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人贷款的法律责任吗
『壹』 帮人担保贷款需承担哪些责任和风险
根据《担保法》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内承担保容证责任”。对此,袁国兴指出,从字面上看,一般担保比连带担保责任和风险较小,但是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或者无力履行时,仍有代为履行的义务,“比如借款人财产处置后仍不够偿还债务,担保人也需承担债务。因此,只要是担保就有风险。”
目前,因担保出现的纠纷也不少。债务人失踪,担保人担责的案例并不少。外地就曾出现债务人跑路,担保人存款和工资账户被冻结和划扣的案例。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碍于情面,替别人作担保,如果债务人到期不能履行债务,担保人就要承担还款义务。所以为别人担保,须三思而后行。
为他人借款担保需慎重,有公安机关在微博上总结了给人做担保需注意的三点:一要考察被担保人的诚信度和真实度,不要盲目听信他人引荐、介绍;二是关注借贷资金用途、去向,对其资金的使用进行必要的监督;三是担保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不能超过自己的能力,更不能以自己的房产等生活必备品作抵押。
『贰』 帮人贷款,向贷款人要了好处,以后贷款人还不上钱,我有没有责任
帮人贷款是否签订合同,或者是否作为了担保人。如果是担保人,借款人回还不上款,是需要承担连带答责任的。
担保贷款就是根据借款合同或借款人约定用借款人的财产或第三人财产为贷款保障,并在必要时由第三人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一种贷款。
担保贷款是指借款人不能足额提供抵押(质押)时,应有贷款人认可的第三方提供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保证人是法人的,必须具有代为偿还全部贷款本息的能力,且在银行开立有存款帐户。
保证人为自然人的,必须有固定经济来源,具有足够代偿能力,并且在贷款银行存有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保证人发生变更的,必须按照规定办理变更担保手续,未经贷款人认可,原保证合同不得撤销。
『叁』 帮助他人担保贷款贷款人还不了的情况下担保人付什么法律责任吗
在法律层面,您所描述的问题主要涉及:保证合同纠纷。我国法律规定的担保可以内分为物保和人保容,就保证的方式而言,可以分为一般责任保证与连带责任保证保证两种。一般责任保证,在主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的情形下就剩余的部分承担偿还的责任,即一般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具有先诉抗辩权。而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债权人不必等到就主债务人的债务执行完毕仍不能全部清偿的情况下再要求保证人偿还,而是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就全部的债务进行偿还。当然,保证人在履行完保证义务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进行追偿。最后,关于本解答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条文,您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肆』 名义人贷款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根据合同相对性,原则上贷款人是你,那么还款人理应是你,至于你所贷款项的用途,银行一般不过问,也不构成你不需还款的合理抗辩;;;但是你说的如果是你是贷款的保证人的话,则承担保证责任。
『伍』 用自己身份证帮朋友贷款,所交的证明是假的,本人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你好,你帮助朋友贷款身份证是女的,你会受到法律追究的,谢谢!
『陆』 在法律上我帮别人贷款承担什么责任
作为贷款主体在偿还不上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逾期责任,并补缴本息和罚金。作为担保人会承担连带责任,并承担偿还本息和发件的责任。
1、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
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连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六条保证的方式有:
1、一般保证;
2、连带责任保证。
身份证补办程序:
1、本人到居住地公安机关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点申请、填写《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登记表》并缴纳证件工本费。
2、异地受理点受理居民身份证换领、补领申请后,及时将受理信息传送至申请人户籍地公安机关,户籍地县级公安机关及时审核签发。
3、居住地公安机关接到经审核签发的制证信息后,在法定时限内完成制作与核验发放,申请人凭领证回执到受理点领取证件,换领证件的,领取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
此外,异地受理不增加制发证周期和任何收费。依照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公安机关自公民提交申请之日起60日内发放居民身份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缩短制发证周期。异地受理与户籍地受理一样,群众都只需缴纳证件工本费,没有其他任何费用。有效期满换领居民身份证的,证件工本费20元,损坏换领、丢失补领的,证件工本费40元。
『柒』 我帮别人在银行贷款做了担保,算承担法律责任了吗
那你必须协助借款人在规定时间内归还清贷款本息,还不清的余款由你负责归还,这是担保人法定义务。
『捌』 贷款担保人的法律责任
按法律规定,你父亲作为担保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你父亲作为担保人,现在没专有任何条子并不要紧属(贷款和被贷款人双方都有据),要紧的是你父亲需要承担还贷款2万元的连带责任,也就是说,你家那亲戚贷的2万元现在都超期6个月了还没还贷款,你父亲就需要去找那亲戚,要求他马上还款。若那亲戚不还,你父亲可向法院提供那亲戚的所有财产信息,配合债权方收回贷款。如那亲戚没钱还,也没任何财产用以抵偿,就得由你父亲替你那亲戚先垫钱偿还其贷款2万元及利息,还后,再由你父亲自己去找那亲戚追偿。
当然,你父亲在先替那亲戚还款之前一定要债权人出具贷款的原始依据,并向你家那贷款的亲戚落实,看你父亲是否真是担保人?万一你父亲当时只是口头上说过要担保,并没在其贷款的相关协议上签字担保,那你父亲就不是担保人,就不应该承担还款的连带责任。
呵呵,最希望你父亲不是其担保人了。
所以,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给任何人担保!
