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给政府的税收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给政府的税收承诺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1-02-23 06:28:30

① 税收返还的行政允诺有效吗

2000年4月16日,乐山市人民政府作出乐府函〔2000〕49号《关于支持1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第三条规定:“1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投产后,增值税前三年地方所得返企业用于还本付息,所得税前五年由同级财政先征后返,之后五年由财政按规定返还50%,若企业有困难,可全部返还。”但是原告新光硅业公司与被告高新区管委会没有签订过涉及相关税款返还金额、期限等内容的书面协议或合同。

2014年9月3日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对新光硅业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同日,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乐山市华威清算事务所有限公司担任新光硅业公司的破产管理人。后新光硅业公司破产管理人多次向高新区管委会发函要求其按照乐山市人民政府乐府函〔2000〕49号规定支付税收返还款2072.72万元未果,遂诉至法院,结果法院判决企业败诉。

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奔着招商引资去的纳税人四不四有点唇亡齿寒的赶脚。

黑天鹅年年有,三观时时碎,次贷危机、9.11、泰坦尼克,还有……

不过政府作出的行政允诺不一定都是“黑天鹅”。

行政允诺是指行政主体为履行自己的行政职责,向不特定相对人发出的,承诺在相对人实施了某一特定行为后由自己或由自己所属的职能部门(如下属财政部门)给予该相对人物质利益或其他利益的单方意思表示行为。

行政允诺的特点有许多,涉及本案的主要有:行为的单方性,类似于悬赏合同中的“悬赏”行为;行为的奖励性,就像本案中各地的招商引资优惠;行为内容和程序上的自由裁量性。

站在法律角度而言,行政允诺分为适法行政允诺、违法行政允诺和无效行政允诺。对于适法行政允诺,由于行政裁量权的普遍存在,一般无法对行政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对于违法行政允诺,当行政允诺所产生的信赖大于法律保护的利益时,可以要求行政允诺承担赔偿责任,反之行政机关只承担补偿责任;对于无效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原则上不承担法律责任,相对人只能就其损害获得一定补助。

本案法院的观点是,政府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发〔2000〕2号文的规定,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小易不太明白的是,依据征管法判决的依据在哪里?地方政府支出名义是财政返还或财政奖励,虽然与企业缴纳的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扭曲了税法的严肃性,但毕竟不是直接的税收返还。桥归桥,路归路,收税归税局。

如果按法院的说法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那么该如何理解国发〔2015〕25号第三条的规定呢?

第三条规定:“各地与企业已签订合同中的优惠政策,继续有效。”

法院的另一个观点是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协议,而政府允诺是单方的,因此不用兑现。其实这一点还不如接着上条直接说违法来的更直接。

② 对政府的承诺不兑现承诺法律上有什么说法

对于书面承诺,例如拆迁补偿,已经写进白纸黑字的,可以起诉或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对于模棱两可的口头承诺,没有任何说法
举例:A,某地方拆迁,政府与拆迁户甲某经过多次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书面协议地方政府应当于2014年3月1日前支付补偿金47万元。但拆迁后,协议到期,政府只支付了15万元,剩下的钱一拖再拖,甲多次索要无果,提起诉讼。诉讼结果是法院判决政府依照协议支付甲47万元,扣除已经支付的15万元,剩余32万元应当支付。判决生效后,当地政府最终支付了该款项。
这里政府的承诺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合同,由于政府一方不履行承诺,实际上构成合同违约,所以甲能够胜诉并最终获得补偿金。
B,某地方乙某等村民被征地,当地政府在征地时承诺应当妥善安置居民,征地后,政府除了支付一笔补偿金外,然后把村民安置到某区属企业工作。后来该企业经营不善倒闭,村民失业后失去了生活来源,多次找政府要求妥善安置,但政府多次表示已经安置,无法再次安排。村民多次上访无果,有的居民想通过法律来解决,但在咨询过律师后,律师表示,政府虽然表示要安置居民,但如何安置,具体措施并无详细说明,且政府已经支付补偿金并安排工作,已经履行协议,起诉无胜诉可能。

