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法学院2008年法律硕士
A. 求08武汉大学法学考研大纲
10月2日 19:39 北京大学与人民大学是招收法律硕士的重要院校,不但招生人数在全国位于前两位,而且其学术实力与师资力量也在中国大陆名列前茅.因此,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这两所名校,我将在今后分几次介绍两校,并进行对比。大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报考
一. 博士生导师
1. 法理学:
北大:巩献田 罗玉中 周旺生 朱苏力
人大:孙国华 吕世伦 朱景文 朱力宇
2. 法制史:
北大:贺卫方 武树臣 张建国 李贵连
人大:曾宪义 郑定 叶秋华 赵晓耕
3. 宪法与行政法:
北大:罗豪才 袁曙宏 姜明安 应松年
人大:许崇德 韩大元 胡锦光 杨建顺
4. 刑法:
北大:陈兴良 郭自力 刘守芬 王世洲 张玉镶 周振想 储槐植
人大:高铭暄 王作富 赵秉志 卢建平 韩玉胜 黄京平 谢望原 何家弘
5. 民商:
北大:刘凯湘 钱明星 尹田
人大:赵中孚 杨大文 王利明 杨立新 龙翼飞 叶林
6. 知识产权:
北大:郑胜利
人大:刘春田 郭禾
7. 诉讼法:
北大:陈瑞华 汪建成 潘剑峰
人大:江伟 程荣斌 陈卫东 王新清 甄贞
8. 经济法:
北大:刘剑文 刘瑞复 张守文
人大:刘文华 史际春 徐孟洲 吴宏伟
9. 国际法
北大:白贵梅 龚刃韧 饶戈平 邵景春 吴志攀
人大:董安生 赵秀文 郭寿康
10. 环境资源法
北大:金瑞林
人大:周珂
评述:从博士生导师的分布情况上,可以看出人大在民法与刑法上占据优势,赵秉志与王利明是代表性人物。而北大在法理与宪法行政法 国际法上有一定的优势 (仅代表个人意见)
二. 报考与录取
1. 北大:此次北大共有2400人报名,共招收305人,前180名在本部学习,后125名在深圳分校学习
(1) 北大复试人数为321人,淘汰者为复试笔试加口试成绩总和不及格,英语口语考试为参考成绩,不记入最后录取分数
(2) 复试分数线:330 55 55 90 。复试分数所占比重为= 初试成绩*14%+复试成绩*30%
(3) 学费为43000元,不管住宿,没有研究生补助金
(4) 学制三年,必须全脱产学习
(5) 深圳分院:学费 66000,三年补助金为36000,前十名为36000+6000 不包住宿
(6) 教学方式:为双导师制,校内一名加校外一名
(7) 奖学金为1万元/学年
2. 人大:
(1) 此次人大共有3400人报名,共招收360人,全部在北京学习,前二十五名为公费
(2) 人大的复试人数为407人,
(3) 复试分数线:325 55 55 90 —— 西部委培生可以降五分录取(原来的分数线为330 55 55 90 ,但复试人数只有308人,不符合国家教育部规定的120%的复试人数的要求,后进行降分扩招,人大最初将分数定为330是因为人大法学院师资力量在全国是最雄厚的,但是在历年的分数线上都是五所院校中最低的,这样很难吸引优秀考生报考,故今年与北大看齐,但最终并没有坚持,但在官方资料中分数线仍称为330,我想这大概是一个面子问题)
(4) 学费:39000,本来定为46000 元,但由于在招生简章上并没有注明学费,在录取时突然告知考生为46000,遭到人大法硕考生的一致反对,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学费改为39000元,第一学年先交26000,否则不发通知书
(5) 学制:全脱产为两年,业余班为3年
(6) 不包住宿,每月定期发研究生补助
(7) 师资力量雄厚,博士生导师也参与教学
(8) 法律硕士教研室:朱力宇,赵晓耕,范愉
评论:人大的报名人数虽然比北大多一千人,但330以上的人数少于北大考生,因此报考人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录取后均在北京上学也是一个优势,缺点是这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行政人员态度蛮横,录取不公开,不透明,知道成绩而不知道排名。政策制定朝令夕改,学校体制与工作人员带有浓重的行政机关色彩。北大的录取虽然公开透明,但是考上后的待遇实在太低,考北大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毅力,而人大对于考生来说是理智的选择,尽管你心中有一些不甘。
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司法部于1996年开始设置和试办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国人民大学为首批招生单位。2004年计划招生人数200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专业代码:030180)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主要为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监督以及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等实际部门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一、我校实行网上招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
网上招生包括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和网上调剂录取等。我校硕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随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有关通知。考生自行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准考证》、《初试成绩单》、《复试通知》和《协议书》等,我校不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二、报考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
同等学力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2、报名前已通过国家四级外语水平考试并获得证书,复试时提交国家四级外语水平考试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3、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4、复试时提交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或在报刊上发表的三篇文章。
5、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6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报考自筹经费和委托培养的年龄不限。
