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注销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Ⅰ 公司注销后是否需要承担劳动纠纷的赔偿
公司注销后同样需要承担劳动纠纷的赔偿。
根据《合同法》《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在注销以后,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事情的直接负责人承担公司的民事责任。所以当企业存在未了债务,而清算主体承诺对未了债务承担责任或负责处理时,因其承诺具有一种保证的性质,清算主体应对企业未了结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1)用人单位注销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经公证或审批的合同:
1、合同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合同当事人的申请,对合同的真实性及合法性所作的证明。经公证的合同,具有较强的证据效力,可作为法院判决或强制执行的根据。对于依法或依约定须经公证的合同,不经公证则合同无效。
2、合同鉴证是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应合同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进行的鉴证。
鉴证机关认为合同内容有修改的必要时,有权要求当事人双方予以改正。鉴证机关还有监督合同履行的权利,故鉴证具有行政监督的特点。中国合同鉴证除部门或地方性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一般由当事人自愿决定是否鉴证。
3、合同的审核批准,指按照国家法律或主管机关的规定,某类合同或一定金额以上的合同,必须经主管机关或上级机关的审核批准时,这类合同非经上述单位审核批准不能生效。例如,对外贸易合同即应依法进行审批程序。
Ⅱ 公司注销原法人还用承担法律责任吗
不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其有相应的规定:
第一百八十七条 公司解散内后,股东应容当对公司进行清算,清算完毕并办理注销登记后,公司归于消灭。由于经合法清算后的公司剩余财产,由股东依法进行分配后归股东所有。
公司解散,依法应当清算的,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10日内将清算组成员、清算组负责人名单向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2)用人单位注销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法条:
第三十四条有限责任公司变更股东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并应当提交新股东的主体资格证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证明。
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继承股东资格的,公司应当依照前款规定申请变更登记。应当自改变姓名或者名称之日起30日内申请变更登记。
第三十五条公司登记事项变更涉及分公司登记事项变更的,应当自公司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申请分公司变更登记。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发生变动的,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Ⅲ 公司注销了还乘不承担法律责任
由公司以前的法定代表人承担。
Ⅳ 用人单位被注销后如何确定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用人单位被注销后可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确定为劳动争议案件的当事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第四条 劳动者与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应当将用人单位或者其出资人列为当事人。
第五条 未办理营业执照、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营业期限届满仍继续经营的用人单位,以挂靠等方式借用他人营业执照经营的,应当将用人单位和营业执照出借方列为当事人。
第六条 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人为诉讼当事人。
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4)用人单位注销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可列为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的还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与其它单位合并的,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的,其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用人单位分立为若干单位后,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分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劳动争议,可以列新的用人单位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可以列劳动者为第三人。
原用人单位以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新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列为共同被告。
第十二条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与其他平等主体之间的承包经营期间,与发包方和承包方双方或者一方发生劳动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当将承包方和发包方作为当事人。
Ⅳ 劳动仲裁期间用人单位注销了 责任如何承担
可以要求仲裁庭出具仲裁结果,然后变迁诉讼对象向法院起诉,向相关组织或个版人追讨劳动报酬。权
劳动争议主体即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劳动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如果在劳动争议过程中企业已进入清算阶段,则劳动者应将清算组作为争议的主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条第(八)项规定,清算组可“代表破产企业参加诉讼和仲裁活动”。清算组即清算机构,是企业经营终止后执行清算事务并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权务机构,它负责企业清算期间的一切事宜。也就是说,如果劳动争议发生时,用人单位进入破产清算,那么劳动者在选择相对一方主体的时候应当直接将清算组列为被申请人。
Ⅵ 公司注销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如,清算中未涉及该事项,视公司注销情况应当区别对待
一、如果系股版东担保承担注权销公司后的责任,那么由股东承担责任。
二、如果系清算注销,那么一般会考虑由股东在清算分配所得范围内承担责任。
此外,是否承担责任还应当考虑时效的问题。
法定代表人是不应当承担责任的,兼具股东身份除外。
仅供参考。
Ⅶ 如果用人单位被注销主体资格,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已经被吊销执照,那用人单位就不是劳动法定的用人单位,是没有内用工资容格,属于非法用工,对于非法用工劳动仲裁是无法受理的,因为没有主体资格了。现在通过劳动部门去解决的话,估计很难解决掉,劳动部门对于没有用工资格的单位是没有执法权限的,只能帮助劳动者协调。而法院跟劳动部门有些法律概念上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建议让仲裁委员会给你们出具一份书面的不予受理通知书,然后再到法院去。
Ⅷ 用人单位进行工商注销手续,出资人仍应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1、案情介绍:熊某等三人是A公司员工,B公司是A公司的唯一法人股东。2013年年中,A公司应经营不善,经过清算程序后,到工商行政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公司存在对熊某等三人合同到期未续签的问题,且在办理注销手续过程中及之后,亦未向熊某等三人支付经济补偿金。为此,熊某诉状至武汉市蔡甸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该委以原用人单位已经注销为由,不予受理。熊某又诉至武汉市蔡甸区人民法院,要求支付合同到期未续签的双倍工资差额、终止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等。
2、法律分析:用人单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需要通知债权人,并在有关报纸上进行公告。那么,作为用人单位的出资人,其是否在用人注销后仍需承担主体资格证人,是本案的中心。另外,《劳动合同法》并未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注销后,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3、判决结果:本案,通过读事实部分的确认,以及法官对法律的释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签订《调解书》:由A公司的出资人B公司支付熊某等三人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等。
4、律师建议:术业有专攻,劳动法是涉及范围很广泛的有一定地方性的专门性法律实务。比如,在与当事人沟通中,我就直接像当事人解释说,因用人单位已经注销,仲裁机构不会受理,我们双方的代理阶段最好包含一审。另外,当事人亦应了解各地的实践操作,比如在武汉各区级法院,对于合同到期未续签的问题是否需要支付双倍工资,操作不一。总之,如果涉及较为复杂的或者证据不详实的案件,建议聘请专业劳动法律师的帮助。
Ⅸ 公司要注销,注销负责人会不会承担什么责任和风险
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清算并注销,不会涉及个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