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模仿领导签字法律责任

模仿领导签字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09 10:46:42

Ⅰ 员工模仿老板笔迹签字给自己报销,是否构成犯罪

金额不大是多少?有没有超过2千,有没有超过3万?

应该是涉嫌诈骗。如果是金额不超过两千元,应该还不构成犯罪,但是,违反治安处罚法,也可以拘留或罚款的。

Ⅱ 银行员工模仿领导笔迹在合同文本上签名触犯什么法律

具体在于其伪造的签名的用途。
如果是为了套取财务,即构成诈骗罪。

如果是发布不正当的行政命令,损害领导形象,构成民事侵权。
如果对单位造成损失,则需要负责对损失部分赔偿。

Ⅲ 模仿领导签字,会有啥后果

要看你具体模仿的领导是什么样的领导?而造成的损失又是有多大?要是一,一般的小领导,最多就是受罚,辞职辞退,如果是高级领导,那你只怕就要触犯了刑事的想法

Ⅳ 模仿有权领导签字没有经济损失有什么法律责任

那要看你的目的,很可能构成招摇撞骗

Ⅳ 模仿领导签字按照什么规定治罪

看你签的是什么东西了
签的合同可能构成合同诈骗
其他相应的可能构成金专融诈骗、票属据诈骗等等
如果是在诉讼过程中,则可能构成妨碍作证罪、伪证罪等等
如果是假冒明星签名出售。那么应该属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量特别大的话也可以认为是诈骗

Ⅵ 仿冒领导领导签字承担什么责任

广州律师管东平:
关键是他假冒签字做了什么事产生什么后果

Ⅶ 模仿别人名签字会不会犯法

我用刷信用卡来打比方

如果我刷你的卡,签名签了你的,我们是好朋友专,你认可,那无所谓属,即使我签你名字学的不象也无所谓(只要店员不质疑)
如果你和我翻脸了,可以鉴定,只要鉴定下来这个字是我签的,无论签的是你的名字,还是我随便编的名字,都是我的责任

Ⅷ 冒充别人签名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他人未经授权冒充你的签名的,你无须承担签名的法律责任,签字的责任由实际签字人承担。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

第六十六条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被代理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自己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代替他人签名的,属于一种代理行为,如果本人不知情的,则属于无权代理,本人不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本人知道他人代替自己签名而不作否认表示的,或经本人追认的,则该签名对本人有约束力,本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应该属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伪证罪等等如果是假冒明星签名出售,则可能构成妨碍作证罪、票据诈骗等等如果是在诉讼过程中签的合同可能构成合同诈骗其他相应的可能构成金融诈骗。

(8)模仿领导签字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一)诈骗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

(二)诈骗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欺诈行为的内容是,在具体状况下,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因此,不管是虚构、隐瞒过去的事实,还是现在的事实与将来的事实,只要具有上述内容的,就是一种欺诈行为。如果欺诈内容不是使他们作出财产处分的,则不是诈骗罪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必须达到使一般人能够产生错误认识的程度,对自己出卖的商品进行夸张,没有超出社会容忍范围的,不是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的手段、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语言欺诈,也可以是动作欺诈;欺诈行为本身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这种义务,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或者继续陷入错误认识,行为人利用这种认识错误取得财产的,也是欺诈行为。

根据本法第300条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骗取财物的以诈骗罪论处。

(三)诈骗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诈骗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不管是什么罪名,冒充他人签字除非得到本人的授权,否则就容易构成犯罪。




Ⅸ 冒充公司领导签字是不是违法

要看你签字的用途
1、用在公司内部请假什么的只是违反了公司制度,严重有可能开除
2、如果冒充签名在公司外部签合同,进行诈骗或损害公司利益,就违法

Ⅹ 在合同上模仿领导签字骗盖公章 管理公章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

在合同上模仿领导签字骗盖公章 管理公章人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管理专公章是在工作职责范属围内,模仿领导签字是一种诈骗行为,因此诈骗人除承担刑事责任外,还要承担民事责任。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如果没有特别约定,即使没有盖章,合同也有效的。

热点内容
劳动法工厂加班多少钱 发布:2025-10-02 01:14:13 浏览:869
健全法律服务体系 发布:2025-10-02 01:06:56 浏览:252
老子道德经第77 发布:2025-10-02 01:05:29 浏览:59
民法重大误解行为 发布:2025-10-02 01:04:55 浏览:362
立法法与司法法 发布:2025-10-02 00:48:23 浏览:809
公司高管是否适用劳动法 发布:2025-10-02 00:35:35 浏览:72
劳动合同法41条每二 发布:2025-10-02 00:29:35 浏览:111
合同法如果违约向哪方法院诉讼 发布:2025-10-02 00:24:36 浏览:84
劳动法关于探亲假 发布:2025-10-02 00:23:32 浏览:717
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12条 发布:2025-10-02 00:09:36 浏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