三、报名时间及报名程序
1、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凡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一律在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
网上报名网址:http://pgs.ruc.e.cn
具体报名程序如下:
考生登录研究生院网报系统,注册用户;
2)通过网报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到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交纳报名费;考生在网上支付报名费后,一律不退报名费。
网上付费成功后,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
4)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有效身份证、军官证)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到我校进行电子照相。
2、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
凡在外地参加入学考试的考生须在我校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提交报名信息,但不在我校网上支付报名费。
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后,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有效身份证、军官证)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在当地省、市招生办指定的报名点办理交费、照相等报名手续。
外地考生须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是否须在外地报名点再次提交报名信息,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在外地提交的报名信息是否完整、准确。
3、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立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自负。
4、考生办理完报名手续后,报名表等报名材料不需返回我校。
四、考试科目
1、全国统考:(1)101政治 (2)201英语或203日语
2、全国联考:(3)398专业基础课(含刑法、民法)(4)498综合基础课(含法学基础理论、宪法、中国法制史)
具体考试科目以日后教育部公布的为准。
六、考试地点
北京考区:中国人民大学
外埠考区:在当地省、市招办指定的考点。
八、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原则上录取第一志愿的合格考生)。按规定,被录取的考生必须同我校签定协议书(如属委托培养,还须同委托单位签定协议书),按规定交纳培养费后由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自筹经费生可以迁入我校集体户口。
九、培养方式
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两种方式。全日制学员限招170人,学校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十、培养费
每名学生的培养费总计39000元,分两次交清。
十一、学位授予
学习期满,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考试通过,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者,授予教育部统一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十二、关于毕业生就业
原单位委托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必须回原单位工作,其他毕业生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就业。
法学院咨询电话:010-62511265 法学院网址:www.cnlawschool.com
研招办电话:010-62515340 中国人民大学查号台:010-62511301
入学考试成绩查询电话:16898166
欢迎考生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B. 法律硕士两年的学校有哪些
法律硕士两年制的学校有南京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以及部分外语院校。以下是具体介绍:
- 南京理工大学:其法律专业提供两年制法律硕士课程,拥有丰富的法学教育资源和严谨的教学体系。
- 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的法律专业同样实行两年制硕士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法学知识与实践机会。
- 哈尔滨工业大学:该校法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年制法律硕士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法学院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其两年制法律硕士课程注重法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 华中科技大学:该校法律专业提供两年制硕士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 天津大学:天津大学的法律硕士课程同样为两年制,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法律人才。
- 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其两年制法律硕士课程注重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法学教育。
- 部分外语院校:一些外语院校也开设了两年制法律硕士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强调法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选择两年制法学研究生学校时,建议综合考虑学校在法学领域的学术地位、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培养方案等因素,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C. 武汉大学法律硕士(非法学)好就业吗
