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水滴筹虚假负法律责任吗

水滴筹虚假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1-02-18 03:36:33

1. 水滴筹里面的信息是虚假的,筹到了4万多块钱,如果是查出来有什么处罚吗

查出来所筹到的善款会被追回,同时发布虚假信息骗取善款的行为会移交公安机关根据调查结果处以相应的法律处罚。

2. 用水滴筹筹得善款可以乱花吗 如果乱花了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能要快点快点

3. 水滴筹,想问问骗了6000以上什么罪

水滴筹骗了6000元以上,涉嫌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对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最后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4. 朋友弄了个水滴筹,情况属实只是证明提供不足,我在平台证明了,我要负什么责任

只要是情况属实,没有虚假诈骗,是不需要负什么责任的。如果事实不是这样,你也故意隐瞒实际情况,就会成为帮凶,这个一旦查出来,就要负法律责任了。

5. 如果有人不工作,想不劳而获,在水滴筹上发虚假病例,谎称自己或家人生病了,要钱治病求捐款,会怎么样

我觉得如果有这种事情发生,水滴筹这个平台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是他们没有做好背景调研工作,像这种机构政府应该好好管制一下

6. 散布谣言说某一项水滴筹是假的,影响筹款进展是什么违法行为

水滴筹套路告诉大家
他们几个工作人员到每个医院推,找哪些病人用他们的平内台筹款,筹款方式是容和轻松筹一样的,广告都是说不收取患者一分钱,但是也不会掏一分钱,他们只是做一个平台给患者自己的亲朋好友捐钱,但是水滴筹比轻松筹更恶心,更卑鄙
具体来了
他们打着做一个活动的幌子,告诉患者参加了就有1W块领取,不需要家属的亲朋好友捐钱,只要转发20次和证实20次就可以参加
但实际1W块是全国抽几十个人,也就是说几率几乎是跟中彩票一样
最可恨的是他们不说这个1W块是要抽选才可以有的,各种手段骗人用他的水滴筹发布信息给他们打广告
后来我们集齐了转发20次和证实20次 他告诉我要到多少多少号抽,说抽到的几率90% 我当时就知道猫腻了 ,到最后结果出来几率就是跟中彩票一样
水滴筹昧着良心各种好说好骗的 哄病人去做他们的平台,但是我们早在几天前就做过一次轻松筹了,所以这次做 我不知道亲朋好友怎么看我们,真是恶心死我了

7. 水滴筹筹款平台有人利用水滴筹款。骗取钱财2万以上该用什么法律责任

诈骗2万元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可以争取缓刑,也可以争取免予刑事处罚,或者不起诉。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徙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7)水滴筹虚假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根据《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虽已达“数额较大”的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且行为人认罪、悔罪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二、一审宣判前全部退赃、退赔的。三、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四、被害人谅解的五、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在第四条中,诈骗近亲属的财物,近亲属谅解的,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诈骗近亲属的财物,确有追究刑事责任必要的,具体处理也应酌情从宽。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人大网

8. 请教一下在水滴筹筹款如果隐瞒存款,该负什么责任

在水滴筹筹款,如果隐瞒存款,该付什么责任?可以自学律师

9. 水滴筹筹钱时候说是动手术然后没有动会负法律责任吗

应该会但如果有原因就不一样了

10. 水滴筹不补充款项去向的资料,会承担法律责任吗

我国现行的《慈善法》中并未对个人发起募捐的行为进行规制。而作为这类提内供网络募捐服务容的平台,也并未被赋予对于类似诊断证明等信息的审核义务。

法律上面没有强制要求平台来核实真实性,平台可能也不具备核实真实性的能力。像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来发布求助信息,平台应当在显著的位置向公众展示风险防范的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

真实性要由这些信息的发布者来负责。就意味着这些平台没有法定的义务来审核个人所发布的信息是否真实。当涉及到资金的时候,平台应该对这些信息发布者个人的真实信息要进行核实,这也是它的一个法定义务。

民政部于2017年7月公布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和《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

其中规定,平台应明确告知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用户及社会公众,个人求助、网络互助不属于慈善募捐,其真实性由信息提供方负责;第二,平台应在公开募捐活动展示页面提供举报功能,并在接到举报后5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对举报人进行反馈,并与相关方面沟通。

若举报属实,应立即对活动进行下线处理。

热点内容
合同法合同的效力教案 发布:2025-09-30 07:09:11 浏览:15
中西经济法的区别 发布:2025-09-30 07:09:01 浏览:728
s条例美国 发布:2025-09-30 07:04:12 浏览:537
劳动合同法用工年龄16 发布:2025-09-30 07:02:02 浏览:800
古代日本女人的刑法 发布:2025-09-30 06:57:08 浏览:629
民事诉讼法解释462条 发布:2025-09-30 06:49:50 浏览:449
立法权的让渡 发布:2025-09-30 06:46:21 浏览:668
上海募捐条例 发布:2025-09-30 06:46:20 浏览:574
大学生学习劳动法的体会 发布:2025-09-30 06:45:31 浏览:703
司法警察安全检查 发布:2025-09-30 06:45:30 浏览: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