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义务名词解释
❶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归纳
国际经济法概论自考重点归纳如下:
一、国际经济法的主体 自然人:作为个体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其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通常依赖于所在国或居住国的法律体系。 法人:作为独立的法律实体,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参与国际合同、投资和贸易等经济行为,并必须遵守所在国和国际法律的规定。 国家: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主体,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 国际经济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规则和决策对国际经济法具有重要影响。
二、国际经济法的渊源 国内法:各国制定的涉及国际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是国际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商务惯例:在国际贸易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被广泛接受和遵循的商业规则和做法,为国际经济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规范。 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作为联合国的主要决策机构,其通过的涉及经济法原则和规则的决议对国际经济活动具有深远影响,为成员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促进了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发展。
三、国际经济法主体与渊源的联系 主体需遵守的法律体系: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时,不仅要遵守本国和国际法的规定,还需要遵循国际商务惯例,并考虑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规范性决议。 法律渊源的互补性:国内法、国际商务惯例和联合国大会的规范性决议共同构成了国际经济法的法律体系,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各主体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时,需全面考虑这些法律渊源,以确保其行为合法合规,促进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
❷ 自考经济法概论的问题
经济法律关系是经济法独有的范畴。它的构成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部分,其中主体包括国家经济调控管理类主体和市场主体两类。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行为、物、智力成果、人格和身份等四类。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通过对其调整对象进行规范、调整,形成了其调整对象的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要基于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
①事件,是指不以经济法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例如:甲、乙签订10万元的合同,双方约定,甲向乙支付10万元,乙于07年2月1日交付货物,但是在07年1月20日发生强烈地震。此时的地震就属于事件。
②行为,是指以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作为法律依据的经济法律规范,即依据什么发生、变更和消灭。
2.有经济法主体,即谁承担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与义务。
3.有经济法律事实出现,即什么原因引起发生、变更和消灭。经济法律事实可以分为(客观)事件和(主观)行为两类:
(1)事件是指不以经济法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种。自然现象称为绝对事件;社会现象称为相对事件。
事件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2)行为是指以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注意:(1)经济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那些不为法律规范所规定,不能引起任何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不是经济法律事实。(2)经济法律事实中,事件与行为的区别在于是否以经济法主体的意志为转移。(3)有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只需一个法律事实出现即可成立;有些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则需要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同时具备。
❸ 自学考试国际经济法概论名词解释之二
40)国际投资法:是调整国际(跨国)投资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际经济法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涉外投资法或对外投资法;涉及跨国投资问题的各类双边性国际条约、区域性国际条约和全球性国际公约;以及国际政府间机构制定的有关跨国投资活动的规范性文件,等等。
41)国际货币金融法:是国际经济法的组成部分。它是调整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它的调整范围很广泛,涉及国际间货币兑换、借贷、收付方式、结算、金融市场、货币体系以及金融机构等多方面的法律制度。
42)汇率:是一国货币折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也可以说是用国际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对于汇率,国际上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直接标价法,二是间接标价法。
43)直接标价法:是一种汇率的表示方法,是以一单位外国货币为雹携基准,将其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由于这种标价方式的特点是以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表示一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因此又称本币汇率。目前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
44)间接标价法:是一种汇率的表示方法,是以一单位本国货币为基准,将其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又由于这种标价方式的特点是用若干外国货币表示一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因此又称外币汇率。英国一直沿用间接标价法。
45)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相对,是指外汇行市受到某种限制而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往往以法律形式规定外汇汇率,形成法定汇率,又称“官方汇率”,一切外汇交易都应按该汇率进行。
46)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相对,是指外汇行市不受某种客观因素限制而由外汇供求关系自行决定涨落的一种汇率制度。在外汇市场上,当外汇供应不足时,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本币汇率就下降,从而形成市场汇率。
47)外汇管制:是指一国货币主管*对外汇结算、买卖、借贷、转移和汇率等实施各种管理和控制措施。通过外汇管制,可以改善本国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48)国际融资:是一种跨国的借贷活动,主要包括国际贷款、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租赁等形式。
49)国际定期贷款:是国际商业银行向工商企业、公司提供的一种中短期贷款。这是一种典型的国际贷款形式。
50)欧洲货币贷款:是指在贷款货币发行国以外国家的金融市场上发放的一种国际商业贷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银行存款或放款的货币即为欧洲货币。
51)国际银团贷款:又称“国际辛迪加贷款”,是指由数家直至数十家各国银行联合起来,组成一个银行集团,共同向借款人提供长期巨额的商业贷款。可以分为直接参与型和间接参与型两种形消首式。
52)项目贷款:是国际上对自然资源开发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的贷款方式。项目贷款可分为无追索权项目贷款和有限追索权项目贷款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后者又根据当事人签订的各种协议的层次分为三种形式:双层次结构项目贷款、三层次结构项目贷款和四层次结构项目贷款。
53)国际证券的私募发行:是国际证券发行方式之一,又称“国际证券的直接发行”,指证券发行人只能向特定的投资者直接销售证券,而不能公开向大众投资者推销,也不能进入公开的证券交易所市场流通。
54)国际证券的公募发行:是国际证券发行方式之一,又称“国际证券的公开拿肆数发行”,指证券发行人公开向大众投资者推销证券的发行方式。公募发行的证券可以在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各国对国际证券公募发行的审核制度基本上可以分为注册制和核准制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