我自己感觉情景不错,但是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帮你查了查,你参考一下:(以下是转来的)
法律硕士就业优势突出
(转)法律硕士自少数法学院校在上世纪90年代招生以来,至今已有80所院校开设这个专业,据此一点,也说明法律硕士的市场需求很高,迎合了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法硕前景是每一个考生非常关心一个现实的问题,不仅仅是法硕,实际上所有的研究生都关注这个问题,但法硕近几年属于十大专业中很热门的专业。但是这个问题要通盘辩证看待,我的总的看法是法硕就业不成问题,学校名气越大,地理位置越好,个人素质越高,就业越好。但乐观不是盲目的,研究生的扩张,学生自身实力的有限,以及社会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不确定性,也影响着研究生的就业。
1、法律硕士明显胜过其他法律专业的特点就是专业背景的复合性。它是仿照美国法律博士的办学理念进行的,要求报考的学生应该具有一个非法律的本科学历背景。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有其正确性,因为法律说到底是作为工具为其他各个行业服务的,没有相关行业背景知识,而谈法律运用实际上勉为其难。当然,法学硕士比法律硕士多了几年本科学习时间,让人觉得他们的理论功底一定比法律硕士强。但笔者认为,这种以法律研究为培养方向的法学专业在实际法务操作中并不占优势。法律硕士可以把本科专业知识跟法律知识有机结合,很容易融入到实际的法务操作中去,这是它的就业优势之一。在有些需要很强行业知识的法务工作中(如知识产权、医学等),没有相关行业知识的法学硕士们往往需要在上岗前恶补其知识缺陷,由于是临阵磨枪,其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2、法硕就业趋势好,名校优势突出。从近几年法律硕士毕业生与法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来看,法律硕士优势明显。影响个人具体就业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有:一是学校名气,二是个人综合能力,三是人脉平台。当然能开设法律硕士专业的学校,相对来说都不错。也许你会问为什么笔者认为坚持到名校学习呢?其因有三:第一,能够学到法律的精髓,吸收名校个人风格,比如像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是很好的,有王立民这些老师。像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非常精深的,像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这些学校都是相当不错,就业前景发展非常好。第二、就业渠道,名校来讲就业渠道广而顺畅,可以这样说,以北京为例,假如说你是北大、清华、人大、或者政法毕业的,许多用人单位直接向这些名校招聘和推荐学生,目前整个北京司法系统当中,基本上大多数来源于这几个学校,对你的就业来讲无论你个人资源,还是你学位资源都是非常充分的。第三、就是提供个人的发展平台,我认为在一个好的学校发展平台是不一样的,从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可以看得出来。名校学生与一般学校的学生比起来,并非说他比你聪明多少,而是他进入学校以后接触人的层面一定意义上来讲名校占有优势,他的信息量很大,渠道与人脉关系顺畅。比如像今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北京大学研究生他们的就业情况远远优于一般的学校,因为在这个学校里面练就综合素质的很高,再加上学校好的背景,对个人发展改变很大的。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大家一定要把目标定高一些,在这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要发挥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进入名校。
3、现今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从事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和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工作单位当然可以是法院、检察院、律所、公证处,也可以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亦可以从事原有专业与法律结合的管理工作等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规定,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担任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均应具备法律硕士学位以上文化程度,但是先必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做行政人员除外,如果你作为书记员在法院不用通过司法考试可以的。我们国家司法部门层次比较高一些,他们现在对法学专业人才要求,基本都要求专业学位以上,因为在欧美一些国家,法学不准本科阶段开设,只能在研究生阶段开设,所以法学专业的人才,尤其专业人才可以这样说他是社会的精英,精英群体,所以它要求学位、学历、知识含量、思维水平都比较高,显而易见外在学历就是明显的标准。
通过了法律硕士考试,要想走法律职业道路的话,你还面临着要通过司法考试,这是很明显的。你无论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甚至博士生,你想从事国家司法机关工作的话,那你通过司法考试是必要的,因为司法考试是准入型的东西,你既然考过了法律硕士,同学们大可放心了司法考试不是太挑战,也许你学完了博士司法考试对你是很大的挑战。法律硕士和司法考试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说,同样倾向于应用型,实物型的东西。
(1)从专业知识的复合背景来看,法律硕士的知识面要广些,符合公务员考试宽知识面,综合分析能力强的要求,考上公务员的比例要高出法学硕士许多。
(2)律所需要的法律人才主要是应用性的,并非理论研究,因此以应用型为培养方向的法律硕士也极受律所欢迎。
(3)在竞争高等院校的就业机会中,现今高校就业趋向是高学历化,一般没有一个法学博士的头衔很难觅得一份好的高校教师职业,这样,法学硕士这样研究型的一个群体就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有法学博士挤压,中有法律硕士竞争,下有法律本科伺伏!所以说,从这点上看,法学硕士在进高校就业这块并没有分得更多的机会,丧失了就业的大本营。
