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表写假的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A. 公司员工做假工资表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并要求员工
这是一种变相的克扣自离职工工薪的违法行为,您应该知道工薪的结算流程吧!无论是自离还是厂里除名都不会无端理由克扣员工的所得工薪。您可以直接到劳动部门反映此事,请求劳动部门出面协商讨还自己应得的所有工薪
B. 公司员工做假工资表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可能会承担刑事犯罪。
员工做假工资表,能够套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或《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二)情形,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因此而使单位遭受实际经济损失,还应当赔偿。 如果数额特别巨大,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一、《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职务侵占罪;贪污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2)面试表写假的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北京法院将曝光职场失信行为,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市高院民一庭庭长单国钧总结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失信的具体表现形式。
用人单位的失信表现形式主要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聘用协议”“承包合同”“劳务派遣协议”等,虚构民事关系或多单位混同用工,故意掩盖真实用工关系。
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与劳动者签订空白合同;用人单位编造虚假工资表或编造虚假考勤记录,隐瞒劳动者实际执行的工时制度以及加班情况等。
劳动者失信的表现形式则集中在伪造学历证书、虚构从业经历、编造虚假身份、美化业绩、向用人单位提交虚假病假条;违背入职时的服务期承诺等。
市高院表示,接下来,法院将加强对失信当事人的批评教育,积极通过公开庭审、庭审直播、媒体宣传等方式对此类案件进行广泛报道。
在法律文书中强化对失信现象的描述,明确当事人的失信内容,及时将法律文书进行网上公开,发挥文书网上公开的监督和警示作用。
积极主动与工商部门、劳动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稽核部门、税务部门建立工作联系,通过司法建议函等方式向相关执法部门提供违法线索,协助其他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形成打击劳动领域失信现象的合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劳动合同法
参考资料来源: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窗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年修订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北京法院将曝光职场失信行为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C. 伪造高中毕业证应聘合同工,被发现了要负什么相关法律责任会坐牢吗
你好,虽然这样的行为属于不诚信的行为,并且是违法行为,但可以肯定是不要坐牢的。
那么,我对你可能会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下介绍:
1. 行为的性质、是否需要坐牢。
伪造毕业证,根据你是否有伪造印章性质不同。如果你制作特定高中的印章用于制作毕业证,则触犯了刑------法280条第二款,虽然情节轻微不以犯罪论处,但留下案底总是不好的;如果你购买别人的制作好的高中毕业,那么仅是普通违法行为,被公-==安-部-门的发现最坏情况就是少量罚款和15日以下拘留,因为情节较轻一般也不会拘留。
2. 民事层面的法律责任。
因为伪造证件入职,如果公司发现,那么你可能承担你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并且公司将有权利立即开除你而无需任何补偿。
3. 我的建议。
不要自己刻章,办一个证,用工方一般不会特别重视,但你需要在之后的培训和工作中表现出足够的适应能力,完成好工作,不致用工方怀疑你的高中文凭。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本不应该鼓励他人犯法,但我认为社会上多一名有着轻微瑕疵的勤勉工人,要优于多一个不安定的闲散人员。希望你(或你为之咨询的人)若能凭靠假的证件成功成为工人,则努力勤勉工作,不能认为违法是一件简单的事,无代价的行为,形成违法的习惯思维,那样终将酿成恶果。
那么,祝你今后的工作顺利。
D. 报假案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您好!报假案一般要看报案者是否存在主观故意。如果是无意的并且没内有造成严重后果,报案容者一般不承担责任。如果是故意报假案的,公安机关有权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其处以拘留和罚款。因报假案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性,已经构成刑事犯罪的,则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条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1,报假案的没有造成对方一点的损失,一般不会受到什么处罚,
2,对方没有报案或者同你打官司,一般也没有问题。谢谢阅读!
E. 在面试资料表上,学校和专业写的假的,请问有什么危害
为以防万一,建议你最好找到当地人事局的联系电话,审核一般都是当地人事局负责的,不是县人事局哈,是市人事局,一般报考网站上都会有相关的联系电话的,如果打不通或者是在没找到的话,建议自己亲自跑一趟问清楚怎么,最好不要自以为是哦,不然辛辛苦苦考过了笔试,甚至面试,最后政审因为填报问题被刷了还是挺可惜的,当然也有可能在面试前的资格复审就过不到。还有一个法就是,如果现在报名时间还充裕,你可以删除已经报考了的职位,然后重新报名一次,重新等待审核,这样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不知道删除已报考职位后,能不能再重新报考之前报过的那个职位哦,最好也去了解下。直接向相关负责方了解是最好的也是最保险的法。
F. 何旻哲承认简历造假,你知道简历造假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吗
简历造假需要承担的责任,大部分为对自身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如果真的触犯到法律,则需要承担一部分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我们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简历造假需要承担的责任:
1、工作层面
几乎没有哪一家单位会容忍简历造假这件事,因为这意味着求职者的职业道德出了问题。除非你入职后真的表现非常好,给企业带来很多价值,对方舍不得处理你造假这件事,一般情况下开除是大概率事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应属无效的情形。
G. 公司员工做假工资表会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工厂造假工人的工资逃税,查到会怎样?
查到会被补税、1-10倍罚款、缴纳滞纳金。
H. 做假考勤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在劳动仲裁委或法院提供的涉嫌伪证罪,民法和刑法处理不同而已: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8)面试表写假的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考勤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公司劳动纪律,规范员工考勤管理,落实工作责任,现制定考勤管理规定。
1、迟到、早退
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迟到或早退15分钟以内,按10元/次扣罚;
当月累计迟到或早退超过四次(含四次)以上,按旷工半天并记书面警告一次;迟到或早退超过16分钟至1小时内者,按旷工半天并扣罚一天工资;
迟到或早退1小时以上,按旷工一天并扣罚二天工资。当月考勤有旷工者,不得评为月度优秀员工。
员工在上班途中,若遇特殊原因将会造成迟到情况时,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请假说明情况,到达公司时仍需打卡,
并填报考勤说明单由部门经理或总监以上领导签字确认,由考勤员附在考勤表上。紧急或特殊原因临时请迟到假,当月最多不得超过三次。
2、脱岗
在工作时间内,未经上级同意,擅自离开工作岗位15分钟内,扣罚30元/次并在部门内部通报;
超过16分钟以上1小时以内,按旷工半天并书面警告一次;超过1小时,按旷工一天处罚。
因脱岗造成工作延误的,追加拖延工作的处罚;
当月累计超过三次以上脱岗,除按时间扣罚工资外并给予一次严重警告;严重的予以辞退或除名处理。
I. 如果应聘时填假资料,被发现了,需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应聘时填假资料,被发现,只是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不会有其他法律责任
参考条文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