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什么法律
⑴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什么责任请具体说明
根据劳动部劳部发[1995]
309号第29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于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32条免于刑事处分的。
⑵ 的哪些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选举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专对有下列行为之一属,破坏选举,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三)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四)对于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于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的。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以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⑶ 如何认定《劳动合同法》第39条"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判断标准
1、法院的生效判决。此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定罪量刑了。
2、被人民检察回院免予起诉的。
具体答的条文劳动部关于印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依据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解除劳动合同。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被人民法院依据刑法第三十二条免予刑事处分的。
劳动者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⑷ 刑事立案是根据什么法第几条规定的分别是如何规定的
立案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一、有犯罪事实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
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开始,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仅是指发现有某种危害社会而又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整个犯罪的过程、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是谁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
2.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虽有犯罪事实发生,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⑸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缓刑的情况有哪些
根据我国《刑法》第72条第1款的规定,一般缓刑是指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内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容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如果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没有再犯新罪或者被发现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也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定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行为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如果符合《刑法》第72条第1款的规定,就有可能判处缓刑,具体情况法院会根据每个案件不同,和被告人的具体悔罪表现如退赃、赔偿损失等做出判决,建议委托辩护律师进行辩护,更大力度争取适用缓刑。
⑹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什么责任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内规定追究的法律责容任。
一、定义: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谴责。
二、主要分类:
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中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负刑事责任意味着应受刑罚处罚。这是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根本区别。
⑺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什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
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版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权予行政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九条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
(7)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什么法律扩展阅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交通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规定,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并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⑻ 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凡是触犯《中华人来民共和国自刑法》并且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其中包括的行为种类非常多,涉及的罪名达数百个。可以举例如下:
盗窃,达到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涉嫌盗窃罪。
诈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谎言虚构事实,骗取公私财物据为己有,达到数额较大,涉嫌诈骗罪。
强奸,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发生性关系,或者奸淫幼女的,构成强奸罪。
⑼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和规定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二款 在道路上驾驶机回动车追逐竞驶,情答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四十二条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第四十三条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在执行期间,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每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第四十四条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危险驾驶罪的罚金数额,目前没有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