③ 乡镇政府承诺在企业所纳税款中返还50%是否合法

乡镇政府承诺在企业所纳税款中返还50%不合法,乡镇政府没有税收减免权限,

④ 政府的承诺或者政府的政策规定可不可以认为是政府跟老百姓之间的合同

现实是很缺现实的,如果你政府答应您的是不是很快就能办到的,它是需要有一步一步的审批一步一步的程序的

⑤ 与政府部门签定的免税合同有效吗

《税收征管法》第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扰”。
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一些县区政府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制定优惠政策时超越权限、擅自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如某县开发区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中规定,在该县兴办的外来投资企业,享受国内经济特区一切优惠政策(含减免税政策),而且前三年减免一切税收。又如,某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中规定,党政机关干部及公职人员均可在本地区域内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兼营他业、兼任他职所得报酬不受任何人干预。这不仅于国家禁止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规定相背,而且其中报酬所得不受干预的规定显然与税法相抵。这种超越权限的减免,不仅减免政策本身无效,而且使得税收减免政策失去了应有的真实性、权威性,将来也无法对投资者履行诺言。二是给税收征管带来不便。一些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缺乏依据,给地税部门正常的税收征管带来不便。新《征管法》对当前各税税收减免问题都有新规定,税收减免权在中央,其他任何部门、地方政府都没有税收减免权,地方政府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只能破坏税收法律的严肃性,给招商引资工作造成混乱。明智的投资者也不会真正相信“免税”的承诺,他们只能把“免税”的规定作为一个与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

⑥ 承诺具有法律效力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54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法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所实施的合法行为。
56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它形式。法律规定使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其规定。
57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之日起具备法律效力,行为人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对方当事人同意,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
综上所述,口头承诺系公民、法人为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所实施的合法行为的一种。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其它形式。
因此,可以认定口头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自承诺开始,也就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生效。承诺之人受承诺的约束,除非依照法律规定或对方当事人同意,口头承诺之人不得对自己的承诺随意变更或解除。
这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的司法精神之体现。法律的渊源来自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道德,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而不立”。这亦体现了,社会道德与法律对于信守承诺的看重!
然而,客观事实与你能够证明的客观事实未必一致!接受承诺一方,如果不能证明口头承诺的客观存在,恐怕维权方面讲面临巨大障碍。
所以,很多时候,无论是在实践之中还是法律方面,都尽量主张将相关承诺落实与纸面上。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口头承诺,只要在其行为实施之时,不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等符合无效或可撤销、可变更的情形下
该民事法律行为依法成立,依法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口头承诺)自成立之日具有法律约束力

⑦ 地方政府承诺的税收优惠税收返还靠谱吗

我觉得是不好的啊

⑧ 政府口头承诺可以作为证据吗

别相信政府的口头承诺,到时候不承认是没有任何证据的

⑨ 企业对政府承诺纳税到一定的额度合法吗

作为纳税人对政府承诺纳税到一定的额度的行为,并不是违法行为。而是纳税人积极纳税的表现。具体情况,请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热点内容
国际法律责任的依据有 发布:2025-09-29 14:21:09 浏览:936
刑事诉讼法一审开庭程序违法 发布:2025-09-29 14:17:26 浏览:990
司法鉴定可诉 发布:2025-09-29 13:44:58 浏览:410
法治观念核心 发布:2025-09-29 13:33:18 浏览:568
最高检贯彻依法治国规定 发布:2025-09-29 13:28:59 浏览:266
王者战队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9 13:01:52 浏览:103
哈尔滨市燃煤污染防治条例 发布:2025-09-29 12:45:01 浏览:792
宁夏2016人口计生条例 发布:2025-09-29 12:04:49 浏览:447
道德经的企业 发布:2025-09-29 12:04:48 浏览:967
2016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 发布:2025-09-29 11:52:57 浏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