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受害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受害人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1-03-11 10:52:45

㈠ 诈骗案件的刑事案件受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还会判刑吗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刑事和解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就赔偿问题达到协议,取得受害者谅解的,司法机关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取得受害人谅解后是否不追究刑事责任,还要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
法律依据: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㈡ 故意伤人事件如果受害者不追究,是不是可以不负法律责任

首先,负法律责任有民事和刑事责任两种。如果受害人的伤情经鉴定为轻伤以上,加害人就涉嫌故意伤害罪,肯定要负民事赔偿责任的(受害人放弃的除外)。如果轻伤,受害人不愿意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则可免除刑事责任。如果鉴定为重伤,则无论受害人愿不愿意追究,加害人都应被追究刑事责任。

㈢ 如果民事了解了.受害者还能追究法律责任吗

在刑事案件中,如果加害人与受害人事先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的话,这个协议是可以认定有效的。
达成民事协议,并不会影响刑事部分的判决,如果赔偿到位,征得受害人的谅解的话,刑事判决的时候会考虑在量刑方面稍微照顾一下,但是,并不会影响刑事判决。
祝好。

㈣ QJ案 如果被告人法院当天无罪释放 法院会不会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责任 说她报。假。案

一般情况下,如果诬告未造成实际损害的,公安机关不直接追究。但被告人有权以故意陷害罪对诉讼者发起诉讼。

㈤ 受害人撤诉后公安机关会继续追究法律责任么

首先要确定是不是真的犯了敲诈勒索罪,如果是真的那8千元属于数额较大。退赃只是减轻处罚的一个量刑情节而已,即使受害者不想追究责任,但是公安机关也不会撤销案件,因为他已经触犯了刑法。
陈先生的索赔肯定不合理的,房屋租赁是合同关系,合同具有相对性,我不知道当初这位陈先生用了什么言语恐吓了这位张先生。由于不了解案情,不敢随意发表意见,但是敲诈勒索罪是有严格的构成要件的,建议请个律师了解一下,看能不能在公安阶段解决一下,即使不能也取保候审出来再说。

㈥ 受害者不追究法律责任的情况下还是判刑了,怎么回事

如果构成犯罪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不是受害者所决定的,属于公诉案件。

㈦ 报案后,自己不追究他人的责任,法律会追究吗

家人的话法律一般是不追究的(除非家人强烈要求追究除外)。但报案的话,公安可能会把事情查清楚。再有现在盗窃1500元好像有些地区还不到追究刑事的数额起点。报案不必交钱。提供情况就行了

㈧ 过失伤人如果被害人不追究责任还会判刑吗

过失伤人,只有在构成重伤、或者死亡的情形下才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被害人不再追究,只能对被告人从轻处罚。

㈨ 刑事案件受害人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么.

这要看受害方站在什么角度去看待和想要的结果去定追与不追的问题,如果把事实看为过去,是已经发生了无法更改就面对现实,只是想解决就是不去追究刑事责任了,只是进行多一点的经济补偿即可,冤冤相报何时了啊,错的在前就不要再错下去了,早结束早安稳,都安稳,时间和精力都耗不起,找个律师帮帮你吧。

㈩ 被害人因在刑警对和检察院口供不符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只要是如实陈述就没有问题。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第一百二十五条 询问被害人,适用本节各条规定。

热点内容
法院被执行人什么意思 发布:2025-09-25 23:02:20 浏览:611
当法官的原因 发布:2025-09-25 23:01:33 浏览:929
2014年二级建造师法规教材 发布:2025-09-25 23:01:30 浏览:621
新旧劳动法内容 发布:2025-09-25 22:40:09 浏览:120
厦门户籍管理条例 发布:2025-09-25 22:40:07 浏览:615
有关人事需要了解的劳动法内容 发布:2025-09-25 22:27:10 浏览:1
路桥司法拍卖 发布:2025-09-25 22:26:29 浏览:340
定海针律师 发布:2025-09-25 22:18:50 浏览:890
通过微信公众号普及法律知识 发布:2025-09-25 22:08:07 浏览:850
初一政治手抄报关于法律知识 发布:2025-09-25 22:04:07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