志张贴到位,承包方管理到位,装备配备到位,应急处置到位)。
(二)全面培训,提升企业主要负责人、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安全管理能力和基层监管执法人员有限空间监管能力。对重点县的轻工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有限空间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开展有限空间安全知识、作业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置等培训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提升辨识、防控能力。对重点县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和当地专家开展有限空间政策法规、安全风险管控知识培训和现场实训,培养基层监管执法支撑力量。
(三)加强组织,推动指导服务工作深化和长效机制建立。重点县应急管理部门要明确股室(科室)和人员,配合专家指导服务示范工作,组织监管执法人员和当地专家全程参与和学习,组织开展本地轻工重点企业专家指导服务工作。专家组要协助重点县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有限空间管理、防护装备配备以及有限空间作业队伍管理模式,引导企业通过合作互助,或利用当地有条件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形成统一的有限空间作业力量。
(四)强化宣传,提升社会安全意识。重点县应急管理部门要利用新媒体、电视台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推动社会公众关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了解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要将应急管理部制作的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教育片免费发送给轻工重点企业并在网上进行公开,强化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宣传、警示和教育。
『叁』 有限空间作业七不原则
法律分析:1.未经风险辨识不准作业;
2.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不准作业;
3.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不准作业;
4.没有监护不准作业;
5.电气设备不符合规定不准作业;
6.未经审批不准作业;
7.未经培训演练不准作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五十七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八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九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