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言语伤害法律责任

言语伤害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2-16 10:10:59

① 被人言语攻击后发生打架事件,应付什么责任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内以下有期徒刑容,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如果案发前因为被害人有明显过错,被告人一怒之下失手将被害人致伤,情节明显较轻,且案发后被告人又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一般应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但是如果轻伤以下,则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同时,如果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减轻或不予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的,可以加重处罚。

② 言语辱骂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违反了治安管理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按情况严重程度不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言语伤害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言语辱骂形成犯罪的条件:

1、侮辱他人的行为。

行为的主要手段有:

(1)、暴力侮辱人身,这里所讲的暴力,仅指作为侮辱的手段而言。例如以粪便泼人,以墨涂人,强剪头发,强迫他人做有辱人格的动作等,而不是指殴打、伤害身体健康的暴力。如果行为人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和行为,则应以伤害罪论处。

(2)、采用言语进行侮辱,即用恶毒刻薄的语言对被害人进行嘲笑、辱骂,使其当众出丑,难以忍受,如口头散布被害人的生活隐私、生理缺陷等。

(3)、文字侮辱,即以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漫画、信件、书刊或者其他公开的文字等方式泄漏他人隐私,诋毁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

2、侮辱行为必须公然进行。

所谓“公然”侮辱,是指当着第三者甚至众人的面,或者利用可以使不特定人或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公然并不一定要求被害人在场。

3、侮辱对象必须是特定的人。特定的人既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数人,但必须是具体的,可以确认的。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无特定对象的谩骂,不构成侮辱罪。死者不能成为本罪的侮辱对象,但如果行为人表面上侮辱死者,实际上是侮辱死者家属的,则应认定为侮辱罪。

4、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本罪。虽有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但不属于情节严重,只属于一般的民事侵权行为。

③ 请问言语伤人,发生斗殴,有法律追究责任吗

只能给你列出一些要点,自己去结构文章吧: 1、事情的经过,包括事后汇报、慰问和赔偿医药费; 2、原因分析,主要分析提意见--吵架--打架的演变因素; 3、处理决定,描述责任,明确双方的责任大小,包括领导责任; 4、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地搞好食堂各方面工作,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④ 言语上重伤他人应承担什么责任

言语引起的纠纷还是主要的要看引起的后果。

如果引起极其严重的后果的话那么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稍微严重的就是行政处罚。

如果比较轻微的就是民事赔偿责任的啦。

⑤ 受到他人言语上的侮辱,造成心里上的伤害,想付诸与法律,该以什么法律起诉比较适当

这只是民事案件,首先应敬告对方停止恶言相对。其次找居委会调和。再次当协调不当,对方仍然怼进行侮辱性语言攻击,致使心里和精神受到委屈,这其实侵犯尊严,可向有关部门(法院管民事和刑事案件)起诉,要求其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相关民事权益

第二条 保护范围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侮辱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5)言语伤害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多次侮辱他人,可能会涉及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对诽谤罪的量刑

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⑥ 言语辱骂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言语辱骂抄 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袭法》第42条之规定,涉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诽谤,依法应给予治安行政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⑦ 用言语气死别人,会触犯法律吗会被判刑吗

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行为人是否知道被害人版的权病情;
2、被害人自身疾病的严重程度;
3、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存在希望或者放任“语言过激而导致被害人病发死亡”这一结果的主观恶意;
4、行为人语言过激的程度;
5、行为人的事后态度,如赔偿等问题。

如果为已知被害人患有会因情绪激动而造成身体损伤或死亡的疾病,同时抱有使被害人疾病发作的目的,对被害人进行言语攻击,致被害人死亡,行为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根据行为恶意程度,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
同时行为人要承担对被害人家属的赔偿责任。

⑧ 如果一个人受到语言上攻击另当事人受到伤害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语言攻击是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第(二回)项规定“公然侮答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参考资料:www.gov.cn/...30.htm

⑨ 请问如果他人用语言伤害法律法规是第几条款

根据现行的《侵权责任法》第2条的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内。
本容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第5条规定,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另现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⑩ 懂法律的进。。关于言语中伤

上述属于侮辱诽谤,您可以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如果你们协商未果,您可以到法院起诉他。但是您应该对他对您进行的侮辱和人身攻击的事实进行取证,包括证人证言或者对方言语录音等视听资料,并留存证据,这样会是您将来的诉讼占比较大的优势。

如果达到情节严重,您还可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应有的社会评价所享有的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包括保护自己的社会良好评价或改善、改变不好评价的权利和维护名誉权不受侵害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
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热点内容
法院办公室图片 发布:2025-09-30 14:20:52 浏览:420
上诉一定要请律师吗 发布:2025-09-30 14:12:08 浏览:511
法官森 发布:2025-09-30 14:10:36 浏览:655
律师出国留学 发布:2025-09-30 14:10:02 浏览:616
律师周末上班吗 发布:2025-09-30 13:49:03 浏览:981
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举报 发布:2025-09-30 13:43:14 浏览:754
买卖在耕用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30 13:42:57 浏览:689
法治公安者 发布:2025-09-30 13:42:17 浏览:712
黄山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发布:2025-09-30 13:33:40 浏览:449
国家森林防火条例 发布:2025-09-30 13:32:44 浏览: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