(4)在企业公司法务中,和律师一样,他们对法律人才的选择也是看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而并非叫这些法律毕业生去做什么法律论文,他们比较喜欢偏实用型的法律硕士生。
4、相当多的法硕学位研究生毕业以后考取法律博士研究生,所以对于广大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考取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是在高起点上直接从事法律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最佳选择,这种选择很好,它是公平的考试,为什么?你想考这个专业,它只允许非法律专业人去考,本科阶段非法律专业的人来讲,我说句不客气的话,基本上你就停在对法律一无所知这种层面上,大家一块去准备,就看谁方法得当,努力程度大,时间上、态度上、资料上好一些。因为影响学习变量很多,学习时间、体力、智力,选择学习资料,这都很重要。体力、智力我们不用过多怀疑,所有的网友和考生都没有任何问题,否则你不会进入法律硕士的考试,考研的同学体力最充沛的时候。最关键就取决于后面两点,第一学习时间。你的学习态度直接应该影响学习时间,再一个选择学习资料,学习资料的优与劣对于整个考试影响很大了,所以所有网友一定要坚信自己,在这一年考取法律硕士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创造奇迹。
以上分析,可以笔者亲身经历作为注解:笔者所在班级150人,包括选调生有近40人考入公务员队伍,近40进入国内知名律所,会计事务所及其他知名国企,近 15人进入了各级高校,有10余人进入金融,证券,保险行业。全部150人中真正有120人参加就业,其余30人左右为委培生,不参加就业。
以上分析,并非出于个人私心而对法学硕士有偏见。就其法学硕士这一总体称谓而言,在下又分许多专业。比如细分为法理学,宪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法制史,诉讼法学,刑法学等。在这中间,有部分法学专业的就业还是很不错的,如民商,国际法学等,其他比如法制史,法理学的就业途径相当狭窄,在现今的毕业大压力下,就业差强人意也属正常情况。
特别申明,发表这篇文章,我没有论战的欲望,也没有贬低法学硕士而抬高法律硕士之意。我只是就事论事,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举全家之力一学位的本义。把自己的亲身体会供学友们分享,希望不要引起误会!(转帖)
D. 中国的法学研究生教育(不是“法律”研究生教育)比较“牛”的高校有哪些
法学,多年来一直都是中国最为热门的专业之一,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法律人才良好的社会声望和薪酬待遇,使得众多考生对法学专业趋之若鹜。当今全国开设法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600多所,其中既包括老牌的法学类专门院校和开设法学专业的名校,也包括了一些名气虽不那么大,但法学专业具有一定实力和特色的院校,它们和名校一起,散发出法学院校独有的理性之光。
法学院校 百舸争流
提到国内开设法学类专业的知名院校,就不能不提到“[color=blue]五院四系[/color]”。中国法学教育界曾有这一种说法:只有从“五院四系”走出来的人,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律科班生。[color=blue]所谓“五院”是指1949年建国后创立的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所谓“四系”指北大、人大、吉大、武大的法律系[/color][color=blue]。“五院四系”[/color]在很长时间内代表中国法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称法学类院校中的泰山北斗。上世纪末,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政法系,纷纷升格成为法学院,传统的法学院也朝着多学科大学的方向发展。 [color=blue]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华东政法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color][color=blue]至此,“五院”全部晋升为大学。[/color]适逢盛世,脱胎于“五院四系”的9所高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原中南政法学院为例,在与中南财经学院合并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后,很快成为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凭借传统优势和新的发展机遇,这9所高校在中国的法学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伴随“五院四系”时代的结束,国内很多名牌大学的法学专业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法学教育界不再是9所院校一统天下的局面。依靠自身的号召力、深厚的学术底蕴、优越的科研条件,这些大学很快跻身法学强校的行列。比如清华大学,与校内其他一些享有盛誉的理工科院系相比较,清华大学法学院的知名度与认可度要略逊一筹,但是依仗“清华”如此有号召力的招牌,再加上国家扶持、优秀教授学者加盟等有利条件,兵强马壮的清华法学院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民商法是清华法学院最具实力的专业,大师云集,名师荟萃,在民商法领域形成了清华法学院与社科院、人民大学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中国开设法学专业的院校中,还有一些特种兵团。她们虽然不像法学名校那样声名显赫,但她们凭借自身的学科专业特点或地域优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法学专业,发展潜力不可限量。比如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法律系设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的硕士点,国际法学包括海商法、海上保险法、海事国际私法、海洋法等方向,非常符合学校的专业特色。
以上三类法学专业院校发展历程不同,学科发展各有侧重,但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法学教育界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繁荣局面。
老牌劲旅,雄风不减
