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违约责任的法律解释

违约责任的法律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2-06 22:48:54

① 合同违约责任有哪些相关法律规定

您好,《合同法》第七章 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一百零九条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或者报酬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或者报酬。
第一百一十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非金钱债务或者履行非金钱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履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法律上或者事实上不能履行;
(二)债务的标的不适于强制履行或者履行费用过高;
(三)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未要求履行。
第一百一十一条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履行义务或者采取补救措施后,对方还有其他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一十四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一百一十六条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第一百一十七条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责任。
本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第一百一十八条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第一百一十九条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
第一百二十条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第一百二十二条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

② 关于违约金的规定级司法解释

劳动者违反专业技术培训约定的服务期和禁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支付违约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只有以下两种情况,用人单位可以劳动者约定违约金:
一、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不是岗前职业培训),支付了培训费,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培训协议中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尚未履行期间分摊的培训费用。
二、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天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保密事项和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用人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约定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的,违法无效。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服务期的,不影响按照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 和第二十三条 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法释〔2013〕4号
第六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第七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③ 违约责任是一种什么法律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④ 什么是违约责任,如何认定违约损害赔偿责任

您好,您的问题不是很清楚,以下是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认定,
(一)转让未过户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
根据法律规定,机动车买卖应当办理过户登记手续。但在实际买卖中,交付机动车后不过户的现象大量存在,导致机动车所有人和使用人相分离。如发生交通事故,应如何认定损害赔偿责任主体,在实践中存在争议。我国《
侵权责任法》第 50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
条明确规定,机动车多次转让但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损害,责任在该机动车一方的,由最后一次转让并交付的受让人承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该规定符合“二元说”的规则,比较合理。机动车名义上的所有人既不具有机动车的运行支配权,也不享有机动车带来的运行利益,理应不承担赔偿责任。受让人作为实际所有人,其享有机动车的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出借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
机动车出借的情形通常发生在朋友、 亲属之间。
按照“二元说”的标准,出借人将机动车出借后,由借用人实际支配机动车并获取运行利益,借用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第49
条规定,由机动车实际使用人来承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应根据其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有人认为,出借人将机动车出借,是为了满足友情、亲情等人际关系的和谐,属于间接运行利益,故应与借用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笔者并不赞同,这是对“二元说”的广义理解,扩大了赔偿责任主体,系对出借人责任的加重,会导致出现出借人不敢冒险借车的情况。因此,应对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作狭义解释,由借用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三)挂靠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
在经济生活中,挂靠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按照“二元说”的认定规则,挂靠人同时符合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的标准,应承担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但被挂靠人是否承担责任则存在争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的规定,挂靠情形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应当由挂靠人和被挂靠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实践中,挂靠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从运行利益来看,在有偿挂靠中,被挂靠人收取管理费的行为应视为其享有机动车运行利益;在无偿挂靠中,被挂靠人虽不直接取得管理费,但也能间接获得利益。从运行支配来看,无论有偿与否,被挂靠人对挂靠车辆都存在管理和监督义务,其有义务监督机动车的运营。因此,被挂靠人对挂靠人的车辆进行管理并从挂靠经营活动中获取了利益,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好意同乘情形下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
随着交通拥堵状况的日益严重,“拼车”、“搭便车”成为人们出行的选择。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由谁来承担赔偿责任呢?此时双方之间是好意同乘关系,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学界亦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好意同乘是驾驶人对搭车人的善意施惠,双方之间是好意施惠关系。搭车人既然自愿搭车,就应承受该机动车带来的所有风险,并对其受到的损害自负责任。笔者对此难以赞同,在审判实践中,应当基于不同情况具体分析认定赔偿责任主体。 在好意同乘中,驾驶人对搭车人负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若因其重大过失或故意造成搭车人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应该根据其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根据收益与付出的关系适当减轻驾驶人的责任。

热点内容
法院向刑厅 发布:2025-10-02 17:05:57 浏览:485
有限空间法律知识解读 发布:2025-10-02 16:58:28 浏览:319
法官肖峰 发布:2025-10-02 16:41:36 浏览:733
大学生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意义 发布:2025-10-02 16:40:39 浏览:206
高等教育法是否属于行政法 发布:2025-10-02 16:39:45 浏览:693
协议书上的经办人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10-02 16:37:42 浏览:890
经济法概论义务名词解释 发布:2025-10-02 16:33:40 浏览:806
临床实验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02 16:26:18 浏览:571
农业基地规章制度 发布:2025-10-02 16:19:22 浏览:577
昆士兰州法律援助办事处 发布:2025-10-02 16:10:21 浏览: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