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应扣未扣或少扣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责任

应扣未扣或少扣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3-02 23:02:23

A. 公民不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关于扣缴义务人法律责任的规定如下:
第六十一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二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第七十三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账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由税务机关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七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B.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职工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应如何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69条的规定,扣缴义务人应扣内未扣、应收而不收税容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扣缴义务人依法履行扣缴义务对保证国家税款的征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保证国家的税收和维持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扣缴义务人以及纳税义务人进行处罚。

由税务机关依法向纳税义务人追缴其金额税款;对扣缴义务人的失职行为进行处罚,处以其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2)应扣未扣或少扣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依法办理扣缴税款登记。根据新的政策精神,所有扣缴义务人都必须办理扣缴税款登记。对扣缴义务人实施扣缴税款登记制度,是对扣缴义务人进行税务管理的基础。

考虑到许多扣缴义务人同时也是纳税人,为减少其负担,简化手续,对办理了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不再发放扣缴税款登记证件,可以在税务登记中增加有关扣缴税款登记的内容,在税务登记证件上标注扣缴税款登记的标志。

C. 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税会受到什么处罚

面临限期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将处以罚款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未能及时办理或者申报代扣代缴税务事宜的将面临由税务机关限期整改或者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指出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3)应扣未扣或少扣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内容:

1、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2、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3、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

4、住房租金: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5、赡养老人: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D. 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对纳税人要不要加收滞

对于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的情形,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罚以50%到3倍的罚款,对扣缴义务人不加收滞纳金等规定,实务中基本上没争议,但对纳税人应不应该加收滞纳金还是有争议。

对纳税人不应加收滞纳金,文件规定得很明确:

1、《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注意:这里写的是追缴税款,而不是追缴税款及滞纳金,也没有在追缴税款后面紧接着写上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行政机关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1199号

关于应扣未扣税款是否加收滞纳金的问题

按照《征管法》规定的原则,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无论适用修订前还是修订后的《征管法》,均不得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加收滞纳金。

这个文件应该是说得很清楚了:无论按新征管法还是旧征管法,也无论对纳税人还是扣缴义务人,都不得加收滞纳金。

但有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1、国税函文件效力低于征管法,无效。

2、1199号文是个案批复文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3、1199号文说的是行政机关,其他纳税人不能适用。

4、扣缴义务人未代扣代缴,纳税人有自行申报缴纳的义务,未按时申报缴纳,从滞纳税款之日起应该加收滞纳金。

这些理由都不成其为理由:

1、国税函文件与征管法效力问题。法律文件效力有层级性是不错,但下级文件与上级文件内容上没有冲突的话,不存在较低级别文件无效。在应扣未扣个税是否加收滞纳金方面,征管法并没有要加收滞纳金的意思表述,如果有,1199号文违背了征管法规定无效,但征管法没有说。

2、个案批复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问题,这个问题在很多业务问题讨论时都存在。我对持这种观点的人简直无话可说,个案批复同类问题都不能适用,意思就是说同类问题一个一个都要去请示,总局一个一个都要发个文件,这岂不荒唐?1199号文是对广西的答复,那么其他省对这个问题也要去请示一下,总局也要给个文件答复?

3、1199号文说的是行政机关,其他纳税人不能适用。

4、扣缴义务人未代扣代缴,纳税人有自行申报缴纳的义务,未按时申报缴纳,从滞纳税款之日起应该加收滞纳金。这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1199号文,无须辨驳。

扩展阅读:1199号文全文是这样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行政机关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1199号

你局《关于行政机关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法律责任问题的请示》(桂地税报[2004]45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关于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的认定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行政机关是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其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补贴及其他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应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关于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的法律责任问题

2001年5月1日前,对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适用修订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由扣缴义务人缴纳应扣未扣税款;2001年5月1日后,对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适用修订后的《征管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7号),由税务机关责成扣缴义务人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三、关于应扣未扣税款是否加收滞纳金的问题

按照《征管法》规定的原则,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无论适用修订前还是修订后的《征管法》,均不得向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加收滞纳金。

1199号文标题虽然是关于行政机关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但文件内容通篇都是引用个人所得税法、征管法的原文,文件中在在处处都是讲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而没有局限于行政机关。所以,我们不能过于纠结于标题而忽视内容。

另一方面,本来可以普遍适用的文件只对某一类纳税人适用,这在适用主体上有歧视。

E. 咨询标题: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如何处理

咨询内容复:某企业应扣未扣工制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7号)第二条作了规定,“扣缴义务人违反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的,税务机关除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对其给予处罚外,应当责成扣缴义务人限期将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的税款补扣或补收。”现税务机关对其给予处罚外,责成扣缴义务人限期将应扣未扣税款补扣。逾期后扣缴义务人仍未补扣,税务机关应如何处理?回复内容:
请您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F. 应交而没有交个人所得税3百万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需要承担履行法定义务并接受处罚的法律后果。
扣缴内义务人责容任的类型可以分为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经济责任
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而承担的补偿性法律后果。中国《税收征管法》规定:扣缴义务人未按期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解缴外,从应解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行政责任
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但是又不构成犯罪,需要承担不利后果。中国《税收征管法》规定: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未履行扣缴义务,违反刑法应该承担的不利后果。中国刑法规定,扣缴义务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计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G. 单位没有进行个人所得税代扣除的应付什么责任

补交了。加罚滞纳金了。故意不代扣代缴的,金额大的,时间长的还可能被罚款。

H. 未履行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的企业应承担什么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I. 求问企业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税会受到什么处罚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不如实申报,目的是为了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根据违法程度的不同,既要追究行政法律责任,也要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对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另外,依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纳税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也就是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不如实申报,编造虚假计税依据,没有构成犯罪的,要承担五万以下罚款的行政法律责任,造成税款流失的,承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的行政法律责任。

(9)应扣未扣或少扣个人所得税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不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定罪量刑。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不如实申报,造成税款流失,构成犯罪的,需要移送司法机关被定罪量刑,也就是说,该纳税人面临牢狱之灾!

根据我国刑法第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赁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对于不依法缴纳个税的人或逃避缴纳个税的人,其会同时受到行政方面与刑事方面的处罚。所以,各位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认为一两次不交个税没什么大不了,一旦被查出来,那么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热点内容
违反合同的民事法律责任 发布:2025-09-28 03:21:08 浏览:218
经济法研究生公考 发布:2025-09-28 03:20:33 浏览:14
民法中抛弃 发布:2025-09-28 03:15:22 浏览:222
魔法学徒4 发布:2025-09-28 03:14:04 浏览:905
美国司法警察 发布:2025-09-28 03:09:27 浏览:89
901法学 发布:2025-09-28 03:04:35 浏览:772
道德经怜羽 发布:2025-09-28 02:59:55 浏览:262
鸡泽县人民法院 发布:2025-09-28 02:49:21 浏览:122
西方法治历程简述 发布:2025-09-28 02:47:47 浏览:255
道德之光舞蹈 发布:2025-09-28 02:47:46 浏览: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