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胁迫订立的法律效力

胁迫订立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02-18 11:59:47

❶ 以胁迫手段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要根据以下二种情况来分析其法律效力:1、一方以欺内诈、胁迫的手段容订立的合同,如果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为无效合同。2、如果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该合同为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为无效合同。第五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❷ 受胁迫所订立的遗嘱有效吗

问题:生活中往往出现很多被继承人受胁迫或受骗立了遗嘱的事情。如父亲生重病版要去医院,权儿子以父亲必须写一份对自己有利的遗嘱为条件再送父亲去医院治病,这时父亲无奈而立下遗嘱。再如,有的儿子在父亲生病住院后,对父亲骗称其得了不治之症,不久将离开人世,骗得父母的遗嘱。请问题:这些受胁迫或受骗所立的遗嘱有效吗?
这些受胁迫或受骗所立的遗嘱应属无效。《继承法》第22条明文规定:“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你信中所反映的情况,就是一种胁迫、欺骗被继承人而使其作出了非真实的意思的遗嘱。立遗嘱人应随后再立一份真实意图的合法遗嘱,交有关机关、组织或公正可靠的遗嘱执行人保管。一旦自己去世,胁迫人或欺骗人所持的遗嘱就自然不会产生法律效力,后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就会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并予以执行。

❸ 胁迫我签下不平等协议书,此条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即使是在胁迫下签的抄不平等协议书,此条约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但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撤销协议。在没有判决撤销前,协议书仍然是合法有效的。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❹ 通过胁迫手段取得的欠条法律效力问题

第一、如果你没有有效证据证明是被胁迫的,那么该欠条是有效的,债权人可回以提起诉讼获得支持;
第二、答关于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从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算得,一般为两年。这就要看你这个“文书”中的具体条款是什么?如果记载的债务到期日已经超过两年了,那么将失去胜诉权,如果起诉,诉讼请求就会被驳回,不用担心。如果没过,那你就要另外想办法,收集当初被胁迫的证据。祝好运~~~

一个证人的证明力有限,最好还能找到其他的证据向佐证,形成证据链。不过有证人证明已经算胜利了一步~~~~

❺ 被人胁迫订立的遗嘱有效吗

我国《继承法》第22条第2款规定:“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由此可见,只要不是根据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所立的遗嘱,内容无效。被人胁迫订立的遗嘱无效。

❻ 受胁迫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 > 法治

受胁迫订立来的买卖合同是有效源的,但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合同。
《合同法》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❼ 遭殴打胁迫强行订立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没有法律效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回一的,合同无效答: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被逼签订的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被胁迫签订的协议,如果损害到国家利益,属于无效合同;
2、被胁迫签订的协议,如果未损害到国家利益,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❾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有效吗

现实问题

钱某平时开车上下班,一天下雨路滑,不慎撞倒了骑自行车的顾某,造成顾某轻微擦伤,但顾某拉住钱某不放,并打电话叫来了几个朋友,要求钱某赔“医药费”。钱某称愿意赔偿500元,但顾某要求必须赔偿5000元,如果钱某不付,则他们会群殴钱某。钱某表示,身上一共只有500元无法拿出5000元,顾某于是拿出纸笔,要求钱某写一张欠条,欠条内容为钱某欠顾某4500元。同时,顾某记下了钱某的车牌、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要求钱某三天内联系顾某还款,否则就“不客气”。三天后钱某一直没有付款,经过顾某多次催款,钱某一直避而不见,后顾某将钱某诉之法院。那么,法律对于此类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律师解答

以暴力相威胁,强迫钱某写下欠条,即借款合同,显然是一种以胁迫手段逼迫他人订立合同的行为。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所以,本案中钱某完全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该合同。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热点内容
徐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9-30 04:54:16 浏览:84
法律硕士文史哲专业 发布:2025-09-30 04:48:44 浏览:675
法律的责任是指什么 发布:2025-09-30 04:48:44 浏览:783
上海市劳动法实施条例 发布:2025-09-30 04:47:02 浏览:275
经济法初级企业所得税 发布:2025-09-30 04:41:39 浏览:362
劳动法关于员工生病的规定 发布:2025-09-30 04:33:08 浏览:254
跨专业保研法学 发布:2025-09-30 04:31:35 浏览:444
2017劳动法产假工资发放 发布:2025-09-30 04:25:11 浏览:103
政府购买服务受劳动法 发布:2025-09-30 04:19:20 浏览:842
劳动法从哪年开始的 发布:2025-09-30 04:08:31 浏览: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