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土地非法转让的法律责任

土地非法转让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11 12:17:15

㈠ 买卖或者非法转让土地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看买卖的数量和何种土地,一般买卖耕地超过1亩以上的按渎职类犯罪处罚。

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将土地主要是指土专地使用权利完全地或属部分地转移给他人的行为。买卖,从理论上讲,是将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他方,他方为此支付价金的行为。由于我国实行土地的公有制,单位和个人只享有对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法律禁止集体土地使用权自由转让。因此,只要实际上发生了一方违法地将土地权利完全转移给另一方,另一方支付价金,则可以认定为买卖。除此形式之外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将土地权利转移的行为,即为“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对“买卖土地”和“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虽然对其处罚并无区别,但在适用时,仍应准确把握其行为性质。对在实际上非法将土地权利完全地、永久地提供给另一方,另一方为此支付价金的,应定性为“买卖土地”;对将土地违法地有期限地提供给他方使用,或者一方支付金钱以外的标的物,另一方使用土地的,则应定性为“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㈢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法律责任是:
(1)没收违法所得。
(2)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回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答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3)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4)可以并处罚款。
(5)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6)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㈣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土地抄法》第七十三条买卖或者袭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法实施条例》 第三十八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
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㈤ 农村非法出让土地使用权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在我国,非法转让土地属于违法行为。非法流转土地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程度,可进行行政处罚,甚至会受到刑事惩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规定:“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第七十三条规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转让土地的责任人如果属于政府公务员或者其他行政监察对象,依法应给予行政处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规定,以牟利为目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罚金数额与上述相同)。
司法解释规定了五种情节严重的情形,具备其中情形之一的即属情节严重:
1.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0.33公顷(5亩)以上;
2.非法转让、倒卖一般耕地0.67公顷(10亩)以上;
3.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1.33公顷(20亩)以上;
4.非法获利五十万元以上;
5.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量标准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如曾因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受过行政处罚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等。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高于上述数量标准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则属于情节特别严重。

㈥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犯罪类型和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责任主任主要有哪些?(一)行政处罚。
根据《土地治理法》第七十三条的划定,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行为,要没收非法转让土地的违法所得,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限期拆除或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举措措施,可以并处非法所得50%以下罚款;根据《土地治理法》第八十一条的划定,擅自将农夫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要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根据《城市房地产治理法》第六十六条的划定,非法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根据《城市房地产治理法》第六十七条的划定,非法转让已划拨方式取得的使用权的,责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六条的划定,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没收非法收进,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二)党纪政纪责任。
首先,非法转让土地的责任人假如属于公务员或者其他行政监察对象,依法应给予行政处分。
根据15号令的划定,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对有关责任职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革职处分;情节严峻的,给予开除处分。
另外,违法行为当事人为中共党员的,还可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九条的划定作出处理。
(三)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划定,以牟利为目的,违背土地治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达到一定情节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司法解释划定了情节严峻的五种情形: 1,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5亩以上;2,非法转让,倒卖一般耕地10亩以上;3,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20亩以上;4,非法获利50万元以上;5,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目尺度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㈦ 非法转让、占用土地行为的认定是什么

刘申常一、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所谓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土地权利完全或部份、永久或在一定期限内转移给他人,从而获利的行为。

二、认定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必备条件

(一)客观上土地权利发生了转移。土地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及他项权利。就国有土地而言,其权属代表是国家。单位和个人只能买卖或者其他形式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他项权利。就集体土地而言,集体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则可能将集体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非法转让。土地权利发生转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土地权利的全都,也可以是土地权利的部分;可以是永久或长期转移土地权利,也可以是有期限的转让土地权利。土地权利发生转移是构成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要件之一,土地权利发生转移的实质是改变了原有土地权利的法律关系,使土地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发生变更。

(二)非法转让土地权利从而获取非法利益。在非法转让土地权利的过程中,违法者从中获取了利益。获取利益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有的是直接获取价金(如转让金或租金),有的是获取实物(如以物易地),有的则是联建分成(一方出土地,另一方出资金,建成房屋后按约定比例分成或出售后按约定比例分成),有的是以土地入股,有的则是获取流动资金(如抵押等)。

上述两点是认定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行为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无论是直接买卖土地,还是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只是形式不同,其实是一样的,即非法转移土地权利从而获利。

三、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了非法转让土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没收违法所得。二是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三是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四是可以并处罚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50%。五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六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非法占地行为的认定

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合法有效的批准而占用土地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因国家建设或其他原因需要使用土地,必须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呈报有权审批的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农用地的要经过农用地转用审批,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要经过土地征用审批等。只有经法定程序审批才能取得合法的土地权益。

五、非法占用土地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的。这是指需要申请审批方能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未经批准取得合法手续而擅自占用土地的行为。

(二)采用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这是指不具备用地资格的单位或个人为达到使用土地的目的,编造事实、制造假象申请用地,使批准机关信以为真而批准其用地;或是虽具有申请用地资格,但在使用土地的类别上以好充劣,在位置上以东报西,从而骗取批准的行为。

认定骗取批准,应注意把握3个条件,一是行为人申请用地时有骗取批准的主观故意,这种故意可能表现为隐瞒或者虚构户籍人口数量,隐瞒原土地使用面积或土地利用现状,将耕地申报为非耕地等。二是行为人实施骗取行为后,已经取得了用地批准文件,没有取得的,骗取批准行为不能成立,已经取得的,即便用地批准文件是越权批准的无效文件,骗取行为依然成立。三是相对人已经实施了占地行为。

(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多占土地的。这是指获得批准征用、使用一定数量土地的单位或个人,超过批准机关所批准的面积占用土地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其超占部分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

(四)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禁止单位或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该条例第三十四条同时又规定违反了第十七条的规定,逾期不改正的,依照非法占地行为处罚。

六、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①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②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③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④可并处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处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罚款。⑤行政处分(对非法占用土地单位的直接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⑥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农村村民非法占地的法律责任主要有:①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②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热点内容
危险品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01 12:41:45 浏览:954
协议代写法律效力 发布:2025-10-01 12:24:06 浏览:755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管辖 发布:2025-10-01 12:17:16 浏览:404
法律援助的机构 发布:2025-10-01 12:15:49 浏览:884
十大立法亮点 发布:2025-10-01 11:51:15 浏览:657
呼吁2016年修改婚姻法解释二24条 发布:2025-10-01 11:49:13 浏览:680
珠海劳动法无期合同员工裁员赔偿 发布:2025-10-01 11:44:07 浏览:407
微商法条例 发布:2025-10-01 11:44:05 浏览:823
社会与法从心开始倾情拯救 发布:2025-10-01 11:25:34 浏览:451
司法结构化 发布:2025-10-01 11:20:38 浏览: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