昔日名扬四海的“五院四系”,堪称法学界的老牌劲旅,他们欣逢盛世,在激昂奋进的发展中在法学领域独领风骚,雄风不减。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2006年法学专业全国各院校综合排名中,脱胎于“五院四系”的9所高校中,仍有8所雄霸前八名的宝座。
[color=red]中国人民大学[/color]——老牌法学强校,民商法实力最强
人大法学院是在作为“五院四系”之一的人大法律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老牌的法学强校,拥有宪法和行政法、刑法、民商法三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实力最强。
【招生信息】开设硕士点专业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法。人大最近几年的招生简章都不公布招生人数。
【攻关秘笈】人大法学院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都很高。专业课考试采用人大版的21世纪法学指定教材,市面上容易买到。试题题型比较稳定,重复率也不低,通常是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而且试题90%出自指定的参考教材。这些试题看似容易但难拿高分。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逻辑性,尽量多答,以展示出自已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
[color=red]武汉大学[/color]——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全国领先
武汉大学法学院是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无论是“大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还是“小法学”,其实力与研究底蕴在全国范围内都相当不错。优势学科突出,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招生信息】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等专业2008年计划招生共440人。
【攻关秘笈】武汉大学复试分数线相对较低,复试比例较大;专业课考试有指定的参考教材,考题通常不会超过这些教材的范围。专业课题型比较灵活,常见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题型/填空、案例分析、辨析等题型,比较重视考查考生理论的掌握和理解。另外,武大在启航考研网上有辅导班,对考研成功也有一定帮助。
[color=red]北京大学[/color]——法学理论名师云集,实力雄厚
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经济法、刑法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学科是我国最早设置硕士点的学科之一。名师云集,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北大法学理论学科长期以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
【招生信息】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法学理论7 人,法律史4 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2人,刑法学13人,民商法学14人,诉讼法学9人,经济法学13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人,国际法学10人,法学(知识产权法)5人,法学(商法)5人,法学(国际经济法)11人。
【攻关秘笈】北大法学院的招生十分挑剔,如果对自己的实力与竞争力不是非常有信心的考生,建议慎重报考。北大的研究生考试没有指定教材,平时积累很重要。考试试题基本上都是主观题,虽然考题不多,但是出题灵活,考查的信息量非常大,要求具备深厚的法学学术功底和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color=red]中国政法大学[/color]——有统有分的培养模式,法制史、诉讼法水平一流
中国政法大学的培养模式独具特色:被录取考生按专业分至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学习。按照有统有分的教学计划,通识课程与20 门左右主要专业课程是统一的,各学院根据本院的学科优势为学生开设部分选修课程,既保证宽口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实现法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目标。法大在法学领域各个专业实力都很强,尤其是法制史和诉讼法的研究水平国内一流。
【招生信息】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法学院的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军事法学、法律与经济、人权法学等专业共135人,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专业共284人,刑事司法学院的刑法学、诉讼法学、证据法学等专业共171人;国际法学院的国际法学专业95人。
【攻关秘笈】法大保送生、推免生的比例不高,每年报考和录取的外校考生较多。专业课考试都有指定教材,出题一般都限定在指定教材的范围之内,考题相对北大、清华的纯主观题来说比较容易把握。
[color=red]西南政法大学[/color]——学科体系齐全,经济法学傲视群雄
西南政法大学是全国公认的规模最大、学科体系最齐全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培养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院校。在全国二级学科评比中,西南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国家级重点学科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第一。
【招生信息】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行政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56~61人,法律史42~46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55~60人,法律逻辑学 16~20人,刑法学95-105人,诉讼法学114~124人;民商法学院民商法学145~152人,知识产权法22~26人;经济贸易法学院经济法学 58~65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2~15人,国际法学70~76人。
