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按照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

按照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

发布时间: 2021-03-09 10:33:39

A. 法律解释按照解释的主体和法律效力不同,可分为( ) A. 正式解释 B. 学理解释 C. 非正式解释 D. 任意解释

按照法律解复释的主体和制效力不同把法律解释分为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两大类。
(1)法定解释
法定解释又称正式解释、有权解释,官方解释和有效解释,是指法律确定的国家机关或个人依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对法律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法定解释的特点是:解释的主体是法定的,不是任意的;所进行的解释具有法律效力。一般与所解释的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对法定解释,人们往往依据解释主体的不同,划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2)学理解释
学理解释又称正式解释、无权解释、任意解释,是指非法定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法学工作者以及报刊等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其特点是不具有法律效力。
--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5页。
法律解释按照效力来划分有法定解释(有效解释)和任意解释(学理解释)两大类。法定解释是指根据法定权限由特定的主体进行的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释。学理解释是指没有法定普遍约束力的解释,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案件辩论和法制宣传。

B. 根据法律的内容 、效力和制定程序,可以把法律分为( )

选A,根本法和普通法。

根本法和普通法是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的强弱所作的分类。根本法是由制宪会议或一般立法机关依特定程序或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

其他任何法律都不得与根本法相抵触。普通法律指有立法权的机关依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它通常规定某种社会关系或社会关系某一方面的行为规则,其法律效力仅次于根本法。

(2)按照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分为扩展阅读:

法律的其他分类

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成文法是有权制定法律规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成文法是指未经国家制定,但经国家认可和赋予法律效力的行为规则,如习惯法、判例、法理等。

2、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内容所作的分类。凡规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义务本体的法律为实体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凡规定实现实体法有关诉讼手续的法律为程序法。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又称主法;后者是为了保证实现实体法的。

3、特殊法和一般按照法律效力范围所作的分类。从空间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地区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的法律为一般法。从时间效力看,适用于非常时期的法律为特殊法,适用于平常时期的法律为一般法。

从对人的效力看,适用于特定公民的法律(如兵役法)为特殊法,适用于全国公民的法律为一般法。特殊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在于在特殊情况下一般可优先适用特殊法。

C. 根据宪法法律内容存在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哪两类

近代以来出现的各种宪法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即形式分类和实质分类。
一、宪法的形式分类

近代资产阶级学者根据宪法的某些外部表现特征,对宪法作了多种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种: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这种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是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所谓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现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世界上最早的成文宪法是1787年的美国宪法。现代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是成文宪法。所谓不成文宪法,是指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有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主要由宪法性法律文件、法院判例、宪法惯例构成。2.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这种分类的依据和标准是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的不同。所谓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的宪法。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这种类别的宪法。所谓柔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法律效力与普通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如作为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议会以一般立法程序制定和修改的。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这种分类的依据是制定宪法的主体。所谓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
二、宪法的实质分类

马克思主义承认从形式上对宪法进行分类的意义,同时也看到其局限性,从实质L对宪法进行了分类。1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与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是根据宪法所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以及国家政权的性质所进行的分类。所谓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又称资广阶级类型的宪法,是指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和确认资产阶级专政的宪法。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的基础之上,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服务,确认和保护资产阶级专政。所谓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又称无产阶级类型的宪法,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和确认由人民当家做主的宪法。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服务,并公开确认工人阶级在整个国家中的领导作用。2法定的宪法与现实的宪法。这是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理进行的分类。所谓法定的宪法,又称成文的宪法,是指统治阶级通过法定程序制成的书面形式的宪法。所谓现实的宪法,又称事实的宪法或真正的宪法,是指一个国家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以及现实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列宁认为,现实的宪法决定法定的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只有当法定的宪法真实地反映现实的经济、政治关系,与现实的宪法一致起来,才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愿望,法定的宪法才是真实的。

D. 法律效力的分类

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3、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4、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编辑本段根据我国法律,对人的效力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②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编辑本段法律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那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编辑本段法律的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
编辑本段法律的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时间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编辑本段法律的生效时间主要有三种
①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②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③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E. 根据法律规定的特点,法律规范可分为哪些种类

法律规范的种类

(1)按照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分类,法律规范分回为义务性规答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①义务性规范是要求人们“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承担一定积极作为义务的法律规范,即“必须怎样”、“应当怎样”。

②禁止性规范是“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即“不能怎样”、“不得怎样”。

③授权性规范是授予人们“可以”作出某种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即“可以怎样”。

(2)按照法律规范强制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一般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而任意性规范是指允许当事人在法定的范围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规范。

F. 根据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律可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和特别法

一般法具有普遍性,如刑法、民法、婚姻法。

特别法,只对特定的区域、时间等具有法律效力,如香港特别行政区法。

G. 按照不同标准,法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简述这些标准和类型求各位高手帮忙!急急~~~

对法律种类的划分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如:
从法律的文字表现形式方面划分,可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律的适用范围方面划分,可分为普通法和特别法;从法律制定的主体方面划分,可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从法律的内容方面划分,可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等。

H. 效力和对人的效力的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

您好!请您完整描述您的问题。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法律生效的范围。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④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对事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①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②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空间效力,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航空器。

时间效力,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I. 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同,可以划分为( )

实体法和程序法

热点内容
2015婚姻法修改 发布:2025-09-26 10:47:33 浏览:347
法院快递退回 发布:2025-09-26 10:46:05 浏览:791
林永交律师 发布:2025-09-26 10:37:03 浏览:904
劳动合同法可分为哪四类 发布:2025-09-26 10:09:08 浏览:94
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拖欠 发布:2025-09-26 10:08:22 浏览:960
法院推介词 发布:2025-09-26 10:08:20 浏览:849
盱眙律师 发布:2025-09-26 10:06:55 浏览:909
道德审判案件 发布:2025-09-26 10:03:05 浏览:50
菲律宾法律婚姻法 发布:2025-09-26 09:49:34 浏览:203
小学教育政策与法规 发布:2025-09-26 09:49:33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