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责任
① 统计违法行为有哪些其法律责任是什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福建省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统计违法行为有以下几类。 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等故意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 ②胁迫、授意他人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 ③迟报统计资料的; ④拒报统计资料的; ⑤错报、漏报统计资料且在规定时间内不予更正的; ⑥干涉、妨碍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的; ⑦包庇、袒护统计违法行为或对举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⑧毁灭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与统计记录的; ⑨不按规定设置、保存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的; ⑩未经审批擅自开展统计调查,制发统计报表的; 11未经核定或批准擅自公布统计资料的; 12未依法办理统计登记的; 13违反统计人员持证上岗规定的; 14违反《统计法》有关保密规定的行为等。 统计违法行为要负法律责任。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形式有: (1)刑事责任。《统计法》第二十六条、《福建省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二十四条均规定,违反统计法规,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行政处罚。《统计法》第二十五条、《福建省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十九条规定,对统计违法行为可以给予警告、通报、罚款、暂停营业、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3)行政处分。《统计法》第二十五条、《福建省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领导,直接责任人,可由统计机构建议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② 统计法律责任包括民事法律责任吗
不包括
统计法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的; (三)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四)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五)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 (二)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时,认为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该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第四十四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除对其编造虚假统计资料或者要求他人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由作出有关决定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撤销晋升的职务。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中,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申请行政复议。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③ 55、对哪些统计违法行为人可以给予统计行政处分
统计行政处分,是指主管行政机关或行政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统计行政处分是统计法律责任中一种主要的行政制裁方式,在整个统计法律责任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统计行政处分可以适用于:①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或者强令、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②参与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的统计人员;③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尚未构成犯罪的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④对情节较重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者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⑤对泄露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直接责任的统计机构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⑥不依法使用国家统计调查证的统计调查人员;⑦在履行职责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非法泄露有关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的涉外社会调查活动主管机关的工作人员。
④ 统计违法行为有哪些其法律责任是什么
统计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一)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
(四)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的内容的;
(三)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四)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五)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
(二)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
(三)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统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条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时,认为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该国家工作人员的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及时作出决定,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第四十四条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人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批评教育。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除对其编造虚假统计资料或者要求他人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外,由作出有关决定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撤销晋升的职务。
⑤ 确认违反统计法律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 )
正确答案:错
解析:确认违反统计法律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⑥ 在统计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是如何处理的
常见的统计的违法行为有几项:
1、聘用任用未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也就是内填表人没有统容计从业资格证
2、没有建立健全各类统计台帐及原始凭证
3、统计报表中指标数据差错
统计的处罚有几种:
1、警告
2、警告并罚款
3、警告加罚款,并进行曝光
处理方式:
没有从业资格证和没有统计台帐的违法行为第一次检查发现一般不进行罚款,当然也不会曝光,最多也就是个警告。如以前年度检查已经告知此类违法行为,第二次检查仍存在同样违法行为,则会受到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如果情节不严重,则罚款不会超过1000元。
数据差错的就比较复杂了,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统计处罚的标准要看差错额及差错率,高低标准不一样
其次,受到被查单位认错态度,检查当天配合程度,平时填报统计报表及时与否,是否是屡次违法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一般的情况不会进行曝光。如果不是故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的,罚款额一般是2千元至3万元
⑦ 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行为所应承担法律后果.( )
错误
答案解析:
统计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
⑧ 为什么要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所谓统计违法行为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个体工商专户、基层群众性自治组属织和公民,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的行为。这类行为干扰了统计工作的正常秩序,造成了统计数据失真,给政府的宏观决策和管理提供错误的信息。特别是为了获取非法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行为,不仅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而且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践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害国害民、贻误党的事业,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必须坚决反对。为了维护统计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更好地为各级政府科学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服务,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惩处统计违法行为,通过对违法行为人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来确保统计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健康、顺利地开展。
⑨ 什么是统计行政处罚有哪些种类
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
1、警告
《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2、罚款
《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个体工商户有《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3、没收违法所得
《统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所列违法行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9)统计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统计行政处罚的特点:
1、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执法检查机关;
2、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3、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不适用于民事违法和统计犯罪,不同于民事处罚和刑事处罚;
4、被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违法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