【攻关秘笈】西政研究生专业课考试也有指定参考书目,基本上是本科生教学用书,有条件的还可以参阅西政本科教学参考书,重点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关注学科的一些研究热点问题。西政的公费生招生比例一般在1/3以上、1/2以下,自费生学费约为1万元/年。
[color=red]吉林大学[/color]——律师实务颇具影响,法学理论全国闻名
吉大法学院拥有一批治学严谨的教授学者,科研成果丰富,律师实务也颇有影响。培养的毕业生中有许多已成为法律界和各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校友资源非常丰富。法学理论和刑法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尤其是吉大的法学理论研究,饮誉全国。
【招生信息】2007年招生人数为:法学理论40人,法律史12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12人,刑法学40人,民商法学70人,诉讼法学12人,经济法学12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2人,国际法学30人,军事法学5人。
【攻关秘笈】吉大法学研究生专业考试有指定教材,认真复习指定教材,全面掌握知识点,基本上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另外,笔者强烈推荐一本专业参考书给拟考吉大的同学,也就是吉大本科生差不多人手一本的《民法原论》(马俊驹著,蓝色封面1998年版)。
[color=re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color]——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知识产权法研究独树一帜
法学院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展得比较成熟的一个大院,拥有民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部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民商法学和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司法部和湖北省双重重点学科。设有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涌现了吴汉东、曹新明等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专家,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
【招生信息】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法学理论25人,法律史30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0人,刑法学65人,民商法学60人,诉讼法学45人,经济法学65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5人,国际法学60人。
【攻关秘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专业课考试分别指定了初试参考书和复试参考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参考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出版的,考生要注意它们“新”的地方。考试题型根据所报考的具体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客观题和主观题都有,基本以参考书为考试范围。
[color=red]华东政法大学[/color]——国际法实力强劲,法律史、经济法、刑法全面开花
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师多为上海知名律师,教学与国际接轨,注重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法律史学、经济法为司法部、上海市重点学科,刑法学也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重点学科,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国际法专业被国家司法部确定为司法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
【招生信息】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法学理论16人,法律史22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35人,刑法学65人,民商法学90人,诉讼法学60人,经济法学90人,环境与 资源保护法学15人,国际法学90人,知识产权10人。
【攻关秘笈】华政的考研难度要小于复旦大学,但华政本校的本科生考本校研究生的比较多,而且不乏有实力者,因此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考生应多接触案例,注重培养运用法律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color=red]西北政法大学[/color]——刑法和经济法实力不俗
[color=black]西北政法大学[/color]也是老牌的五所政法院校之一,是西北地区高等法学教育与法学科研中心,在西北地区声望很高,不过因为地理位置受限制等因素,在五所政法院校中知名度和号召力相对较弱,但实力不容小觑,刑法和经济法实力不俗。
【招生信息】 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法学理论56-61人,法律史42-46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55-60人,法律逻辑学16-20人,刑法学95-105人,司法制度10-13人,诉讼法学114-124人,民商法学145-152人,知识产权法学22-26人,经济法学58-65人,环境资源保护法学12- 15人,国际法学70-76人。
【攻关秘笈】西北政法专业课考试没有公布指定教材,不过题目难度不是很大,比较好把握。
名校战队,底蕴深厚
除了“五院四系”外,国内还与许多知名高校都设有法学专业,凭借名校效应、深厚的学术底蕴、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及一流的科研条件,这些学校的法学专业也得到众多考生的追捧。