『玖』 替人借款法律上得承担还款责任吗
1、担保人的法律责任,有连带保证和一般保证:
(1)连带保证是只要债务人到期不还款,债权人就可以选择债务人或是保证人索要债款;
(2)而一般保证人的责任则有不同,应是在债务到期债务人不还款时,在借款纠纷未经法院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担保人可以不承担责任。
2、法律还规定:如果在签担保合同时,未约定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视为连带保证。所以,你说没有明确说明是什么保证的,按连带保证处理,也就是说:如果到期你叔叔不偿还,信用社可以选择是起诉你叔叔还是起诉你们全部6个担保人、还是只起诉其中一个担保人来偿还全部债务。
3、“我和我父亲只签名,其他的都没填写”:
(1)在担保人处签名、或是在担保合同中签名,是有效的担保合同或担保条款。
(2)其他的什么都没写,应是连带保证了,对你不太有利。
4、“我叔叔不还,我家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承担多少 ?”:
(1)你叔叔不还,你家应你对你叔叔的全部贷款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至于你家会承担多少,要看信用社如何选择,如果选择起诉全部6个担保人,你和你父亲可能承担全部债务的各1/6,你们父子总共承担全部债务的1/3。如果银行只起诉6个担保人中的一个要求承担全部债务,也可能要承担全部债务。
5、“如果我叔叔有意不还,或者银行有意帮他隐瞒财产?我家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他和那个信用社主任的关系不错!”:你家可以向信用社提供你叔叔的财线索,并且最好留下证据,如果信用社在你提供你叔叔的财产线索后怠于对财产采取保全并诉讼执行措施,你家可以主张在你们提供的财产线索的范围内免除担保责任。
7、“现在找我担保,因为他是我叔叔,我又没办法说不!因为我家和我叔叔的关系,银行会不会让我家承担全部责任? ”:
(1)没办法说“不”:那就有可能要因为你的顾面子承担责任和损失了。
(2)银行不能因为你和你叔叔的关系而要求你承担全部责任,只应因你在担保合同中的作用要求你承担相应的义务,如果是连带保证,即使他不是你叔叔、而是你两不相干的人,银行也一样可以要求你承担全部责任。
(3)当然,你和你父亲以及其他担保人,在承担担保责任、为你叔叔还债后,可以在所偿还债务的范围内向你叔叔追偿。
8、“担保人里有我叔叔的二儿子,可以不可以要求让他全部承担?”:你无权要求,但银行有权要求他二儿子全部偿还。
9、“如果银行让我和我父亲承担,我可不可以要求法院检察贷款人的财产?如果我质疑他有能力偿还而不偿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1)法院不会主动去“检查”他的财产,即使你要求。如果你认为他有财产,可以将财产线索提供给银行和法院。但如果是连带保证人,只要银行起诉了你,你无权要求在没有就你叔叔的财产起诉或仲裁前不得让你还债,就因为这是连带保证。
(2)在债务到期后,可以将你叔叔的财产线索提供给银行,如果银行在接到后不及时采取措施,你可以向法院提交你已经及时通知银行债务人财产线索的证据,从而主张在你所提供的财产线索范围内免除你的担保责任。
10“财产申请保全,向法院申请还是向信用社?如果他们之间有沟通,申请会不会被扣?”:
(1)财产保全,是原告或反诉人的权利。如果你是被告、且是连带保证人,无权申请财产保全。
(2)如果申请财产保全:只能向法院申请,银行无权接受保全申请或是采取保全措施。
11、“如果银行要求我家全部承担?我可以不可以申请承担部分?几率多”:
(1)如果你是连带担保人:不能申请,没有可能。
(2)如果合同中明确写明你是一般保证人:在银行没有就你叔叔的财产起诉或仲裁、并执行前,不能让你家承担责任。
12、建议:
(1)下次再担保,无论如何要想清楚、要写清担保的性质。
(2)如果可能,可以要求你叔叔为你担保反担保,以房产或车辆等给财产给你抵押或质押。
(3)平时注意查清你叔叔的财产线索,以备不时之需。
(4)不确信时,最好不为他人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