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离职2年公司追究法律责任

离职2年公司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03-04 21:01:48

① 离职时公司协议上说3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

竟业限制只限于知道公司商业秘密的员工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从事与原单位有利益冲突的职业或相同的职业.

而且竟业限制期为离职后的2年.所以你们的协议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② 在公司失望犯了错误,离职两年后还有权追究法律责任吗

失望犯错?什么意思?

③ 已经提出离职申请还能追究公司责任么

员工从单抄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④ 离职时公司协议上说3年内不得从事相关行业,否则承担法律责任

违法.
竟业限制只限于知道公司商业秘密的员工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从事与原单位有利益冲突的职业或相同的职业.
而且竟业限制期为离职后的2年.所以你们的协议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⑤ 公司有权利对已离职员工追究法律责任吗

按你的表述,要看离职员工是否侵犯公司权益,如有,则公司可以向离职员工主张权利。

⑥ 怎样追究已经离职的原公司员工法律责任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在劳动仲裁时效内,用人单位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合同法》
第七十七条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有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者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七十八条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工会有权提出意见或者要求纠正;劳动者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工会依法给予支持和帮助。

⑦ 员工离职一年还能追究其责任吗

B、员工离职后3年内不得从事与公司生产经营一致或相近、相似的工作,在这3年内每年补偿员工一定数额的补偿金。
答:一、 贵公司制定的合同中A条款是关于提前解除合同的违约金问题。以北京市政府公布的《
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
》为例,其中第9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约定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约责任,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支付的违约金最多不得超过本人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工资总额”。如果员工在提前一年之内解除合同,公司按此规定执行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提前一年以上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上述条款显然违反了最多12个月的限额规定。
二、 B条款是关于竞业限制及补偿金问题。《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中规定:商业秘密是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虽然该员工已经离开公司一年时间,你们仍然可以追究其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责任。
三、 关于对补偿金的数额尚无统一规定,但是部分地区提出不得低于其年工资的1/3到1/2的幅度,还是可以借鉴的。
四、 关于追究其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责任的程序与时效问题。前者一般不适用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而是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因此,也就不适用 60天的仲裁时限,而是适用民事诉讼的时效。
以上为个人建议,请酌情考虑。

⑧ 自动离职公司会追究我的法律责任吗

如果是不辞而别的自动离职,造成公司损失的,公司可以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如果辞职没有造成公司损失的,不能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人力资源市场行政法规 发布:2025-09-27 15:44:34 浏览:249
助理律师英语 发布:2025-09-27 15:43:31 浏览:149
民事诉讼法引言 发布:2025-09-27 15:37:34 浏览:821
开展民法典信息社区 发布:2025-09-27 15:37:29 浏览:489
湘西律师群 发布:2025-09-27 15:26:06 浏览:152
自强不息道德讲堂 发布:2025-09-27 15:16:27 浏览:413
程序抗辩行政法 发布:2025-09-27 14:55:49 浏览:609
药品管理相关法规 发布:2025-09-27 14:47:32 浏览:406
廉政与法治 发布:2025-09-27 14:46:41 浏览:392
企业均没按劳动法政府不去查 发布:2025-09-27 14:46:30 浏览: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