[color=red]清华大学[/color]——后来居上,民商法最具实力
民商法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最具实力的专业,汇集了包括中国商法研究会会长王保树、中国合同法学第一人崔建远在内的一批著名中青年法学专家,与社科院法学所、人民大学民商法成三足鼎立之势。
【招生信息】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2008年计划招生共32人。
【攻关秘笈】清华大学法学的专业课考试试题与北大一样,基本是主观题,没有指定的复习参考教材,考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不妨了解一下该专业的教学用书以及所报专业命题教师的有关论著和学术观点,多关注该专业的相关论文。
[color=red]中山大学[/color]——地域优势明显,诊所式法律教育特色鲜明
中山大学作为地处我国经济发展前沿的南疆名校,对南方各省的考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设有中山大学法律诊所,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讲授”和“实践演练”两大部分,通过 “在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法律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熟练的法律实践操作技巧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招生信息】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2008年计划招生共110人。
【攻关秘笈】中山大学的试题比较灵活,除了基础知识以外,还侧重考查分析应用能力。除了复习参考用书以外,有条件的考生最好能收集到相关专业的笔记、本科生考试试题等资料,对考研会有很大帮助。
[color=red]厦门大学[/color]——地处经济特区,国际法、民商法实力不俗
厦门大学地处经济特区,国际法学、民商法学等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学专业实力不俗。国际法学学科综合实力已位居全国前列,尤其是在国际经济法基本理论、国际投资法、国际经济条约与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税法及国际经济争端解决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招生信息】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及法律硕士2008年计划招生共240人。
【攻关秘笈】厦门大学法学专业考试有指定教材,题目比较灵活。除了指定教材以外,还要复习厦大法学院出版的考研参考书,主要是与考试相关基础科目的习题集,包括历年真题和本科期末试卷。对照题目和答案就能对考研试题风格和考查方向有进一步的了解。
[color=red]浙江大学[/color]——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为考研热门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是浙江大学文科建设的特区。 实行独特的、不同于浙江大学其他学院以及其他大学法学院的管理体制、学术机制、评价体系。拥有法理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等一些优势学科,也是法学类考研的热门目标之一。
【招生信息】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资源与保护法学、国际法学2008年计划招生共53人。
【攻关秘笈】浙大法学院招生人数少,慕名报考的人又多,浙大本校的学生进复试以后优势非常明显,竞争相当激烈。政治、英语等公共科过线分数偏高,专业课考题难度不算太大,不过法理的论述题往往比较灵活。
[color=red]复旦大学[/color]——学科发展均衡,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
除了法学院本身快速发展以外,复旦大学与法学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及外语教学的实力都居于全国前列,这也是其开展法学研究和教学、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得天独厚的条件。
【招生信息】 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法学理论5人,法律史7人,宪法与行政法学6人,刑法学4人,民商法学13人,诉讼法学7人,经济法学3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2人,国际法学16人。
【攻关秘笈】复旦的综合课考查的面比较广,其内容包括所有的法学核心课程,指定教材上的内容很少。考试既有老的内容,也有时事热点,有靠记忆的内容,也有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的内容,复习时要注意把握好参考教材和其他资料的知识综合问题。
[color=red]南京大学[/color]——增强对外交流,中德合作办学
南京大学经济法学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学科。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是南京大学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办的国际性法学合作研究与教学实体,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制三年,其中两年在国内,一年在德国,对考生很有吸引力。
【招生信息】 2008年计划招生数为:法学理论5人,法律史7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7人,刑法学10人,民商法学9人,诉讼法学10人,经济法学27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3人,国际法学10人。
【攻关秘笈】南大法学院研究生考试竞争也很激烈,经济法专业尤甚,刑法学专业也比较热门。专业课考试不同专业的出题风格差别较大,考生要多收集一些相关信息。
E. 武汉大学历年法律硕士(非法学)分数线
11年招生情况
法学院共招生300人。非法学:320/60/50/90;
12年招生情况
法律硕士回共拟招280人。分数线答:315/50/90
13年招生情况
法律硕士共拟招280人。分数线:325/50/90
14年招生情况
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共拟招260人。分数线:325/50/90
15年分数线
325/50/50/90/90
希望对你有帮助,有什么疑问可以问我